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线四梯”让九年一贯到底!

2012-07-28段智强

中国西部 2012年36期
关键词:梯度德育目标

文/段智强

九年一贯制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限中,连续而均衡地实行基础教育中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一体化学制。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与初中连缀为一体。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相继完成小学和初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一以贯之的接受九年学校教育。九年一贯制既可在同一所学校实施,也可以异校之间由相对就近的小学和初中挂钩实施,以减少升学和择校的竞争。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九年制的学校只是形式的把两所学校简单合并,甚至只是校名统一,还是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分别管理,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贯。

那么,如何才能让九年一贯制真正的一贯下去呢?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六线”“四梯”式的模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六线”:即管理、科研、德育、教学、后勤、国际化推进办六条线的一贯化。

行政管理一贯化。实行“统一领导、分线负责”的管理原则,打破一般中小学的界限,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一贯化的管理。

具体做法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会对学校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施行分线负责制,校级干部分管各处室,作为处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一贯制”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合理配置人员,各线无论是管理还是工作人员,尽量做到“小初复合配置”,彼此沟通交流,以全局的观念来思考工作。

科研方向一贯化。高度重视科研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将龙头课题与微型科研相结合,融汇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去。

积极参与区域内的学术年会和论文征集遴选活动,对区域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德育建设一贯化。以9年的教育循环周期,把学校精神融入到德育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并将其细化、分梯,结合特有的四梯结构,通过分层次阶梯式德育目标的达成,加强德育活动的针对性,充分实现学校德育的一贯化。同时,发挥“一贯制”学校的资源优势,实施高端引领和阶梯实施相结合的策略,瞄准高位德育目标,高段引领、示范、帮带形成学校整体德育氛围和环境,以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礼仪习惯、学习常规培养。

教学规划一贯化。在教学管理上,逐渐对每个年级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使九年义务教育联成一个整体。同时,将初中与小学的知识、教法相互渗透,以学科为单位,组织1-9年级的老师集中开展活动,研究课程标准、教学方法,逐步实现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目标等方面的九年一贯化。

国际理解一贯化。将国际理解课程、国际化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以九年为整体进行规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课程、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组织不同梯度的活动,强调延续性和整体推进。

后勤服务一贯化。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将中小学生在使用率上不尽相同的微机室、图书馆、音乐美术形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场馆,进行统筹利用,既满足了全体学生的需要,又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避免了重复浪费。

“四梯”:即1—2年级为第一梯,3—5年级为第二梯,6—7年级为第三梯,8—9年级为第四梯。

“四梯”的划分应注注重四梯的规划、管理、评价的制定和实施的合理性,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使学生在九年一贯的学习中目标明确,不断迈上新的阶梯。

科学划分四梯。根据学生来源情况,现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现代教育、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将学生划分为四梯:即1-2年级为第一梯,3-5年级为第二梯,6-7年级为第三梯,8-9年级为第四梯。

将各梯度学生发展分别对应为:“筑基—巩固—拓展—提升”,每一梯度都为下一级发展奠定基础,既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未来。具体来说,对第一梯度的学生,以筑基为中心,强调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对第二梯度的学生,以巩固为核心,通过体验式学习,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巩固学习;对第三梯度的学生,强化拓展,通过综合性学习,拓展视野,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实现学生平稳过渡;对第四梯度的学生,重在提升,通过差异化管理,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学校的最佳出口。

科学管理四梯。除了纵向的条块结合以外,横向上即以梯的管理为重。以梯为单位,结合该梯度学生的整体定位,围绕九年一贯的整体思想,将五线工作分梯实施,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目标要求、实施计划和考评细则。

比如,学校初步将学生德育目标对应为以下四梯:第一梯度以行为习惯,礼仪教育为中心;第二梯度以感恩教育,爱心教育为中心;第三梯度以责任教育,团队教育为中心;第四梯度以诚信教育,理想教育为中心,并将结合各梯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活动策划。

科学评价四梯。在进行学生评价时,要求结合该阶梯整体定位,改“以分为本”为“以生为本”,建立梯度型发展性动态学生评价体系。

对学生发展四个梯度的科学评价,强调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充分肯定学生在该梯度取得的发展与成就,评估学生的发展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突破自我。

而在教育教学成果评价方面,应强调四梯之间的延续性,要求将前一梯度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后一梯度的出口情况相结合,重在评价梯与梯之间的沟通合作,打造九年一贯下的阶梯式评价。

以梯度为单位,将德育、教务、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和考评进行绑定,要求每一梯度的发展和培养都要对后一梯度负责,梯与梯之间密切合作,线与梯相辅相承,将九年一贯真正的落到实处,让九年一贯真正的一贯到底!

猜你喜欢

梯度德育目标
带非线性梯度项的p-Laplacian抛物方程的临界指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随机加速梯度算法的回归学习收敛速度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