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补肾法在慢性难治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2012-07-22蔡少杭吴瑞华刘雪娜
蔡少杭,吴瑞华,陈 晖,刘雪娜
(漳州市中医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难治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结果,尽管近年来对难治性心衰病理机制有深入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但仍改变不了其高死亡率和高住院率的现状。如何改善难治性心衰的心功能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据“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中医学理论,我们在现代心衰综合冶疗的基础上,配合金匮肾气丸加减煎剂口服,以期检验中医学益气补肾法在难治性心衰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所选病例均来于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漳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顽固性心衰病人60例。根据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将收集的病例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病程8.72±5.05年,年龄68.47±8.63岁。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病程8.572±5.08年,年龄69.03±7.93岁,治疗满4周的患者进行复查相关指标。随访3个月。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人均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视病情需要使用β 受体阻滞剂,ACEI、ARB 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方(干地黄20g,山药15g,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9g,桂枝3g,黄芪20g,巴戟天9g,玉米须15g)。1 剂/d,由漳州中医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200ml/次,早、晚各1次温服,疗程为4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1]
心功能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 级以上者为显效;心功能提高1 级,但不及2 级者为有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 级者为无效;心功能恶化1 级或1级以上者为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心脏彩超相关指标、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 浓度变化、两组治疗前后6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两组LHFQ 评分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病例6min 步行试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排血量及LHFQ 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表2 心脏彩超相关指标()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 浓度变化
表4 两组治疗前后6min 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表5 两组LHFQ 评分()
3 讨论
难治性心衰均有长期心脏病史,历经休息、限钠、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而起效欠佳,甚至病情逐渐加重。纵观难治性心衰的病理过程,我们认为是心气虚衰积渐成损、“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病理产物瘀滞为患的发展过程。心气虚损贯穿绐终,波及肺、脾、肝、肾诸脏,而心、肾两虚是难治性心衰的根本病机,病位在“心”而病本在“肾”,由此垫定了中医学对难治心衰的治疗大法多围绕纠正补益心肾、平衡阴阳,注重利水消肿、化痰祛瘀而展开。也正因为中医药治疗难治性心衰立足于求“本”,通过鼓舞人体正气以祛除病理产物,在新的基础上重建“阴平阳秘”之平衡,在改善病人自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上有显著的疗效。
现代医学治疗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更加强调早期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心肌重构的长期修复性策略,目的是有利的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这与中医学重视人体的整体意识、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有异曲同工之妙。金匮肾气丸由滋阴补肾的药物配伍少量辛热温阳的附子、桂枝组成。这与难治性心衰阴阳两虚,治疗上须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阴阳双补相吻合。而附子益气温阳虽具有强心作用,但在强心同时可升压,加快心率,与现代医学治疗心衰的关键——抑制神经内分泌的毒性作用是背道而弛,代之黄芪以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双向调节血压及利水消肿等作用;巴戟天增强免疫功能及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功能的作用。难治性心衰的水钠潴留的机制与肾阳亏虚病机密切相关,取玉米须、泽泻利水消肿,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人体正常水液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