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2-07-28黄信
黄 信
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人民医院眼科,广西 天等 532800
青光眼在临床上亦称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快速上升趋势。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疗法及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多以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青光眼主要以小梁切除为主。近年来临床研究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恢复速度快,术后浅前房控制效果好等优势[1],而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本研究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力、眼压等改善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青光眼患者 57例(61眼),其中,男 36例(38眼),女 21例(23眼);年龄41~63岁,平均54岁;青光眼类型:原发闭角型青光眼3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9眼。术前视力0.3~1.0,术前眼压(28.54±3.22)mm Hg(1 mm Hg=0.133 kPa)。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眼)及对照组(31眼),随访3个月。
1.2 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球周麻痹。手术过程均为显微镜下操作。
1.2.1 研究组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于患者角膜上缘约1 mm处透明角膜板层处缝入悬吊线,并向下牵引眼球。以上穹隆为基底置结膜瓣(巩膜内出血采用灼烧止血法)。巩膜瓣厚度为正常值的 1/2(3 mm×4 mm),前缘约致角膜缘内0.5 mm,术后取走置于巩膜瓣及结膜间的丝裂霉素C棉片,以50~100 mL缓冲液充分冲洗角膜瓣。于角膜缘穿刺切除销量组织,并行虹膜周切术。缝线结口后,经切口注入缓冲液恢复前房。并密切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前房深度等情况。术后注入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后,以典必殊涂抹于表层后包扎术侧。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切除治疗,术中麻醉和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与研究组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视力比较
术后3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 >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术后视力比较[n(%)]
2.2 两组术后眼压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控制在7~13 mm Hg。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5.614,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术后眼压比较(,mm Hg)
表2 两组术后眼压比较(,mm Hg)
组别 眼数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研究组对照组30 31 t值 P值12.23±4.35 12.71±5.52 0.927>0.05 15.12±3.89 17.08±5.54 5.614<0.05
2.3 两组滤过泡发生率比较
术后早期两组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隆起、弥散;术后3个月非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发生率,研究组(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2.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
术后研究组发现1例浅前房,其他未见明显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发现3例浅前房,经调整缝线、散瞳、抗炎等治疗前房深度于出院时恢复正常;1例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他未见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青光眼患者的典型体征为眼压升高。这是导致青光眼患者发生继发性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因而,治疗青光眼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在临床工作中,对青光眼患者实施滤过性手术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眼压,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传统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常作为一种抗青光眼滤过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在降眼压方面有确切疗效,但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形成常导致滤过口阻塞或狭窄,从而发生浅前房等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传统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时,可使继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增加78%[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改善和控制患者术后眼压,且成功率可提高50%~90%[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以传统切除术为基础的,结合巩膜瓣缝线拆线及丝裂霉素C的应用等高效安全的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丝裂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代谢药物,具有较强的成纤维细胞形成抑制作用,从而有效移植滤过泡瘢痕形成,改善了术后球结膜瓣下有功能滤过泡的形成[4]。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时应注意充分冲洗,和对角膜及结膜瓣边缘的保护。丝裂霉素放置的时间也应个体化,年龄小的患者、筋膜囊厚,术后对创伤修复快,应加强作用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筋膜囊变薄,丝裂霉素作用的时间也应减少[5]。本组中采用丝裂霉素后,瘢痕形成及血管增生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传统小梁切除中因滤过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手术失败。
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的应用,可提高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成功率[6]。复合切除术缝合巩膜采用的为活结形式,可拆除缝合线,可显著增大外引流量,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内。若术后滤过泡形成较差,可拆除1~2根缝线,以改善术中房水滤过过度而紧密缝合巩膜瓣导致的术后滤过不足。
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经术中注入缓冲液恢复前房速度加快,且前房恢复效果稳定,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丝裂霉素C棉片的应用有效抑制了滤过区瘢痕的形成,解决了传统切术存在的安全问题。且在术中,并未发现角膜浸润,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同时本研究中发现,应用可调整的巩膜瓣缝线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术后眼压,减少浅前房形成,保护视力,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葛坚,白玉婧.青光眼手术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6):8-12.
[2]吕明,孔凡宏.三联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05-1306.
[3]Kumari R,Badhu BP,Das H.Effectiveness of combination of permanent and releasable scleral flap sutures in trabeculectom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Kathmandu Univ Med J(KUMJ),2006,4(4):419-425.
[4]Abraham LM,Selva D,Casson R.et al.Mitomycin:clinical applicationsin phthalmic practice[J].Drugs,2006,66(3):321-340.
[5]罗乐平,邓小玲,彭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J].中国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21.
[6]刘杏,钟毅敏,黄晶晶.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验血不降30 例[J].广东医学,2008,29(5):780-781.
[7]刘军,肖锐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0,17(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