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选择表面电磁特性的多元自适应采样分析
2012-07-30万国宾
马 鑫 万国宾 王 威 万 伟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 西安710129)
引 言
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由沿二维方向上周期排列的单层或多层级联导体单元组成,具有较强的空间滤波特性,在雷达天线罩、副反射面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FSS的分析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1]。文献中有多种FSS电磁特性的分析方法,其中谱域矩量法(MoM)因其较好的通用性和精度而被普遍采用[2]。但是当FSS单元形状复杂或电尺寸较大时,直接矩量法求解大型矩阵方程非常耗时,需要寻求高速的算法。从加速算法本身着手,可采用共轭梯度法[3],快速多极子[4]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仅对单个点的计算非常有效。在FSS的分析与设计中,常常需要在较宽的频带或是入射角范围内获得散射特性[5],如果逐点重复求解矩阵方程,必将导致巨大的计算工作量。因此,研究一种逼近方法快速分析FSS散射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参数模型逼近的求解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电磁散射的计算中。其中,渐近波形估计法通过采样点的导数信息构建多项式模型,快速分析FSS的宽带电磁散射特性[6]。但计算的准确性受到了级数收敛半径的限制,并占用了大量的内存空间。Maehly逼近法依据Chebyshev节点变换关系选择采样点,基于Chebyshev级数展开的有理函数模型拟合未知电流[7-8]。由于参数模型的系数通过线性方程组求解,当采样点数较多时,可能导致病态矩阵的产生,影响数值计算的稳定性。自适应频率采样(AFS)法基于Neville迭代算法在宽频范围内建立任意阶数的有理多项式,用于分析微波电路的散射特性[9]和FSS的电磁特性[10],大大缩减了整个频率响应的计算时间。但AFS法局限于对频率参数的自适应采样,在FSS分析中还需要考察入射方向、结构参数等对FSS电磁特性的影响。
本文旨在将一维的AFS法扩展为可计算多元函数的自适应采样法(ASM),并应用于FSS的电磁特性分析。文中首先建立FSS电磁特性分析模型以及散射参数的多元函数模型,其次基于Neville型拓扑关系分别给出一维和多维的自适应采样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考察频率、入射方向等参数对FSS散射特性的影响,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1 模型与方法
1.1 FSS电磁特性分析模型
具有L层介质衬底的平面FSS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FSS位于第l与l+1(l=0,1,…,L)层介质界面。若频率为f的平面波沿方向(θi,φi)照射,则其导体表面的电场积分方程为
图1 平面波照射FSS
式中:Tx、Ty为FSS单元沿x、y方向排布的周期;分别为入射场和FSS结构的并矢格林函数;为导体未知感应电流。
采用矩量法求解未知电流可得到FSS的散射场,进而求得FSS的散射参数[11]。以TE极化传输系数为例,散射参数可表示为
式中:E+为介质衬底的透射场与FSS结构散射场之和。
由式(1)~(4)可以看出,FSS的散射参数与(θi,φi)、 f 和 FSS结构参数(周期,介质参数、厚度)等多个变量有关。因此,可定义n维变量空间Π=(x1,x2,…,xn)并建立相应的散射参数函数S(x1,x2,…xn).若令x1为f,建立一维函数S(x1)可获得FSS的频带响应 .若令x1、x2分别为θi、φi建立二维函数S(x1,x2),则可考察入射方向对散射特性的影响。为了获得多个变量在较宽范围内变化的FSS散射参数,需要采用矩量法反复计算电场积分方程,非常耗时。为此,引入ASM法来快速分析FSS的散射特性。
1.2 一维ASM法
对一维变量S(x0)建立有理函数模型
式中:μ、v分别为分子和分母多项式的阶数;a,b为未知系数。为了避免求解系数矩阵,采用递推拓扑技术Neville型算法[12],如图2所示。
图2 Neville算法递推表
在递推关系中采用矩量法求解采样点x0i处的散射参数Si0(x0i)作为第一列初始值,递推关系从第二列开始,可选用以下三式建立
1.3 多维ASM法
对多元函数S(x1,x2,…,xn)建立有理函数模型
查找出现误差最大的点作为下一个可能的采样点,直至满足误差限ε,查找结束。选用不同递推关系可构造不同函数模型,当采样点足够多时,函数模型均能达到误差限范围。详细的递推关系选择方法参见文献[9]。为方便ε的选择,本文定义误差为目标函数模型的结果与电磁计算的结果之差为
其中,μi(j)和vi(j)为整数函数,分别表示分子和分母中参数xi的次数,a、b为未知系数。为避免直接求解系数,将一维ASM法拓展为多维技术。定义为第i维空间的计算范围,ψi为第i维空间的测试点集合,Φi为第i维空间采样点集合,Ki为Φi内采样点个数,xik为Φi内采样点(k=0,1,…,Ki-1)。初始化令各维空间的采样点不需要等间距分布,但必须完全填充空间网格,如图3所示。1)采样点查找
A:初始化多维空间的Φi和ψi,令i=1;
B:固定第s维(s≠i)空间参数xs,选择Φs中各采样点,分别沿平行于xi方向进行一维ASM法查找最大误差εmax,如果εmax()<ε跳转到步骤4,否则,出现最大误差的测试点作为Φi的新采样点,令Ki加1,矩量法计算在Φs中各采样点的值以填充网格并作为下一步的初始值,i加1;
C:如果i≤n,重复步骤2,否则,令i=1重复步骤2;
D:采样点查找结束,采样点网格已被完全填充,进行递推内插。2)递推内插
A:待求点为Q(x*1,x*2,…,x*n),采样点的散射参数作为递推初始值,令i=1;
B:固定第s维(s=i+1)空间参数xs,选择Φs中各采样点,分别沿平行于xi方向在x*i点进行一维递推内插得到过度点(x*1,x2,…,xn)的内插值,其中x2,…,xn分别为Φ2,…,Φn中的采样点,如图3所示,令i加1;
C:前一步过度点集合作为下一步计算的初始值,固定第s维(s=i+1)空间参数xs为Φs中各采样点,分别沿平行于xi方向在x*i点进行一维递推内插得到过度点(x*1,x*2,…,xn),令i加1;
D:重复步骤3,直至i=n,得到待求点Q(x*1,x*2,…,x*n).
图3 二维自适应采样内插法
2 数值结果
基于上述ASM法,分别对十字形贴片和方形孔径单元FSS的散射特性以及口径天线-FSS罩系统方向图进行计算,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2.1 十字形贴片单元FSS
十字形贴片单元如图4(a)示,单元尺寸为Ld=6mm,Lw=1mm,Tx=Ty=8mm .介质层结构如图1示,选择L=3,l=0,εr1=εr3=3,εr2=1,h1=h3=0.2mm,h2=10mm.图5给出了平面波垂直入射时,1~30GHz宽频内的频率响应。ε设置为10-5,频率采样点为21个。图6给出了以21GHz TE模式入射时,反射系数随θi从1°~80°,φi从0°~45°的变化规律,图中给出了φi分别为6°,16°和36°的三条曲线。ε设置为10-5,θi和φi方向的采样点分别为33、32个。由结果可以看出,采用ASM法可采集到特曲线上突变的点,计算的结果与直接MoM计算的结果完全吻合,计算量明显降低。
图6 十字形FSS的入射角度响应
2.2 方形孔径单元FSS
方形孔径单元如图4(b)示,单元尺寸Tx=Ty=16mm,W=12mm.介质层结构如图1示,选择L=2,l=1,εr1=εr2=2.2,tanδ=0.01,h1=h2=3.8 mm.ε设置为10-4,通过θi和φi方向21、20个采样点,可得到TE极化10GHz平面波照射下θi从1°~80°,φi同时从0°~45°变化的FSS传输系数幅度3D曲线图,如图7示。若θi和φi方向分别以1°为步长,采用直接MoM求解得到同样结果需要34个小时,但是采用多维ASM法仅用3.4个小时,计算效率明显提高。
2.3 FSS天线罩
以抛物柱面FSS天线罩为例,横截面外形方程为抛物线x2=-a(z-hz),a为抛物线的焦距,hz为z向天线罩顶距原点的距离,柱面沿y方向长度为Ly,如图8所示。选择与图7相同的方形孔径FSS结构,单元分别沿y方向和横截面的母线方向周期均匀排布。天线罩外形参数为:a=12λ,hz=12λ,Ly=36λ.
图9给出了坐标原点位置上工作频率为10 GHz的矩形口径面天线经过FSS罩的远区辐射方向图。其中FSS罩壁传输特性分别采用了直接MoM和ASM法计算,计算所需时间分别为90.4h、3.4h.图10(见845页)给出了罩面剖分单元位置上,采用ASM法计算FSS罩壁传输特性的误差分布。其中,TE、TM极化传输特性的均方误差分别为0.0943%,0.0347%,相对误差大于1%的天线罩剖分单元个数占总剖分单元个数的比例分别为0.2229%,0%.由结果可以看出,ASM法的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计算效率与直接MoM法相比提高了30倍。ASM法的计算时间与各维空间采样点数有关,正比于与剖分单元数无关;MoM法的计算时间与单元数成正比。通常情况下,工程FSS天线罩分析时罩面剖分单元上万个,计算中需要考虑不同频率、扫描角和极化因素,采用MoM法计算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若采用ASM法进行整罩分析只需要1~2天的时间,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3 结 论
提出了一种可快速分析多个变量对FSS散射特性影响的多维ASM法。对不同结构FSS单元及FSS罩的电磁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多维ASM法的计算结果与直接MoM法结果吻合,计算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文中主要针对FSS电磁特性随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变化的曲线进行计算分析,ASM法还可以应用于随介质厚度、介电常数、周期等参数改变FSS特性曲线的计算。
[1]MITTRA R,CHAN C H,CWIK T A.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a review[J].Proceedings of IEEE,1988,76(12):1593-1615.
[2]KIPP R A,CHAN C H.A numerically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the method of moments solution for planar periodic structures in layered media [J].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94,42(4):635-643.
[3]CHAN C H,MITTRA R.On the analysi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using subdomain basis functions[J].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1990,38(1):40-50.
[4]CHUN Y,LU C C.Analysis of finite and curved frequency-selective surfaces using the hybrid volume surface integral equation approach[J].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005,45(2):107-112.
[5]MARTINI E,CAMINITA F.Fast analysis of FSS radome for antenna RCS reduction[C]//Antennas and Propag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EEE.Albuquerque,9-14July 2006:1801-1804.
[6]童创明,张光甫,袁乃昌.维FSS电磁散射宽带特性的快速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02,17(5):441-444.TONG Cuangming,ZHANG Guangfu,YUAN Naichang.Fast calcula-tion of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of one-dimensional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s [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2002,17(5):441-444.(in Chinese)
[7]CHEN M S,WU Q.A new approach for fast sol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problems over a broad frequency band[C]//Microwave Antenna propagation and EMC Technologi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3r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Beijing,27-29 October,2009:932-934.
[8]LING J,XING S X.A novel two-dimensional ex-trapolation technique for fast and accurate radar cross section computation [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10,9:244-247.
[9]DING Y,WU K L,FANG D G.A broad-band adaptive-frequency-sampling approach for microwave-circuit EM simulation exploiting Stoer-Bulirsch algorithm [J].IEEE Transaction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2003,51(3):928-934.
[10]CHEN J Q,LIU Z W,CHEN R S.An adaptive frequency sampling method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design exploiting Steor-Bulirsch algorithm [C]//Asia-Pacific Microwave Conference.Bangkok,December 11-14,2007:1-4.doi:10.1109/APMC.2007.4554968.
[11]WU T K.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and Grid Array[M].New York:John & Wiley,1995.
[12]STOER J,BULIRSCH R.Introduction to numerical analysis[M].Berlin:Spring-Verlag,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