APP下载

奇妙汉字 魅力无穷

2012-08-02胡秀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2年26期

汉字作为民族元素之一,以不同的形式亮相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墨韵书香。

一、亲近汉字

例1: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2分)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①摘 ②开采 ③搜集 ④选取 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汉字风采】(2分)

请任选一句,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关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我选________句,“采”包含的情味是____________。

【汉字传承】(4分)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国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____________。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2012年嘉兴中考题)

【解题指津】“汉字起源”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来选择汉字本义的能力。“采”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手,下面为木,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由此可见,其本义为“摘”。“汉字风采”主要考查考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说说诗句中的“采”包含着的情味,需要结合诗的主旨来理解。(1)《诗经•关雎》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因此,其中的“采”包含着“自由愉悦、天真美好、轻松悠闲”的情趣;(2)陶渊明《饮酒(其五)》表达的是归隐田园的乐趣,其中的“采”包含着“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情味。“汉字传承”主要考查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答题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提出恰当的问题并且拟写一条标语。在小记者提问之前,闻教授讲到由汉字传承的中国文化有衰败倾向;提问之后,闻教授先否定了小记者的说法,并且讲到汉字的生命力,因此小记者的提问一定与汉字的衰败有关,可以这样问:“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古老的汉字将逐渐消失,中华文化会由此走向衰败?”标语只要与主题一致,有号召性即可。比如“弘扬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等。

二、重温笔顺

例2:综合性学习。

近日,班级开展“重温笔顺,写好汉字”语文活动。我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以下任务:

(1)我和同学一起做调查。(2分)

我从统计表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2)我和老师一起欣赏书法作品。(2分)

老师:“户”字运笔意趣在于“曳”,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真可谓笔势送足。

我:“草”字运笔意趣在于“垂”,_______,_______,真可谓精神外露。

老师:很不错!你用了老师的示例,也说到点子上。

(3)我和家人一起交流写字经验。(2分)

“义”字先写点,再写撇和捺,手机笔画输入也是这样的 ……这种写法更符合中国书法的习惯。——爸爸

有的小孩写“长”字,先写横,再写撇,然后写其他笔画,看着就觉得很别扭。——妈妈

“为”字的笔顺小学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啊,先写点,再写撇。最后一笔是点,确实这么写好看! ——姐姐

我综合家人的看法后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

(2012年浙江省丽水中考题)

【解题指津】这道综合性学习题把汉字的笔顺作为考试的重点,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表格提取信息的能力。调查的人数为50人,按照规范笔顺书写的人数最多的29人,最少的只有8人,由此可以看出一个显性问题:“火” 、“方”、 “忆”三个字笔画顺序很容易写错,特别是“忆”字。进一步概括会得出一个隐性问题,即“不少初中生书写笔顺不规范”。第二题既考查了考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仿写能力,根据上文示例“最后一笔是撇,有飘逸之感”,结合“草”字的特点,可以填上“最后一笔是竖,有下垂之意(有下垂之感)”。第三题是一道材料探究题,考查考生探究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阅读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结论:“按照规范的笔顺书写汉字,写出来会很好看;笔顺混乱,写出来的字就不好看。”或者“笔顺规范对于写好汉字很重要。”

三、感受墨韵

例3:学校开展“墨韵•书香”的语文学习活动,林桐、汪淳和你完成了下面的任务。

1.感受书法魅力,推敲欣赏感言。

下面是林桐所写感言中的一段,他对画线处不够满意,你帮他改为_______。(2分)

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打个比方,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2.利用下列材料,开展主题研究。

汪淳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临摹的方法”,挑选了材料《起笔与收笔》和《从“形似”到“神似”》。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_______” ,挑选了材料《_______》 ,《_______》。(3分)

3.邀请名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

下面是你与书法家魏先生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3分)

你:魏先生,您好!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魏: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

你:______________。

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

(2012年南京中考题)

【解题指津】活动一提供了三幅书法作品,让考生在欣赏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考查了考生的书法鉴赏能力。题目中已经提供了范本,只需考生进行修改。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体现了一个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根据语意,草书的动作应该更加剧烈,因此可以改为潇洒奔跑或者欢快舞蹈。第二项活动是材料探究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材料确定主题的策划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根据不同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主题确定为“王羲之书法的魅力”,材料可选择“《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主题定位“草书的艺术”,材料可选择“行云流水的笔墨舞蹈”、“飞云泼墨话草书”等。第三项活动是口语交际题,考查考生根据情景对话的能力。根据上下文中魏先生的对话,可以确定“你”预约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写成“谢谢您!那么下周五下午您有空吗?如果有空,我们就在学校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

四、传承文化

例4: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汉字书写】根据“行”的字例分析,在下面的字架格中书写“语”字。

字例分析:①左二右三为黄金比例。②两横两竖两撇之间均平行、等距。③笔画横平竖直,字型方正秀美。

【书家故事】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

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给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就这样任性率真啊。

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_______,_______,其字为世所重。

(3)【名作欣赏】欣赏颜体书法,结合相关评价,简要归纳颜体书法的特点。

特点:______________。

(4)【文化传承】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

(2012年陕西省中考题)

【解题指津】“汉字书写”题目中提供了字例分析,只要能按照“左二右三”的比例书写“语”字,笔画规范,字型方正即可得分。“书家故事”提供了关于王羲之的两则故事,要求学生补写句子,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读材料及示例,根据留白会发现,句子的前一半概括事例,后一半突出性情影响等。第一则材料事例已经概括出来了,性情是“为人任性率真”,第二则材料的事例可概括为“助妇题书”,意对即可。“名作欣赏”要求结合评价归纳特点,根据评价“金刚怒目,壮士挥拳”可见其特点为“大气磅礴、雄壮刚强”。“文化传承”为口语交际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不会增加课业负担”,然后围绕学习书法的意义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可。比如:“不会增加课业负担。因为书法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我们也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