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2-07-28曾国平田劲松段世英
曾国平 田劲松 段世英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已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很多[2],如所有可能损伤具有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的心脏结构或导致心脏功能异常的因素均有可能引起心衰;而大部分患者的症状是因左室心肌功能严重受损,且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共存。心衰的治疗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最有效的治疗是改善神经体液因子[3]。重组人脑利钠钛(新活素;recombinant form of human brain natriuetic peptide,rhBNP) 是以大肠埃希菌为生产菌种,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高纯度注射用灭菌粉末[4-5]。其与有心脏心室分泌的内源性的脑钠肽(brain natriuetic peptide,BNP)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立体构型和生物活性,因而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是治疗急性心衰的新型药物。我院采用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对比传统药物硝酸甘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11年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不包括心源性休克、心脏瓣膜病、肥厚型或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心肌炎、有抗凝禁忌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35~85岁,平均66.7岁;心功能均为NYHA分级Ⅲ~Ⅳ级,并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病。将11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心功能分级、呼吸困难程度、整体临床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吸氧、低盐饮食、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原发病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起始剂量为 15~25μg/min,每 3~5 min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临床效应,连续应用3 d;实验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先以1.5μg/kg弹丸式静脉冲击,再维持剂量流速以 0.007 5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3 d。观察用药后24、48、72 h后整体临床状况,记录24 h后呼吸困难程度、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射血分数、Tei指数及72 h后心功能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6-7]
心功能改善分为3个等级,即显效为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有效为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无效为心功能改善低于Ⅰ级或加重甚至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和 Tei指数[(左室等容收缩时间+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左室射血时间)]以评价心室舒缩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分为4个等级:平卧位4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3分、半卧位2分及端坐呼吸1分;整体临床状况分为轻度、中度、显著差3个等级,好转程度分为明显好转、中度好转、轻度好转、无变化、轻度恶化、中度恶化、重度恶化7个等级,此两项临床指标均由临床医生判定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尿量及尿量与入量的差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3 d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用药3 d后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48 h、72 h的整体临床状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用药后24 h、48 h和72 h的整体临床状况好转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1)。 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呼吸困难评分、EF值、Tei指数比较
用药后24 h实验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EF值、Te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48 h、72 h的整体临床状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呼吸困难评分、EF值、Te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呼吸困难评分、EF值、Tei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评分(分) EF值(%) Tei指数实验组对照组P值55 55 2.68±0.43 3.85±0.72<0.05 42.25±16.94 40.73±15.17<0.05 0.56±0.03 0.50±0.02<0.05
2.4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尿量、尿量与入量差值的比较
用药后24 h实验组患者24 h尿量、尿量与入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rhBNP的作用机制相当于由心室分泌的心脏激素脑钠钛,是神经体液因子之一,也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天然拮抗剂。因此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rhBNP能与特异性利钠钛受体结合,舒张平滑肌细胞,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从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达到减缓患者的呼吸困难及整体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并可通过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抗缺血缺氧能力来发挥缺血心肌细胞的应激性保护作用。rhBNP还可扩张肾小球小动脉并抑制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强尿液排泄,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且能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控制的保钠保水、升高血压的作用。rhBNP同时也起到了调节血压、血容量及盐水平衡的作用,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减低体循环阻力和血容量,从而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且rhBNP本身不会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表4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尿量、尿量与入量差值的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用药后24 h尿量、尿量与入量差值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入量(mL) 尿量(mL) 尿量与入量的差(mL)实验组对照组P值55 55 1 223.5±329.8 1 274.3±336.4>0.05 1 835.7±349.5 1 638.5±333.8<0.05 612.2±264.6 364.2±111.5<0.05
本研究通过对比rhBNP与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证明rhBNP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提高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安全可靠,且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更是对临床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关信民,赵强,李彪,等.低剂量重组人脑利钠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79-181.
[2]袁方,潘欣,倪幼方,等.重组人脑利钠钛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心功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7(7):853-855.
[3]杨苓,肖娴,方杰,等.冻干重组人脑利钠钛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25-227.
[4]张强.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新药—冻干重组利钠钛[J].中国药房,2007,18(16):1264-1265.
[5]樊冤桥,陈钢,胡心伟,等.重组人脑利钠钛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预防医学,2008,25(16):3235-3236.
[6]谢昌联,孟素荣,王蔚,等.硝酸甘油和重组人脑利钠钛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5):839-842.
[7]曹优文,张安容.重组人脑利钠钛治疗急性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8,37(13):1469-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