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散文式的中国革命史诗
——品读《苦难辉煌》
2012-07-24李捷
◎ 文/李捷
金一南同志所著《苦难辉煌》,以其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语言、炽热的感情、透辟的分析,为我们再现了一幅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历史全景画。
这部书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用晓畅传神的情节和话语吸引人。这部书在说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时,通过与斯大林、孙中山、蒋介石等历史人物的立场、思想、经历与历史作用的对比;通过与李立三、博古等人在同一历史时期,面对同一历史课题,经历同一斗争过程,却因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实践结果的对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邓小平同志讲过的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这部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用炽热真挚的情感感染人。历史研究需要客观冷静,不能带个人恩怨等主观色彩。但是,历史叙述却需要投入热情与感情,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把作者在研究当中所得到的历史情感熏陶,传递给广大读者,使他们也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部书的又一个特点,是用深刻精辟的分析启发人。历史记述的是过程,但过程并非历史的全部。应该从对过程的叙述和点评中给人以哲理性的启发,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或可从中汲取智慧,或可从中汲取精神。诵读这部书,不乏这样的点睛之笔。
作为一个党史研究工作者,我读了这部书,感觉作者在研究和创作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作者写的是历史,却打破了我们久已习惯的表达定势,并没有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而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联想的手法,甚至还有类似影视作品时空跳跃式的表达方式。既用史家的严谨治学精神研究历史,又要用雅俗共赏的文风解读历史,让历史从书斋里走出来,充分发挥“资政育人”的社会效果,这是当今时代对于我们史学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的迫切要求。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