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常态 追求长效——发扬“走转改”精神 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综述

2012-07-27

中国记者 2012年5期
关键词:走转改联系点基层

□ 文/本刊记者

4月11日至12日,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对“走转改”活动开展8个多月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会议同时呼吁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心灵的洗礼 党性的锤炼

在过去8个多月里,一大批带着泥土芬芳、透着清新务实之风、充满真情实感的新闻报道,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涌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此次活动给新闻界带来的收获绝不仅仅是“赞誉”。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介绍,在“走转改”活动中,人民日报社编委成员带头,部门主任带动,编辑记者踊跃参加。目前,每位编委成员走基层采访平均3次以上,撰写稿件平均5篇以上;全社先后有600多名编辑记者直接参与“走转改”活动。截至目前,《人民日报》的“走转改”栏目已刊发报道900多篇,头条近30篇。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说,新华社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走转改”活动中,新华社编辑记者走到基层一线,亲身感受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基层群众对党的惠民举措的真心拥护,加深了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心灵受到洗礼、党性得到锤炼。新华社在“走转改”活动中,个人素质得到有效锻炼,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作风文风得到明显转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推出了一批报道精品,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和媒体用户及人民群众好评,产生了积极社会影响。

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认为,“走转改”创新了新闻宣传的形态;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创新了典型宣传的手法;丰富了舆论监督的手段;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队伍建设。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认为,“走转改”增强了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的自觉性。从“走转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新闻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艰难温馨的“回家路”,还是心酸喜悦的“讨薪记”,都充分体现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在基层“走”出来的新闻作品,既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切身感悟的真情流露。正如一位记者所说,在基层,才真切感受到,“中南海大院”与“农家小院”距离这样近,“党心”和“民意”贴得这么紧。

《解放日报》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带动,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每个部门都建立了2-3个固定联系点,每位记者都有1个长期联系点。同时,通过价值引领、倡导调研、完善制度,《解放日报》将“走转改”推向深入,一大批接地气、显生气、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见诸报端。

先“预”后“立”基层联系点

在深化“走转改”的过程中,各媒体纷纷建立基层联系点,扎根于基层,采写了大批鲜活的报道内容。在被读者认可、采编人员也得到基层锻炼的同时,联系点如何选择和管理也变得十分重要。解放军报社总编辑黄国柱认为,联系点如果选择和管理不好很可能成为某一区域的利益代言人,而这并不是走基层建联系点的初衷。人民铁道报社总编辑李丹也谈到,全国铁路有六七百个站点,把边远的、条件艰苦的选做基层联系点,也有百余个左右,如果一年去一两次,可能掌握不了真实情况,但如果去得太多反而会给基层添麻烦,而这些都是基层联系点选取中所遇到的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时,“目前的报道有时会出现报道结构不均衡,好像就某一个或几个联系点好人多、好事多、发展好,其实这样的报道有一定的片面性。”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刘家伟认为,报道要着眼于内容平衡,即对民生热点问题所涉及的领域、层次、侧面、观点等,报道时应全面把握,虽然单一的某篇报道可能会有所侧重,但整体而言不可忽视其整体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关注民生热点的同时抓住问题的本质,推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此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还认为,个别媒体目前的“走转改”活动仍有一些走形式的痕迹,走基层应该有丰富的内涵,现在基本上还是在走农村,报道面略窄。基层可以在田间地头,也可以是城市的基础行业等。走基层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不仅要报道农民生产,还要体现时代特色。

“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走转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不能把它当成一个阶段性任务,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使“走转改”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对此,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强月新说,正如任何工作获取实效都离不开制度一样,“走转改”活动要想常态化必须要有制度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活动沦为“一阵风”。

□ 201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北京出席发扬“走转改”精神 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并讲话。(王晔/摄)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认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职责,也是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重要立足点。偏离这一立足点,“走转改”活动就失去了坐标,更谈不上常态化。联系当前工作大局,福建省媒体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走转改”的重要内容,组织“跨越发展海西行”大型采访报道,结合福建省委正在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年下基层驻点5天—7天,今年将安排5000名新闻工作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走转改”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

“许多单位都遇到了下基层和出稿率的矛盾、‘走转改’和编辑记者收入的矛盾。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好好解决,那‘走转改’很难持续下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李英华指出,决不能让“走转改”的稿件和“水货”打同样的分值,否则,记者去基层一个月,下个月收入反而变低了,那还有人愿意去“走转改”吗?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表示:健全制度机制,深入推动“走转改”行为养成。及时将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点子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蹲点调研、建立联系点、激励考核以及阅评、讲评、考评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制定活动手册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行为规范》,完善纪律要求和工作规范。要求各新闻单位都要建立编辑记者下基层档案、群众回访卡,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在《辽宁日报》,走基层的记者受人尊重,走基层的稿件好发,走基层的作品容易得奖,早已成为共识。目前,《辽宁日报》的头版、二版、民生版、地方新闻版都有走基层专栏,比如,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车间社区发现问题的“蹲点调研”,反映老百姓真实心声的“听民声”等。这些栏目各有侧重、导向性强,为记者走基层稿件提供了充足的载体。

“走转改”下一步

“‘走转改’不是‘有一块’走,‘另一块’不走,而是要走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各种题材。”谈到“走转改”活动下一步如何开展,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表示,这一活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活动:在报道内容上,由关注个人命运进一步扩展到关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大局。报道领域上,从个体的报道拓展到群体的报道。在报道时效上,要更注重新闻性。在表现方式上,要进一步丰富手段,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提供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在机制建设上,由单纯重视报道扩展到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认为,要使“走转改”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要进一步推动“走转改”活动与日常报道相结合;要进一步推动“走转改”活动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要进一步推动“走转改”活动与锻炼队伍相结合;要进一步推动“走转改”活动与完善制度相结合。

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认为:不断深化,开拓“走转改”活动新境界。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增强宣传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根本举措,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净化心灵、锻炼党性、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必然要求。从河北省工作实践看,下一步,应在思想理念、围绕主题、把握规律、夯实基础、注重结合、健全机制、扩大成果上深化,不断开拓“走转改”活动的新境界。

在“走转改”过程中,民生新闻是成果颇丰的一个领域。对此,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刘家伟表示,老百姓过日子,无非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但这并不意味着零敲碎打、家长里短式的报道才算是关注民生。“走转改”活动下一步要着眼于提升新闻的品质,不能认为到了基层,只要反映基层的人和事就可以了,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刘家伟建议新闻媒体要丰富报道层次:不仅要报道好民生事件、事实,同时还要探究其成因,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解读;不仅要报道好事关民生的大政方针,同时还要探究其背后的决策过程。

猜你喜欢

走转改联系点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大作用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对“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几点思考
故事细节语言
走基层
做好地方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