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语文》教材的规范性、职业性与创新性——基于对2011年高职院校相关规划教材的抽样分析
2012-07-26魏一媚
文/魏一媚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余年的跨跃式发展,现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专业设置看,都已形成与本科院校分庭抗礼之势。据《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统计》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现有77个大类中的695个小类专业。据《新华书目报·教材导刊》上的“数据分析”显示:2010年高职教材可供品种增长最快,另一类增长快的就是公共课教材。[2]出版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教材俨然成为各大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学语文》课在高职教育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教材的出版也是这些年来颇为热门的,各家出版社纷纷联系有关高职院校编写《大学语文》教材,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种版本,可谓是琳琅满目,但其中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而且同质化倾向严重,重复出版导致了资源浪费。《大学语文》规划教材也是版本众多,优劣莫辨,令人难以选择。现据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高职高专教材网上搜寻到的明显标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字样的《大学语文》教材若干种,从中抽取2011年出版的10种《大学语文》规划教材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对教材编写的目的、内容、体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未来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从抽样看教材出版现状
高职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得如火如荼,教育教学成果斐然,教材的编写也是百花齐放,涌现出各种各样冠以“精品”、“规划”等字眼的《大学语文》教材,如“21世纪”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还有公共课系列规划教材、精品课系列规划教材等,从表1抽取的10种教材就可看出其中端倪。
表1 2011年出版的10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规划教材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语文》的主编均来自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表中所填编者仅指第一主编,其中有3本书是2位主编,副主编那就更多了,其中一本书的副主编达5位之多,由此可见这些教材很可能是几个学校联合编写的。因为这种校际联合编写的教材可以确保教材的销售市场,从而获得丰厚的赢利。从出版社看,除一家高教出版社之外,其余均为高校出版社,这些北京的高校出版社凭借其学界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几乎垄断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出版与发行。从教材的定位看,这些规划教材可谓是名目繁多,来头不小,但大都界限不清,既无政策依据,也没有规划文件的支撑。笔者认为,所谓规划教材,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对某一领域内的某一课程起着引领性、纲领性与规范性并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可见能冠以规划教材的应该是层次较高、质量上乘的教材,其编写体例是符合教学规律及时代潮流的,教材的内容也应该是既经典而又新颖的,而且有严格的报批、审批、编写、审核程序,而表1中的规划教材有几部是符合这样的要求,就不得而知了。
二、以内容和体例为视角的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所以在教材编写时,既要注重某一科目的规范性和学科性,更应体现其职业性。作为意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教材也不例外。下面就以这10种规划教材作为样本(详见表2),从编写的目的、内容和体例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寻2011年《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规律和亮点,为今后《大学语文》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是公共基础课。课程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中外文学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或综合素养。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承载着这一使命,并非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所独有,只不过高职院校更注重职业性而已。
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规划教材其终极目的都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至于编写体例,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共有四种体例,差别不是太大。前三种(文学史、体裁、主题)是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惯常的编法。以史为序或以体裁为序的编法,更符合文学发展及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规律。以主题为序的编法太注重思想性,何况有的作品的主题并不是那么单一和显豁的,硬把它们放在一起去集中表现某个主题实在有些牵强附会。至于第四种编法,也很难说有什么创新之举,也就是将《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两门课程的内容相加,这种教材也屡见不鲜。总之,从抽取的这10种高职《大学语文》规划教材的编写中还很难看到令人为之惊喜的创新的曙光,与从前的、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或《语文》教材的编写相比没有实质上的变化。
表2 2011年10种高职高专版《大学语文》规划教材比较表
三、对教材编写出版的几点思考
笔者从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多年,是一位名副其实地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下面就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研读多种高职版本《大学语文》教材的体会,对今后《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思考,供相关教育部门、出版机构和高职院校的同行参考。
1.制定统一教学大纲,据此编写出版教材
以前我们教师所用的教材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与练习作为配套。开放搞活后,教材编写、出版都比以往灵活、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全国性研究机构,也没有权威的教材,让人多少有点无所适从。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应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统一制定一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以指导各高职院校本课程的教学。教材编写可以包含以下内容: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表达能力(口头的与书面的)的提高,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欣赏。
因为高职院校专业繁多,要编写一本万能型的《大学语文》教材,并与所有专业目标都结合得很紧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编写出版一本全国统一的纯通识教学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材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以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另一条途径是编写出版一纲多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即围绕全国统一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可编写、出版符合大类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的校际版本、校本版本和行业版本等,让大学语文教材更具有专业性与职业性。
2.开发立体化教材,提供教学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课堂教学也早已告别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了。现在,每个教室都有电脑网络,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里就可以网通天下、视通古今,只要网络上有的相关视频、音频等资料都可以随时用上。鉴于此,摆在出版部门面前的问题是:仅仅出版纸质教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要与时俱进,在出版高质量的纸质大学语文教材的同时,应组织力量开发立体的《大学语文》教材,这是未来教材市场的发展趋势,出版社要抢占先机、商机。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丰厚,完全可以实现立体教材的构想。所谓立体教材也叫一体化教材,即出版社从单纯提供纸质课本,到提供课外辅导、课后测试评估、录音材料、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一系列服务,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当今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要求的巨大变化,必然会促使高校原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的教育知识服务系统已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并正在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在我国,开发立体化教材这种创新教材出版模式的想法已提到各家出版教材的出版社的议事日程里,是目前摆在出版社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又要花大力气去开发、去实施的宏大工程。
注释:
[1]王坤宁.大中专教材:总量增长,创新乏力——大中专教材市场亟待创新中[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5-17
[2]阅读行为调查中心,《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编委会.全国大中专教材出版分析报告2010[N].新华书目报·教材导刊,2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