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少帅”汪洋
2012-07-30结合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时代人物张义学编辑整理
(结合《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时代人物》,张义学编辑整理)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作为“少壮派”官员,他的仕途轨迹,似乎平淡无奇,但其每次出场履新,皆被政情分析人士普遍看好。汪洋曾历任安徽省副省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重庆市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在地方打滚过,也在中央历练过,又是难得的财经好手,未来当有想象空间。
崭露头角:“娃娃市长”获邓小平赏识
“娃娃市长”是汪洋在任职安徽铜陵市长时,当地政界及老百姓对他的戏称。
1988年11月,当汪洋出任安徽省铜陵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时,铜陵只是个较小而且贫困的省辖市,在安徽并无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其后4年,因汪洋的雷厉风行,颇具改革和创新意识,并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而震惊海内外。
1991年11月14日,《铜陵日报》发表署名龚声的文章《醒来,铜陵!》,说“改革大潮汹涌澎湃。历史不允许我们躺在计划经济上酣睡了。”呼吁“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陈腐、封闭的思想观念开刀”。
此文犹如平地惊雷,由这个贫穷的皖北山区传遍了神州大地。汪洋当时在电视讲话中说:要改变观念!有人“养鱼怕偷”、“做生意怕骗”,就是不怕穷。这与此后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思想很接近。而铜陵的做法也引起了中央高层,尤其是邓小平同志的关注。
主政铜陵时,汪洋对旧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且住房制度、用工制度、干部管理、机构设置等等都被列入改革计划,多家全民国有企业列入改革范围。整个改革被推上高潮。
这些改革举措很快招致许多保守势力的反对。
为了平息这场纷争,中央高层放话:可以先行试点。此后,《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篇社论:《醒来,不仅仅是铜陵!》
“铜陵改革”让邓小平在见汪洋前就已注意到他,由此获得了邓小平的赏识。
此后不久,汪洋即升任安徽省省长助理兼省计委主任。1993年,38岁的汪洋出任安徽省副省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并继而进入省委常委。
在皖省工作期间,汪洋鲜明的施政风格,给当地官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称,汪洋的超前意识很强,在任常务副省长分管财税工作时力推一项改革,连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说他“年纪不大、胆子不小”。
主政重庆:“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
重庆作为长江中上游的核心城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重点,急需一个年富力强、有魄力、有能力、有眼光、能把握大局的当家人来规划和协调大的区域经济整合,汪洋成为国家领导人考虑的重要人选。
2012年3月13日,北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
2005年底,汪洋空降重庆,正式履新。据悉,这一人事任命是考量其曾在国家计委工作,熟悉经济课题,并参与制订“十一五”规划,对中国经济未来5年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楚,可助力这座中国最大直辖市新阶段的发展。
汪洋到任重庆后,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重庆官风被严厉整顿。
一个细节耐人寻味。2006年,重庆遭遇特大旱灾,汪洋到农贸市场视察,菜农坐在地上回答他的问题,随行人员便态度傲慢地两次叫菜农站起回话。汪洋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从菜农箩筐里抓起一个大青椒,转身砸向该工作人员。他事后表示:“今天我对有些工作人员不客气,干什么要群众站起来说话?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站着的当然应该是我们!”
也有人指汪洋是在做秀。但后来的一些事实让这种论调很快破产。
在震惊中外的“最牛钉子户”事件中,汪洋最广为人知的形象是以开明、冷静、务实的态度处理棘手事务。当时,“钉子户”杨武爬上孤岛般的楼顶大喊:我要见汪洋!
舆论一下子将汪洋推到了风口浪尖。
汪洋没有指示有关部门封锁媒体的报道,没有动用执法部门“硬来”,而是指示各方与户主积极谈判,并最终以一种理性、和平的方式圆满解决了此事,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而就在“最牛钉子户”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汪洋的另一个重大举动在山城重庆火爆出炉。
2006年年底,重庆市出台了一份传媒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开先河。文件要求,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
汪洋的一句“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汪洋”,让重庆新闻界至今记忆犹新。
南调广东:“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汪洋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两个月后,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上任第一天,在与广东官员的见面大会上,汪洋说:“改革开放是广东的魂。广东靠改革开放起步,也靠改革开放起飞。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首先必须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在他第一次主持的广东省委会议上,两小时的讲话,汪洋22次提到“解放思想”,说广东官员应重拾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
他强调执行力,有时甚至爆粗口。
他不时“微服私访”,搞得有些官员很有些狼狈不堪。
他也有宽容的一面:“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不讲套话,讲实话不讲空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允许他讲错话。”
他不喜欢新闻单位对他逢事必报。他说,自己外出调研很平常,没有新闻性,新闻单位不要每次都报道;还说,一个出色的党委书记要为新闻舆论部门撑腰打气。
对外部世界,他保持了广东官员一以贯之的开放心态。他聘请洋专家把脉广东经济。他喜欢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并邀请弗里德曼到广东做客,还把“广告”做到了美国《纽约时报》上。
农民送给他一个石头雕成的南瓜,他说这份礼很“重”。
全球金融危机,使广东成为重灾区。对此,他语出惊人:“政府不救落后的生产力”,引来激烈争议。
当改革遭到质疑、遇到阻力的时候,他说,“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
自2007年12月主政广东,至今四年有余。如今的汪洋,鬓发已斑。
2012年3月27日,《南方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汪洋要求官员在思想感情深处把民众当主人。”这是广东对中央提出“把群众当亲人”要求的积极响应。随后,人民网转载了这篇报道。
施政思想:从“广东模式”到“幸福广东”
汪洋2007年主政广东后,“广东模式”浮出水面。广东能否成为未来中国改革的样本?“广东模式”备受瞩目。
“广东模式”成绩斐然,但也并不完美。2011年1月9日召开的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对广东的施政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其主要目标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今年年初,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明确表态,不赞成“广东模式”的提法,认为广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样式,更不能成为标准。
目前,广东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汪洋坦言:“与30年前相比,如今改革面对的困难是既有利益格局,如果只是根据这个利益格局决定改革取向,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下去。”
在广东省纪念建党90周年的一次活动上,汪洋公开表示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歌颂辉煌更重要。
同时,汪洋还表示广东不会搞运动式的反腐败,表示打击腐败“不能搞痛快一时,更不能搞乱打一顿”。这些都被看做是和“重庆模式”的鲜明对比。
事实上,广东每一次表态,都是紧跟中央思路。“两会”期间,汪洋作报告只字不提GDP,广东今年更率先下调了2012年GDP增长目标。而以往备受关注的GDP增长目标正在逐步被淡化,正是“两会”所传递出来的信息。
在汪洋履新广东省委书记时,中央对他的评价即:政治上成熟,政策理论水平高,党性原则强,大局观念强,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对广东过去几年的评价是:“认识比较清醒,工作比较主动。”温家宝总理也曾多次考察广东,肯定广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