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衣芽孢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2012-07-28李海涛张志坚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抵抗素内毒素酒精性

李海涛 王 雯 张志坚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福州 35002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癌等[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国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日趋超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并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已成为被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该实验采用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结合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抵抗素(RETN)、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肝功能等,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及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NASH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均来自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8月门诊、住院部及体检中心。82例NASH患者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22~66岁,将其分为易善复治疗组、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各41例。NAFLD入选标准符合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2]。4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7岁。三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患者BMI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善复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两组间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易善复治疗组服用易善复456 mg,3次/d;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服用易善复456 mg,3次/d,整肠生0.5 g,3次/d。疗程为6周。上述NAFLD患者均同时给予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经知情同意后于清晨空腹12 h后取外周血10 mL,部分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部分在Centaur immunoassay system型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测定空腹胰岛素,计算ISI,采用李光伟等[3]的方法即1/FINS×FPG,统计时取其自然对数(ln)。部分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RETN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 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抵抗素水平、FINS、ALT、ISI在治疗前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药物治疗后抵抗素水平、ALT、FINS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升高,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ALT、FINS、抵抗素下降水平显著低于易善复治疗组,胰岛素敏感性高于易善复治疗组(P<0.05)。 见表 1。

表1 肝功能、血浆抵抗素、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检测结果比较()

表1 肝功能、血浆抵抗素、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易善复治疗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易善复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FINS(μU/mL) ln(ISI) ALT(U/L)抵抗素(ng/mL)正常对照组易善复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3.62±1.972.56±0.3220.72±8.86.39±2.14 11.16±3.58*6.27±2.08 4.04±0.75*3.18±0.69 116.21±30.32*86.24±20.42 8.17±2.32*7.02±2.03 11.92±3.56*△5.32±1.23#4.15±1.13*△2.73±0.63#118.17±32.56*△62.16±19.32#8.25±2.43*△6.82±2.22#

3 讨论

国外对ob/ob小鼠的研究以及国内对高脂饮食NAFLD大鼠的研究显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NAFLD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4-6]。在全胃肠外营养情况下,由于缺乏食物刺激,肠蠕动减少。肠黏膜萎缩,肠道免疫力下降,细菌过度生长并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很高,口服抗生素净化肠道或补充谷氨酰胺营养肠黏膜细胞可以明显改善全胃肠外营养相关的肝脏脂肪病变,由此进一步说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发现,NAFLD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为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显著减少,而革兰阴性杆菌(GNR)显著增多,存在肠道GNR过度性生长情况,且肠道微生态失衡程度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7]。肠道微生态失调可通过多种方式加重NAFLD患者肝脏原有损伤,肝脏受损又可导致肠道菌群进一步失衡,二者相互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微生态失调对NAFL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已证实,胰岛素抵抗(IR)是NAFLD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8],而抵抗素通过多种途径参与IR,与IR密切相关[9]。本研究中,NAFLD患者给予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患者ALT、RETN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改善生物屏障功能,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抵抗素水平,改善IR,从而减轻NAFLD患者肝脏的炎症,使ALT降低。整肠生是一种需氧的地衣芽孢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它进入肠道后,通过消耗氧气而降低肠道的氧化还原电位,制造厌氧的环境,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降低内毒素血症,减少NAFLD患者的IR及“二次打击”,使肝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减轻NAFLD患者的肝脏负担,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对NAFL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Harrison SA,Kadakia S,Lang KA,et al.Nonalocholic steatohepatitis:what we know in the new millennium[J].Am J Gastroenterol,2002,97(11):2714-272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3]李光伟,潘孝仁.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9-660.

[4]徐正婕,范建高,王国良,等.乳果糖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消化病杂志,2003,23(8):97-100.

[5]Yang SQ,Lin HZ,Lane MD,et al.Obesity increases sensitivity to endotoxin liver injury:implication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steatohepatitis[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94:2557-2562.

[6]张志岗,刘近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作用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5-6.

[7]Loesche WJ,Dennts E,Lopatin N,et al.Comparison of the Benzoyl DLAtonine-Naphthylamide (BANA) test DNA probes,and immunological reagents for ability to detect anaerobic periodontal infeetions due to Porohyromonas gingivalis,Freponema dentlcola,and Bacteroides forsythus[J].J Clin Microbiol,1992,30(2):427-433.

[8]Mizrahi M,Lalazar G,Adar T,et al.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by a13C glucose breath test:a new too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follow-up of high-risk patients[J].Nutr J,2010,9:25-33.

[9]柳刚,张志坚,李海涛,等.抵抗素基因启动子-420CG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3):2314-2316.

猜你喜欢

抵抗素内毒素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肥胖儿童血抵抗素与代谢指标的关系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硫辛酸对内毒素诱导的SIRS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