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语

2012-08-02丁帆

扬子江评论 2012年1期
关键词:范小青何其芳高利

2012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它将承载着许多历史赋予的重任。

本刊第1期推出了范小青的评论专辑,在范小青从事创作32年之际,对其创作做出总结,也是本刊的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我们将持续地做下去。正如吴义勤先生所言:“在近年的小说创作实践中,范小青已经充分展示了她多变的艺术风格以及不断拓展、丰富的艺术可能性。她的‘小青式’唠家常般的主观叙事,既在不断地被强化,又在不断地被超越。”我们发现的是范小青在《香火》中的美学风格的变化,一个作家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刻,人们对他(她)的期待值就越高,亦如汪政、晓华所说:“我们不知道范小青还会不会变下去,她对自己成熟于八十年代中后期而今又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的风格还会不会再坚持下去?在我们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个小说技术层面的问题,毋宁说它事关范小青的世界观、小说美学观和对小说史上古老的灵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希望范小青能够在创作风格上踏出一片新天地。

高利克是我们的老朋友,作为一个研究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汉学家,他的这篇长文似乎是一把解开中国现代文学之谜的钥匙,我们能够听得懂他的呼唤吗:“早在十八年前,1993年6月22至25日,于斯洛伐克Smolenice城堡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文学与欧洲背景’国际研讨会上,安娜·布娅蒂(Anna Bujatti)作了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但丁神话’的报告。在这简短却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中,她描述了从1902年到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对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的接受史,期间,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1912-1977)于1975年写下诗句:

已有谁人承鲁迅,更期并世降檀丁。

春兰秋菊愿同秀,流水高山俱可听。

安娜·布娅蒂的报告中引用的这些诗句写于‘文革’结束前一年。何其芳提到了被当年文化当局所认可的中国最杰出的两位作家(鲁迅,1881-1936;郭沫若,1892-1979)之一的鲁迅。提及但丁也是合理的,因为中国的毛派不可能剥夺但丁在文学上的伟大地位,然而,何其芳的希望并没有立即得以实现。中国没有自己的但丁(那有没有诞生的可能呢?),但自此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的文化与文学土壤已经开始准备全面地接纳但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但丁的文学影响力去重构中国的民族文学。”为了陈述这样一种理念,高利克是希望我们倾听一种文学的呼唤。

我们在春风里倾听吧!

猜你喜欢

范小青何其芳高利
何其芳与吴组缃《红楼梦》专题课“擂台赛”
阅读理解专练
《马立安·高利克的汉学研究》简介
何其芳:没有官架子的正部级所长
何其芳诗歌研究概述
文体·风格·现代性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
干校里养猪的何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