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养老困境探析——以陕西富平山西村为例
2012-07-23师桂芳
师桂芳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2)
西部贫困地区大多聚集在旱塬、山区或半山区,经济条件很差、发展十分落后,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聚集于此地。因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地区的养老问题,笔者从中选取了自己的家乡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山西村(以下简称该村)进行调查。
一、该村的经济状况
该村位于渭南市与铜川市的交界处,背靠黄龙山系,处于半山区,属于一个以农业为经济支撑的落后山村。由于地处偏远地方,加之交通条件差,是西部一个自然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小村。该村共有683户人家,2857口人(此项数据是笔者2011年暑假回到老家时调查得到的)。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旱地农业村,产业结构以农业生产为主,没有村办企业。耕地不足千余亩,村民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由于地处半山区无水旱区,粮食产量很低、瓜果蔬菜无法很好栽种,该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由于种地收入得不到保证,这里的经济条件很差。
二、该村的养老状况
笔者对该村老人经济来源及老人患病后的就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该村老人主要经济来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村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自己劳动收入所得,其次才是由子女或其他亲属的供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人比例下降了,靠子女供养的比例在75岁以上开始迅速增加。而作为社会保险模式的养老方式,基本没有。庆幸的是,自2010年10月1日起,陕西省对80岁以上老人实行每人50元以上高龄补贴(陕西省民政厅、省财政厅2010年10月6日下发的《关于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的意见》对80-8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保健补贴;90-9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保健补贴;100周岁以上(含100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保健补贴)。虽然该村也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但当地的养老状况仍然难以彻底改变。
表2 该村老人患病后就医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老人在得小病之后,一般就在本村,最远也就到镇医院看病,问其原因主要就是想“省钱”。在得大病需要手术治疗时,老人有心想去大一点的医院,但没钱,看不起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家庭养老是该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因为该村没有养老院,除了在家养老,老人别无选择,无处可去寄养)。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即每个年龄段都有老人独住,这些独住的老人多属于丧偶者,他们的生活靠儿女轮流赡养,而一旦儿女不愿赡养,老人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这些应该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
三、西部贫困地区养老模式构想
1.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作用。由于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是家庭养老,虽然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已经弱化,但就相当一段时期来说,绝不可能消失。所以,在老人丧失劳动力后,其家庭成员仍然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子女要定期出资、出力、出物,负担老人的养老问题。
2.建立社区帮扶的寄养养老模式。村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关系相当紧密的村域社区。社区在养老保障中的优势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社区化正在形成。广大的农村村落具有典型的社区特征,这种以家庭、族里、亲属、社会性组织共同构成的社区内部网络是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本。之所以长期以来这种资本没能发挥作用,是因为西部农村各种组织功能涣散。[1]
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村民们已经自发组织建立起经济合作组织以共同应对风险。针对西部农村社区建设落后的现实,政府有必要通过重建基层组织和发展农村社区等措施建设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区养老互助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基层组织的领导和安排,发展老年经济;通过老年人让出耕地等形式,转移老年人劳动职责,减轻劳动压力。同时,可以增加老人经济供养的来源。可以通过老人协会等形式组织老年人互助互养,以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等形式实现社区自养。另外,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提供良好的健康保障。发展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可有效解决老人供养的人员问题。青年劳动力可以从照顾老人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村域社区内老人之间加强了互动,打破了闭门自封的局面,可以增强他们之间的精神安慰和日常交流。这样就可以用从同期群之间的互动来弥补代际差异的孤独感,将由家庭提供的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功能转移向社区互动。同时,可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实现养老经济来源的多渠道,而且可以将养老关系明朗化,形成子女、老年人组织、村集体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改变以往养老完全靠子女的“良心”的状况。[2]
3.国家投入一定资金,为困难老人建立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险不一定适合西部贫穷农村的实际情况。其制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考虑养老问题的人文因素,易受到低收入者的排斥。实践证明养老保险在各地区都出现了“保富不保贫”的现象。[3]
针对西部农村的特点,当务之急是国家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健全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老人的社会救济制度,解决孤寡老人的经济供养问题。另外,加快农村地区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支撑体系。
四、结 语
我国60%的老人在农村,农村的老人大约有一亿。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生活幸福、经济小康,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生活并不是特别理想、缺这少那。农村老人有三怕:一怕儿媳不给好脸看,二怕患上要命的病,三怕孤独无人来照料。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有3条路:一条路就是养老保险,慢慢开始跟城市来接轨。第二条路就是在新农合的基础上尝试社会的福利性质的、不增加床位的养老模式。第三条路就是国家帮扶民营主导,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政策上倾斜、国家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允许各种各样民营资本进入创立收费有别的各等级养老院。[4]
[1]渭南市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2011-5-26.
[2]耿庆茹,卢彦军.西部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模式构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3).
[3]王晓军.在全县农村、人口计生暨新农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0-2-26.
[4]农村养老存在很多问题[N].央视《新闻1+1》,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