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2012-08-02鲍鹏山
孔子说:“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内涵之一:器不是君子。器,即工具或用具,只有特定的用途。君子岂能像一件让别人称心称手的工具?君子应当有自己的主心骨,他应该作为“人”而存在,而不是作为“工具”而存在。
人若是器,便只能在特定的技术领域有用处。比如一个修鞋匠,或电脑工程师,假如他们的知识和兴趣只局限于修鞋或电脑,只在这两项事务中有见解,他们就只是一个“器”。而当他们对人类一般事务都关心,并有出于正义的判断,他们便可能是一个“君子”。
君子的能力不局限于一个行业,君子关注的对象更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专业,他关注人类一般事务,并保持自己的良心。对人类一般事务,或整体命运与未来,他都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他在一切人类事务上,都能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做价值判断。
这句话的内涵之二:君子不是器。
君子要有良心,有道德,有理想。君子要有是非判断。君子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假如君子仅仅是一个“器”,比如是一把刀,让他去切菜也行,让他去砍杀无辜也行,那他还能叫君子吗?
所以,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做是非判断的能力和愿望,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有了这个是非判断和勇气,假如他是一把刀,他可能帮人砍柴,帮人切菜,但决不会自己去或为人胁迫去杀害无辜。这样的刀,有精神的刀,就不再是器,不仅仅是器。
兹举两例。
比如雨果。法国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并参与了劫掠圆明园。随后他写信给法国文豪雨果,征询他的“意见”,雨果回信如下:“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
巴特雷本想得到大文豪的赞誉,没想到得到的却是愤怒的谴责。
雨果为什么对看起来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如此愤怒?因为他不是器。法国是他的祖国,巴特雷是他的同胞,可是,他为什么站在与他毫无瓜葛的中国一边,谴责他自己的祖国,得罪自己的朋友?因为他是君子。君子永远只站在正义一边。
再看爱因斯坦。
日军侵华时,爱因斯坦与罗素等人于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斥责日本侵华,呼吁世界援助中国。当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日运动的领袖“七君子”时,他与美国15名知名人士于1937年3月发出声援电。
这些发生在远东的事件,离他的生活,离他从事的专业,太远了,与他何干?他甚至不惜“干涉他国内政”,指手画脚?
因为他是不器的君子。
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并且公开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选自《中外文摘》2012年第10期)
【训练题目】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释“君子不器”的?
2.总观全文,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文章列举雨果和爱因斯坦两个例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请你说说文章中判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5.下列句子不符合文中“君子”标准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参考答案】
1.仅专注于特定的专业的人不是君子;君子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与勇气。
2.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3.相同:两位名人都站在正义的一边。不同:雨果为了正义谴责自己的祖国,得罪自己的朋友;爱因斯坦的正义举动与自己的生活及专业毫不相干。
4.“君子”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并且公开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