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星文化探源

2012-08-01叶春生

文化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北斗七星七星

叶春生

(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广东肇庆有个七星岩,肇东还有个星湖;广西桂林也有个七星岩,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广州还有个七星岗,南国醒狮中有种七星狮,兵器中有七星剑,月饼有七星伴月,药茶中有种七星茶等等。坊间还流传有:“脚踏三粒星,能管一千兵;脚踏七粒星,能管天下太平令。”据说汉高祖刘邦就是脚踏七粒星的伟人(即脚掌下有七颗痣)。人们何以这么尊崇“七星”?这与古代占星术有关。

一、星宿崇拜与“天人合一”

关于占星的最早记载见于《周易·系辞上传》:“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到汉代时,关于占星的记载已十分丰富了。值得注意的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则完全按照星象和天体的变化来记载汉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食,昼晦,;吴越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此其荦荦大者。至若委曲小度,不可胜道。”他还把“北斗七星”看作“齐七政”,认为南极老人星见则地下治安,不见则兵起等等。足见当时上层知识界人士对星占的崇拜和信仰。他们也相信日月星辰与人间有着吉凶对应的关系。

古人认为,人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天上星象在人间的投影;而地下的山川形胜,无不关乎人间的福祸。如果说,伏羲王天下出河图,主管天文;则禹治水赐洛书,偏重地舆。而地面建筑与天象之对应,广为流传的莫过于北京天坛风水,那是古代天子冬至日祭天的场所,位于老北京内城南郊,即先天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坤为地,与之相呼应的有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北、东、西方,即坤、离、坎位,即俗语所谓“天南地北”、“朝日夕月”。许多祭礼风俗本此而生。整个北京古城的布局都是这样,北京位于中国版图的东北方,是北极星在大地的投影,紫禁城是紫微星垣的投影,太和殿是其中心的中心,是天下最尊贵的地方,所以,皇帝就住在那里。《八宅周书》中关于“九宫飞白”的数序指出:一白为木,指代北斗七星中第一颗星(贪狼星),五行属性为木。人们拜北斗,祭祀天地日月,都是为了祈求上天,给人间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态环境,感谢上苍的恩赐。可见这“天人合一”的观念,不仅是风水学的核心,更是一种非常高妙的伟大哲学思想。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和天地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战天斗地”,那是极左年代的错误口号。这样才能安生,快活、长进!土地也是有灵性的,它浓缩了地脉、水纹、矿藏、历史等多方面的内涵,要尊重它。附图:

河图

洛书

从中可以看到,河图天数为5,地数亦为5,五位相得而各有和合,天数之和为25,地数之和为30,天地之数共合55,易理认为,这就是它“成变化而行鬼神”的理据。《易·系辞下传》中记载,洛书取的是龟象,即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取法于地,以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所作的八卦。明显是受古占星术的影所产生的风水理念,即天地相对应的观念以及其中所涉的天文知识,如分野论,方位说,阴阳说等。

《八宅周书》中八卦方位与数字关系示意图

道家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天罡星,72地煞星,《水浒》108好汉依此配置,36天罡为36员猛将,72地煞星为72员偏将,此乃“天书”所定,宋江在忠义堂前建罗天大醮,石碣上赫然写明。那是小说家的演绎,也反映了时人“天人合一”的民间信仰,诸葛亮夜观天象,见一巨星殒落,即预示某猛将折损,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思想,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古巴比伦人亦将神话的诸神与星宿联系,共7尊主神:太阳神沙马什,月神辛,火星(战神)湟尔伽,水星(智慧神)纳布,木星(众神之王)马尔都克,金星(爱神)依丝妲,土星(胜利之神)尼努尔达。每天由一位星神值勤,7日一轮回,后世7天为一星期导源于此。

二、但求有山水共作证

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曲 《万水千山总是情》中有句话:“但求有山水共作证”,天上人间皆如此。天上的七星看得见,摸不着,就要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此四星统称“斗魁”;玉衡、开阳、瑶光,此三星叫“斗柄”。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在天列成半形,常被作为指示方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

广东以北斗七星聚落建村的有连州市卿罡村,连村名都取自北斗七星的斗柄,整体格局也按星座形状安排。东、西、南、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的位置。村子西面的3座山冈,就是北斗七星座的“长柄”即“天罡”星。古人称朝廷命官为“卿”。卿罡村的先民便将原来的村名“青冈”改为“卿罡”,一直延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墙虽已毁坏不少,但村落保存尚好,清咸丰九年广东直隶州知州周振璘为门楼题写的“天枢”、“紫气”石匾仍镶嵌于高高的门楼之上,字字清晰,气势不凡;一些门楣上雕刻的八卦图形仍清晰可见,成为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聚焦之地。

古代温州斗城的建筑就是种格局的典范。那是晋代风水大师郭璞的杰作(如下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温州城的天然地形与北斗七星的排列极为相似。其中华盖、松台、海坛、西郭四山是北斗的 “斗魁”(北斗的四颗斗星称魁),积谷、巽吉、仁王三山像“斗构”(斗柄三星称构)。另外的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城名也称为 “斗城”,城入“紫微”,山做屏帷,城内五水配五行,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设计。这种格局,稳固安逸,易守难攻,但偏安一隅,不利于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突破了原有的格局,向外拓展,才实现了新温州城的腾飞。

我国的七夕风俗,原型也是祭祀星神。七月初斗柄南指,织女星初昏时出现在正东方向,这种星象正好与立秋的季节相合,此时农作物趋于成熟,于是人们在季节转换的时刻,拜祭星神,乞求赐福。

肇庆七星岩在市北星湖中。孤峰峻拔者凡七,岩星两列长条状,南列自西至东为石掌、蟾蜍、天柱、石室、玉屏阁风;北列为禾枪、阿坡,山腰多洞窟及历代石刻,为旅游胜地。

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下亦有一石洞称七星岩,旧称“棲霞洞”,隋唐时已开发为旅游胜地。

此二处“七星岩”均与北斗七星形状、星名无关,前者仅因山峰“凡七”,后者完全没有一点粘联,就是一个怪石嶙峋的岩洞,原称霞洞,后来才改的名。这除了天体星宿崇拜之外,恐怕神秘数趣有关。“七”字与文字、宗教、宗法、医学、民俗、信仰都有关,古代文人喜用七体、七言、七绝、七律、七发、七辩、七讽、大启等;神话传说中的七仙女,七姐妹、七个小矮人、七株儒,正月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人死了“七七”尽孝,中医讲七窍、七情六欲,《法华经》有中《七宝》,人们做佛事也选7,造7级浮屠,礼制中讲“天子七庙”,生活中的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看来七是人们惯用、喜用的一个数字,也是个吉祥数字,现西方人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人多以X X X 7年7月7日为大吉之日,斯拉夫文化以 “七重天”为最高。2007年7月7日乌克兰登记结婚人达5200对(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

中国人素以“天地为栋宇”,《易·系辞》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国科技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就指出:中国“乡野中的民居,也一律常常体现出一种关于‘宇宙图景’的感觉,以及作为方位、时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意义。”也就是天、地、人、山水自然和谐合一的“象天法地”的宇宙观。

三、传说对信仰的支撑

肇庆七星岩的传说坊间版本很多,看起来好像比较零碎,但归一化的倾向却很明显,集中解释七星山水的来历以及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完整、慎密,自成一个文化圈,这是他处所少见的。如羚羊峡、鸡笼顶,甚至广州五羊城,相距百十里,其实都与七星岩传说有关。

传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7颗宝石,天帝派了7个车工,赶着7只神羊,把7颗宝石拉到南方来。风水先生赖布衣在悦城跟龙母斗法,败落后生了一肚子闷气,就想办法捉弄一下这些神仙。他捉了一只大公鸡,提到鼎湖山顶,现山上的鸡笼顶就是那时留下的。当7只仙羊来到星湖上空的时候,赖布衣逗引公鸡打鸣,引发千家万户的公鸡“喔喔”叫起来。“雄鸡一唱天下白”,神仙们以为天亮了,天一亮神仙就要现形了。于是急急忙忙把七颗宝石推下车来,落在星湖中,这就是今天的七星岩。那7只神羊,跑得快的五只到了广州,化为石羊,座落在广州的坡山上,现五仙观内。那5位仙人,就是天帝的5个车工。跑得慢的两只神羊座化在西江边上,形成了双羊峡,一边一只,孤苦零丁,又称零羊峡,为适应动界的称谓,后改为羚羊峡。民间传说就是这样真真假假,言者信誓旦旦,听者朦朦胧胧,但心知肚明。这些传说的广泛流传,使得山水有情,一山一壑,由历史的沉积物变成古文化的宝库,人们巧借历史名人和山川名胜,赞颂家乡的美好和人杰地灵,带有浓重的传奇性和浪漫色彩,故深受群众欢迎。这种民俗积淀心理形成的信念,是外乡人不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在现代社中,这种“非理性信仰的消失”也是正常的。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把民俗分成3类: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如衣食住行的民俗;二是口碑传播的语言艺术,如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之类;三是非土生土长的人不可理解的心意现象,如信仰禁忌等。如今行船过西江龙母庙,都要呜笛、烧炮、敲锣鼓向龙母致意,人们至今不敢有违,也是笃信龙母的传说使然。传说与信仰是横跨两类相互关联的。他还指出,信仰是传说的力量,传说随信仰而变迁。事实正是这样,七星文化也将跟随现代化的步伐,超越传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群众,创造新的辉煌!但愿擦亮七星品牌,光耀端州,山水灵应,人跃征程,奔向未来。

猜你喜欢

北斗七星七星
凝望北斗七星
七星瓢虫
恒星
北斗七星
七星湖
北斗七星的传说
TBS干扰床分选机在七星选煤厂的应用
天帝的御车——北斗七星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