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2012-08-02严邦祥1周林明1刘日林1刘林海1梁丽婷1汤小明2
严邦祥1,周林明1,刘日林1,刘林海1,梁丽婷1,汤小明2
油茶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严邦祥,周林明,刘日林,刘林海,梁丽婷,汤小明
(1. 浙江省景宁县林业局,浙江 景宁 323500;2. 浙江省景宁县梧桐乡政府,浙江 景宁 323507)
景宁县于2009年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8个油茶优良品种,经过3 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油茶品种成活率、初生长等均表现良好;各品种间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间差异极显著,其中长林40号树高生长量最大,达125 cm,长林53号地径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树冠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品种可作为主栽品种,适宜在景宁全面推广。
油茶;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质食用木本油料树种,茶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0%以上,长期食用能益寿延年。茶果壳、茶枯饼可供综合利用,提取皂素、栲胶等,可以为林区脱贫致富提供物质基础。我国油茶栽培面积大,但产量不高,出油率较低。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国内关于油茶低产林改造、品种改良、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油茶主产区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着手进行选优工作,经过多年的选育栽培,子代鉴定,已培育出近百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与优良家系。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属普通油茶类型,是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油茶优树反复筛选和生产性试验优中选优筛选出的一批生长势旺盛、高产稳产、抗病虫性较强、含油率较高油茶无性系。为了探索油茶无性系在景宁山区引种的适应性,科学安全的推广油茶优良品种,景宁县于2009、2010年营造油茶优良品种试验林每年定期进行生长量调查,分析油茶优良品种在景宁县的生长适应性和推广前景,以期为浙南山区的油茶优良品种引种和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景宁县九龙乡的金山村、顺利村和沙湾镇的张庄村(119° 11′ ~ 119° 58′ E,27° 39′ ~ 28° 11′ N),为典型的浙南山区地貌。海拔300 ~ 800 m,坡度15 ~ 25°,成土母岩为碳酸岩,土壤为黄红壤,微酸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夏季多雨,立秋前后常出现干旱。年平均气温17.5℃,1月为全年最冷月,7月为全年最热月,极端低气温为-8.3℃,极端高气温为40.5℃。年平均无霜期为241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542.7 mm,年日照时数1 774.4 h。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8个油茶优良品种均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见表1)。造林试验苗由青田县森茂绿化有限公司、缙云县油茶研究所提供,为2年生芽苗砧嫁接苗,苗高35 cm左右。
表1 参试品种
2.2 试验设计
于2009年春季造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营造试验林。水平带或带状整地,带宽120 cm以上,挖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每穴施复合肥、磷肥各500 g,株行距2 m×3 m,三角形配置。苗木定植后,采用常规管理,即每年全面锄草1次,每年春季施一定量肥料。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点安排8个品种,3次重复。
2.3 试验指标测定
于2012年5月初春梢停止生长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在试验地各小区分别对每个品种的树高、冠幅、地径逐株测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品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进行林木引种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各参试品种造林成活率和3 a后保存率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8wh 参试品种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都很高,平均分别为97.9%、96.4%。这表明所引进的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能很好的适应景宁地区气候环境。
表2 各品种油茶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情况
注:良种名称“3”表示长林3号,以此类推,下同。
表3 各品种形态比较
3.2 各品种生长形态比较
由于油茶生长特性的差异,不同品种间,体现了较大差异,由此可作为品种区分和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各品种生长形态特征见表3。
3.3 各品种生长性状差异
生长量的差异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水平,也是直观反映品种优劣的外部特征,生长量指标是确定品种产量高低的重要基础指标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对引进的各品种的生长量作调查来分析各品种的生长量差异水平。各品种生长指标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各品种生长量指标方差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各品种间生长量差异显著,因此引进优良品种对于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探究各参试品种主要生长量指标差异程度,对8个参试品种的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表6、表7。
表5 各品种树高生长量多重比较
注:F= 7.82, F= 10.33;*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下同。
表6 各品种地径生长量多重比较
注:F=0.156,F=0.206。
表7 各品种树冠生长量多重比较
注:F=0.083 49,F=0.11。
由表5、表6、表7分析结果表明:①树高指标:长林40号树高生长量最大,平均树高可达125 cm,且与其他参试品种差异极显著;长林4号与其他参试品种差异极显著;长林3号与长林27号、长林23号与长林53号差异不显著;长林166号树高生长量最小仅为97 cm;②地径指标:长林53号地径生长量最大,与长林18号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无性系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长林40号与长林166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之间差异显著;③树冠指标:长林4号树冠生长量最大,且与其他参试品种差异极显著;长林40号与长林18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之间差异显著。
综上分析可知: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均较大,在试验区生长迅速,能较快形成高产树形。
4 结论
(1)本研究对引进的8个油茶优良品种经过3年试验观测,各品种成活率、初生长等均表现良好。
(2)各品种间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生长势上的差异,为不同品种造林时栽植密度的确定和品种间的栽植配置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综合分析得出: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品种适应性强,生长好,可作为主推品种在景宁县进行推广,长林166号、长林3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品种可作为配栽品种搭配。
[1] 彭云金,鲍克辉,周伟国,等. 长林3号等油茶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 湖北林业科技,2010(2):33-35, 47.
[2] 杨承荣,杨正怀,严明先,等. 长林油茶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J]. 林业实用技术,2011(3):22-24.
[3] 姚克平. 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5(6):8-10.
[4] 李建荣,范振富,姚克平,等. 油茶优良品系引种栽培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3):20-22.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uperior Cultivars ofin Jingning
YAN Bang-xiang,ZHOU Lin-ming,LIU Ri-lin,LIU Lin-hai,LIANG Li-ting,TANG Xiao-ming
(1.)
Introduction of superior cultivars ofwas conducted in 2009 in Jingjing, Zhejiang province. Three years’ cultivation demonstrated that 8 introduced cultivars had good survival rate and primary growth. It had evident difference of height growth, ground diameter and crown growth among cultivars, especially the height growth of Changlin 40 reached 125cm, the ground diameter of Changlin 53 was the largest and the crown growth of Changlin 4 was the biggest. 4 cultivars were recommended to be planted in Jingning.
; cultivar; introduction
1001-3776(2012)04-0057-04
S722.7
B
2012-03-03;
2012-06-14
严邦祥(1965-),男,浙江景宁人,工程师,从事营林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