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籍学者对《四库全书》的突出贡献

2012-07-21吴海发

关键词:四库四库全书著作

吴海发

(无锡市作家协会,江苏 无锡214122)

清代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举世无双,被誉为“典籍之总汇,文化之渊薮”。全书共收录著作3503种,36000余册,79333卷,字数在10亿左右。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编政。挂名主编是乾隆之子永瑢。纪昀、翁方纲、戴震、邵晋涵等为四库全书馆编纂。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大功告成,费时达十年之久。《四库全书》手抄稿一式七部。最优的一部原藏北京文渊阁,今存台湾。《四库全书》今在台海两岸各自印行。专为研究此书而形成一门学问称“四库学”,已经存在200余年历史。

有史科表明,无锡籍学者对《四库全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无锡籍学者所贡献著作的目录

江苏无锡籍学者著作入选《四库全书》及其存目的全部目录,自唐代以后按朝代分的话如下:

唐代入选目录有李绅*①凡姓名后带*者均获进士头衔,共47人,根据如下: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委会整理,海南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作者姓名及其著作均录自此著。此外,还参考《旧唐书》、《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对相关人物的记载,又参考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的《追昔游录》。

宋代入选目录有:尤袤*的《全唐诗话》、《梁溪遗稿》和《遂初堂书目》,单锷*的《吴中水利书》,蒋捷*的《竹山词》,费衮*的《梁溪漫志》,吴枋的《宜斋野乘》,蒋堂*的《春卿遗稿》,慕容彦逢*的《摛文堂集》,马令的《南唐书》,唐棣的《唐氏遗编》

元代入选目录有:梁益的《诗传旁通》,华宗韡的《虑得集》,陆文圭的《墙东类稿》,王逢的《梧溪集》,倪瓒的《倪云林诗集》、《新清秘阁集》、《江南春》,华幼武的《黄杨集》,周砥、马治的《荆南唱和集》。

表1 明代无锡籍学者著作入选《四库全书》及其存目的目录Tab.1 Wuxi Book scholar writings in the Ming Dynasty were selected into“Si Ku Quan Shu”and the destination directory

学者姓名 著作顾 枢 《西畴日抄》邹忠允* 《诗传阐》姚 咨 《春秋名臣传》秦 瀹 《战国人才言行录》夏树芳 《栖真志》不著撰人氏 《无锡县志》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张 恺* 《常州府志续集》秦 镛* 《清江县志》谈 秀 《惠山古今考》,附录三卷并补遗王永积* 《锡山景物略》、《心远堂集》朱 熊 《救荒活民补遗书》宋 士 《琴谱正传》王 达 《笔畴》、《天游集》李 诩 《戒庵漫笔》李鹗翀 《洹词纪事抄》杨信民 《姓源珠玑》不著撰人氏 《三通政典》张云鸾 《五经总类》施显卿 《古今奇闻类记》孙 作 《沧螺集》杭 淮* 《双溪集》王立道* 《具茨集》、《文集》、《补遗》、《遗稿》、《附录》孙继皋* 《宗伯集》顾允成* 《小辨斋偶存》卢象升* 《忠肃集》顾起经 《类笺王右丞集》卞 荣* 《卞郎中诗集》顾可久* 《洞阳诗集》吴 仕* 《颐山私稿》张 衮* 《张水南集》华 钥* 《水西居士集》张 选* 《张静思文集》王 瑛* 《王侍御集》万士和* 《履庵集》华善述 《被褐先生稿》顾起纶 《句漏集》、《赤城集》、《国雅》华叔阳* 《华礼部集》

学者姓名 著作邹迪光* 《郁仪楼集》、《石语斋集》、《调象庵集》史孟麟* 《亦为堂集》阳兆京* 《灵护阁集》华善继 《折腰漫草》徐 墺 《双桂集》顾祖武 《集古文英》周子文* 《艺薮谈宗》

表2 清代无锡籍学者著作入选《四库全书》及其存目的目录Tab.2 Wuxi Book scholar writings the Qing Dynasty were selected into“Si Ku Quan Shu”and the destination directory

学者姓名 著作陈维崧 《两晋南北史集珍》、《陈检讨四六》陈维岳 《秋水阁文抄》浦起龙* 《史通通释》、《读杜心解》华庆远 《论世八编》郑光羲 《续近思录》邹一桂* 《小山画谱》刘 坚 《修洁斋闲笔》华希闵* 《广事总类》王绳曾 《春秋经传类联》嵇永仁 《抱犊山房集》储大文* 《存砚楼文集》曹亮武 《南耕草堂诗稿》徐喈凤* 《荆南墨农全集》陶孚尹 《欣然堂集》沙张白 《定峰乐府》顾贞观 《宋诗删》作者、顾端文年谱》续成者

据统计,无锡籍学者的著作共有161种收录在《四库全书》[1]中。再加细分的话,经库收录了53种,699卷;史库收录了24种,193卷;子库收录了23种,237卷,集库收录了54种599卷。经、史、子、集,四库著作,无锡籍学者均有结撰,无一空白。

这些著作的篇幅共有1727卷。篇幅最大的应数清代学者进士秦蕙田撰的礼类著作《五礼通考》,262卷。

撰写者共112人。其中江阴22人。他们是杨名时、薛甲、徐世沐、梁益、王觉、刘臣敬、耿人龙、陈鼎、夏树芳、徐宏祖、朱熊、吴枋、李诩、李鹗翀、杨信民、陆文圭、孙作、王逢、卞荣、张衮、陶孚尹、沙张白等,其中宜兴17人。他们是陈于罪、蒋永修、马令、陈维崧、单锷、唐棣、蒋堂、慕容彦逢、杭淮、卢象升、吴仕、史孟麟、阳兆京、曹亮武、徐喈凤、陈维岳、蒋捷等。

其中有乾隆皇帝在上谕中钦定务必搜求的江南学者名家,就是清代的顾栋高。无锡人。

其中有一人贡献著作二种以上的,例如清代的顾栋高,明代顾宪成,邵宝、元代倪瓒,乃至有贡献著作八种的就是清代徐世沐,江阴人。

其中有父子两代各有著作贡献的,例如明代的华察华叔阳父子,陈贞慧与陈维崧陈维岳父子,宜兴人。

其中有曾祖孙四代各有著作贡献的,例如明代的顾宪成与儿子顾与沐、孙子清代的顾枢、曾孙顾贞观。

其中有兄弟各有著作贡献的,就是顾宪成顾允成兄弟。

这些进士先生们,以及非进士作者们,大多出身于诗礼簪缨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例如陈维崧、维岳兄弟之父乃明末四公子之一的陈贞慧。顾宪成之家,从顾宪成至顾贞观四代连续书香不绝,有著作传世。著有《华礼部集》八卷的明代华叔阳,不仅其父华察为学术名流,而且他的岳父则是文坛领袖王士贞。

这些进士们都有从政做官经历,时间或长或短,职务或高或低,最高者任职宰相,或官至刑部尚书秦蕙田,兵部尚书邵宝,礼部尚书杨名时。尚书为朝廷大臣,部长级。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谕搜集各地文献著作之后,无锡籍的著作多为江苏巡抚或浙江巡抚两江总督进献,也有内府的藏本,还有私人家藏本。

进献的著作外在形式有刻本,有抄本,有稿本,有批本,有未定稿本,还有散逸不完整的残本。

四库收录的著作着眼于是否有新意。有的稿本流传稀少,又写于前朝,已很珍贵。例如明代蔡璋撰《尚书讲义》。蔡璋字达夫,“是书顺文敷衍,无所发明,即其开卷释日若,若字作设问之‘如’字解,则可大略可睹矣。书凡两册,为明季写本,当时朱墨标识犹存,疑即蔡璋之原稿云。”《尚书讲义》的贡献在于,是作者的手稿,且是明朝的古董,四库馆臣视若珍宝。[1]卷14,176

看重作者手稿,还可举一例。清代无锡学者华玉淳撰有《禹贡约义》,是一本研究国家地理的专著,虽然是一部稿本,而且没有写完的残缺稿本。尽管如此,“其论三江、主郑元、苏轼之说,极为有见。”还是作为《四库全书》存目保存了。[1]卷14,182

还有,因为手稿本体现了师承渊源关系。例如《尚书揆》的特点在于有所发明。“是书专主蔡璋(无锡学者,有著作入选四库全书),而杂引诸儒之说,以发明之,盖为科举而作。”有所发明是主要原因。作者邹期桢,是高攀龙的学生。蔡璋也在学说上与高攀龙有渊源。四库馆臣对高攀龙的气节与学问甚为钦敬,爱屋及乌,也器重其学生邹氏。

二、无锡籍学者著作特色

1.无锡籍学者贡献了有创见的经学著作

无锡地区的经学研究,著作繁多,代有传人,堪称经师荟萃之地。收录于《四库》及存目的著作有53种,699卷之多。

经学研究隆盛于明清两代。在四库全书馆开办之初,乾隆皇帝下谕征集民间著作的时候,曾经亲自点名顾栋高为著名学者,请他协助寻觅著作。

顾栋高系无锡人,字复初。康熙六十年进士,任司业(相当于国子监教授兼教务长)经学家。他有三种著作入选《四库全书》,即《尚书质颖》二卷,《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春秋大事表》五十卷。

关于《毛诗类释》,四库馆臣在学术成就上作了高度评价:

“是编成于乾隆壬申(即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序文案语皆称臣,盖拟进之本。凡二十一类,其序中抒所自得者,如于释地理,知邶、鄘、卫乃三地名,非三国名。于释山,知崧高维岳乃吴岳,非中岳。于释水,知吉日之漆沮,非绵诗潜颂之漆沮。于释时令,知《公刘》已先以建子为正。于释祭祀,知禘飨明堂,俱周公创举。于释官职,知司徒、司空、司马,皆在周官以前。于释兵器,知古甲皆用革。于释宫室,知君子阳阳,乃伶官之诗,非妇人所作。于释草,知麻有二种。于释鸟,知桑扈亦有二种。于释马,知卫风騋牝、鲁颂牧马,皆以备兵事。司马法马牛车乘俱出于民,乃王莽伪托之文。今考其书,禘及大享明堂一条,司徒、司空、司马一条,皆与序文不相应,未喻何故?其邶、鄘、卫一条,为顾炎武说;崧高一条为闫若璩说;漆沮一条为许谦说,公刘用子正一条为毛亨说;古甲用革一条,为陈祥道说;麻有二种,为蔡卞说;桑扈二种一条,为陆佃说;丘甸不出车马,一条,为李廉说。惟《君子阳阳》一条,以楚茨之文证小序,自出新意耳。然诸家说诗中,名物多泛滥以炫博。此书则采录旧说颇为谨严,又往往因以发明经义。与但征故实,体同类书者有殊,于说诗亦不为无裨也。”[1]卷16,211

四库馆臣运用反复手法,用了十一个“于”字,构成介宾词组,于反反复复中,凸显顾栋高的创见,也就是在释地理,释山,释水,释时令,释祭祀,释官职,释兵器,释宫室,释草,释鸟,释马等十一个领域中皆有创造性成就,即“采录旧说颇为谨严,又往往因以发明经义。”四库馆臣评泊包弹,别裁点题犹如锋刃,剀切而是非判然,从不轻易阿谀作者,“不为无裨”者,可算是对顾栋高的美言一句了。

无锡籍学者研究《诗经》而有成者,还有一位大家杨名时,江阴人,康熙辛未年(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进士。杨名时有《诗经札记》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四库馆臣这样评说:

“是编乃其读书所记,大抵以李光地诗所为宗,而斟酌于小序、朱传之间,其论《关睢》,从小序求贤之说,最为明允。其论《郑风》不尽淫诗,而圣人亦兼存淫诗以示戒,论亦持平。”[1]卷16,210

但是同时指出杨名时“郑风即郑诗”一说,意欲推倒汉代郑樵之说“则殊不然”,又论“季札观乐”为西周之诗,绝不回护其师之说,可谓破除讲学家门户之见。又论《十月之交》一篇,谓“辛卯日食”,则应问于知历者,亦不强不知以为知。又如引《礼记》:“月三五而盈”,证三五在东;又如引《周礼》:“祭天地三辰,皆有奉璋之礼”,辨朱传之专指宗庙。又如引《月令》:“节嗜欲及《集韵》嗜字注,解上帝耆之。”又如引《大司业》:享先妣文,在享先祖之上,证《大雅》《鲁颂》所以止称姜嫄。又如引《仪礼》(下)“管新宫在宣王之前”,证新宫非斯干。亦皆具有考据;于其师说,可谓有所发明矣。”

四库馆臣认为,杨名时在《诗经》研究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多所引证,考据有说服力;一是不以师辈顾炎武之说为限,有所突破;一是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不强不知以为知。

总之,论顾栋高的经学特色在“谨严”,论杨名时则是“持平”。经学家风格不一,唯此两点难以达到。

经书研究中,秦蕙田撰《五礼通考》562卷。这是礼学研究中的经典著作,是江苏巡抚的采进本。五礼是怎样的内容,礼仪形式,来笼去脉,古书《周礼》仅存名目,原文已散亡。秦蕙田《五礼通考》填补了礼学研究的空白。蕙田字树峰。金匮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恭。是书因徐乾学《读礼通考》惟详丧葬一门,而《周官·大宗伯》所列五礼之目,古经散亡,鲜能寻端(找到起始)竟委(探究原委),乃因徐氏体例,网罗众说,以成一书,凡为类七十有五。

“然周代六官,总名曰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赅本博。则蕙田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他考证经史,元元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饤,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等所作,有过之而无不及矣。”[1]卷22,281

四库馆臣对《五礼通考》评价甚高,“以类纂附,不为无据”,“考证经史,元元本本”是中肯的论定。

五礼者: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嘉礼,以宾客的事为宾礼,以军旅的事为军礼,以丧葬的事为凶礼:合称五礼。

乾隆十七年(1752),74岁的顾栋高答应秦蕙田的请求,为《五礼通考》作序,称道:“余谓是书如女娲之补天,视(比起)王通之续经,束皙之补亡,其大小纯杂殆不可以道里计。”“如女娲之补天”,评价之高,填补了礼学的一项空白,不愧为《四库全书》中的名著。

官至礼部尚书如邵宝,官至吏部尚书如杨名时。官至刑部尚书的秦蕙田等部级官员,他们的著作固然收录。还有地位卑下的塾师,乡试不及第,教授乡里以终者,如元代的梁益,无锡人。他有遗著《诗传旁通十五卷》,收录于《四库全书》中。更有清代顺治年间华学泉,无锡人。他有《春秋类考》和《春秋疑义》各一种,也被收录了,他可是什么学历、什么官职也没有的人,他自称布衣之士。[1]卷16,199无锡籍的学者不论身份的高下都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付出了聪敏才智。更可记一笔的是四库馆臣,乾隆皇帝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却思想开放,胸怀广阔,不论著作者的身份贵贱,只以著述优劣作为收录与否的标准,开明一至于此,至今令人叹服。

其他还有,清代顾奎光撰《春秋随笔》二卷,得四库馆臣所好,以为“精华尽在此两卷矣。”对于清代吴鼐撰《三正考二卷》则谓“引证详明,判数百年纷纭轇葛之论,于经学亦为有功矣。”对于清代王绳曾《春秋经传类联》,四库馆臣欣赏其“宁律不谐,不使句弱;宁句不工,毋使语俗”一说。

2.无锡籍学者贡献了具有开拓性的史部著作

《四库全书》史部中,收入无锡籍学者著作有24种,193卷之多,居于同类地区的前茅。其中地理小类中有七种著作是无锡籍学者的奉呈。这里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徐弘祖撰《徐霞客游记》十二卷,是两江总督的采进本。

徐弘祖原稿生前没有刻印,死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稿本,其中缺失甚多。宜兴一位姓史的抄得一本,也多缺失。经江阴人官至吏部尚书的杨名时重加编订,也不过原稿六分之一。

撰者徐弘祖(1586-1614)明代万历年间旅行家,有“中华游圣”之称,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人。《徐霞客游记》收入《四库全书》,四库馆臣这样高度评价他:

“明徐宏祖撰。宏祖,江阴人。霞客其号也。少负奇气。年三十出游,携一襆被,遍历东南佳山水。自吴越之闽,之楚,北历齐、鲁、燕、冀、嵩、洛,登华山而归。旋复由闽之粤,又由终南背走峨嵋,访恒山,又南过大渡河,至黎雅寻金沙江。从澜沧北寻盘江,复出石门关数千里,穷星宿海而还,所至辄为文以志游迹。

没后手稿散逸。其友季梦良求得之,而中多缺失。宜兴史氏亦有抄本,而讹异尤甚。此则杨名时所重加编订者也。第一卷自天台、雁荡以及五台、恒、华,各为一篇。第二卷以下皆西南游记,凡二十五篇:首浙江、浙西一篇,次湖广一篇,次广西六篇,次贵州一篇,次云南十有六篇,所缺者一篇而已。

自古名山大泽,秩祀所先,但以表望封圻,未闻品题名胜,逮典午(晋代司马氏之异称)而后,游迹始盛。六朝文士,无不托兴登临。史册所载,若谢灵运《居名山志》、《游名山志》之类,撰述日繁,然未有累牍连篇,都为一集者。

宏祖耽奇嗜僻,刻意远游,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编。虽足迹所经,排日纪载,未尝有意于为文,然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且黔滇荒远,舆志多疏。此书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尤为有资考证。是亦山经之别乘,舆记之外篇矣。存兹一体,于地理之学未尝无补也。”①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974页。又见《四库全书史部二十七·地理类四》。关于《徐霞客游记》的版本,清代徐昆《遁斋偶笔》云:“客固无子,其族人秘不肯示人,桐城张少宗伯督学时抄得之,凡十余本,是史本外又有张本。”据此可知《徐霞客游记》有史本、杨本、张本等三种版本。

四库馆臣的全文是经过大手笔纪晓岚润色而定的稿。言简意赅,清晰明白,突出了《徐霞客游记》的开拓性艺术,于游记评价之高,在四库馆臣全部文字中是仅见的。这里强调了徐霞客的“奇气”二字。奇气表现有三,“耳目所亲,见闻较确。”经得起客观事实检验,这是“奇气”之一。“于山川脉络,剖析详明”,这是“奇气”表现之二。“山经之别乘,舆地之外篇”四库馆臣把他比喻为经典著作《山海经》,地图著作的又一篇,这是“奇气”表现之三。凡此三点,足证《徐霞客游记》在四库中学术地位之高,评价之好。

经近人研究,《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功不可没。首先在于为喀斯特地貌(即石灰岩地貌)作了客观描述,举世第一人,比欧洲地理科学家的发现早上四百余年;其次在于为长江源头学说,最早提出了一种说法。

《四库全书》收录的地理类书中,有一部是农业社会大有实用价值的书,这是较为少见的,那就是宋代单锷撰的《吴中水利书》一卷。撰者是嘉祐四年进士,是欧阳修主持科举时亲自选拔的一位聪明才子。这位进士志气有点怪怪的。别人得第后,等待授官,他却无心此道,一心想为吴中水利贡献才智。他曾经独自乘小舟考察,往来于苏州、常州、湖州的河道,前后达三十余年。凡一沟一渎,无不周览其源流,考究其险情。凭此阅历,他写下《吴中水利书》。此书得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的鉴赏,并写状推荐朝廷,只因苏轼乌台诗案发生而中止。很可喜,后来《吴中水利书》收录在苏轼集中,得以存世。还可喜的是苏轼举荐此书的奏状至今也存在苏轼集中。

据四库馆臣推荐,后来修筑吴江水门,修筑溧阳二坝,都是运用单锷此著的方案。①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二》又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九》,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947页。

现在让我们看看宋代尤袤的一本名著,《遂初堂书目》,这是在图书版本目录学界的名著,撰者尤袤,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遂初堂今存,在无锡惠山二泉亭旁。尤家特富藏书,宋代人陈振孙艳羡地说:“遂初堂藏书为近世冠”,举世第一藏书家。他撰的《遂初堂书目》,当时在世的杨万里、毛开一、魏了翁等为之序跋。四库馆臣高度评价此书。“四库全书”这个名称滥觞于尤袤,乾隆皇帝不过拾了尤袤的智慧。四库分经部十类,史部十八类,子部十二类,集部五类就是沿用了《遂初堂书目》的分类。小有变动。四库馆臣特地提及,“其子部别立《谱录》一类,以收香谱、石谱、蟹录之无类可附者,为例最善。”当然此书的短处也指出,如分类未安者,如一书复见者,又如作者姓名讹异者。但是最后四库馆臣在最后这样高度评价《遂初堂书目》:

“然宋人目录存于今者,《崇文总目》(宋代王尧臣著)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唯此与晁公武《志》(郡斋读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1]卷85,1130

研究东林党祸著作,清代陈鼎撰《东林列传》二十四卷是有分量之作。四库馆臣收录此书,首先大发怪论,重弹东林讲学乱了明朝,乃至酿明代灭亡大祸的老调。但对此书评价颇高:“是书仿龚颐正《元祐党籍传》之例,于诸人之姓名履贯,无不本末灿然,俾读者论世知人,得以辨别贤奸,而深思其薰莸杂而之所以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亦千古炯鉴矣。”

作为教材存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话语怵目惊心,不失四库馆臣乃至乾隆皇帝害怕民间舆论的阴暗心理的表白。有清一代,专权蛮横,国是日非,而又万马齐闇,死气沉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滥觞就在“讲学流弊论”的扩大化,害怕民间舆论。

3.无锡籍学者贡献了颇有区域特色的子部著作

《四库全书》子部,收录无锡籍学者的著作有22种,237卷。先说说顾宪成一家人的著作。顾与沐撰写父亲《顾端文年谱》二卷未毕,曾孙顾贞观续成此稿。顾宪成孙子顾枢撰《西畴日抄》二卷也收录四库中。一家四代人的著作均得四库馆臣的青睐。现在重点说说顾宪成著作。

四库馆臣对明末的东林书院似乎别具只眼。他们认为,东林书院修复,讲学其中高攀龙、顾宪成为首,门户角争,递相胜败、党祸大起、恩怨纠结,辗转报复,明遂以亡。其实讲学未必引起党祸。四库馆臣为清朝立言,貌似公正,中庸之道,夸大其事,其实虚张声势,是在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块,反映的是清政府的胆颤心惊,四库馆臣们话虽这样说,但对东林人的著作不论经学、史学、子学都有收录。

《小心斋劄记十六卷》、《顾端文公遗书三十七卷》收录子部中。四库馆臣这样评价顾宪成:

“虽宪成等主持清议,本无贻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杂;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遂祸宗社。春秋责备贤者,宪成等不能辞其咎也”。[1]卷96,1264四库馆臣指出其过失,无幸灾乐祸之心,更无“敌人的臃疽,我们的宝贝”之狭隘心态。但是对顾氏著作不失偏爱之心:“特以领袖数人,大抵风节矫矫,不愧名臣,故于是书过而存之,以示瑕瑜不掩之意云尔。”欧美有名言,“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支持你发言的权利。”所以顾宪成著作的观点有商榷的瑕处,但是故意保存不删。四库馆臣的包容或许让今人还会脸红。

东林人顾宪成撰《泾皋藏稿二十二卷》,四库馆臣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考宪成与高攀龙初不过一二人相聚讲学,以砥砺节概为事。惟宪成持身端洁,恬于名利,且立朝大节,多有可观。其论说亦颇醇正,未尝挟私见以乱是非,尚非后来依附草木者比,故寻其集。”

东林人高攀龙的著作有《周易易简说》、《春秋孔义》收录在经部。还有《高子遗书》收录在集部。这是浙江巡抚采进本。有文章、札记、语录诗作,奏疏等,凡十二卷。四库馆臣的鉴定是不错的:

“其讲学之语,类多切近笃实,阐发周密,诗意冲淡,文格清遒,亦均无明末纤诡之习。盖攀龙虽亦聚徒讲学,不免渐染于风尚,然严气,正性,卓然自立,实非标榜门户之流,故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藻饰,而品格自高,此真之所以异于伪焉。”①见《四库全书·集部二十五别集类二十五》,又《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二》,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2332页。

《梁溪漫志》十卷,是清廷内府藏木。这是费衮留下的唯一著作。宋代时无锡人。约公元1192年前南宋光宗朝前后在世。费衮参加乡试不第,经县府选拔发遣解送京城会试,得进士,称发解进士(有别于中举人后的进士)编纂宋高宗、孝宗、光宗三朝正史曾以此书作参考。《梁溪漫志》多为史事考证之作,堪称学术笔记。四库馆臣认为此书“持论具有根底”。它纠正了五本著作中的五处错误。

第一,不经考试而授知诰,始于梁周翰,则纠(正)欧阳修《归田录》之讹;

第二,薛映、梁鼎与杨亿同命,不与梁周翰同命,则纠(正)叶梦得《避暑录话》之失;

第三,苏轼乌台诗案在元丰二年,上距熙宁变法仅十年,无二三十年之久,则纠(正)王巩《甲申杂记》之谬;

第四,谢显道崇宁元年入党籍,崇宁四年未入党碑,则纠(正)谢伋《四六谈麈》之失;

第五,欧阳修为程文简作碑志,隐其进武氏七庙图事,实未受帛五千端,则纠(正)邵博《闻见后录》之诬。

“皆考据凿凿,不同他小说之剽袭。当时以一不第举子之作,至录之以入史馆,其亦有由矣。”这些赞赏言论,足见四库馆臣对这位不第举人,发解进士的偏爱。②见《四库全书·子部三十一·杂家类五》,又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1619页。关于《梁溪漫志》的成书年代有多种说法,成书于宋代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刊刻于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江苏丹阳。此说较为可靠。详见李裕民撰《〈四库提要〉订误十五则》一文,刊于《山西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第10页。

还有,《梁溪漫志》中也存在谬误,请看四库馆臣的辩护:“然其可采者最多,不以一二小节掩也。”偏爱《梁溪漫志》,溢于字行之间。

4.无锡籍学者贡献了丰富多样的集部著作

《四库全书》集部,收录无锡籍学者著作55种,602卷。

唐代《追昔游集》三卷,作者李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说安徽亳州人,一说润州无锡人,后者为是。

作者李绅系晚唐著名诗人。唐元和进士。因人诬陷而入狱。武宗时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至宰相。《唐书》有传。诗写农村,有“悯农诗人”之称号。与元稹、李德裕合称后唐“三俊”。与白居易有唱和。四库馆臣评其诗作云:“今观此集,音节啴缓,似不能与同时诸人角争强弱。然春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画纤巧之上也。”[1]卷150,2016-2017

很可一记的,这是无锡著作及其作者收入《四库全书》,时代最早的一部书。

四库馆臣收录《春卿遗稿》因为此著有他人不及的优点。撰者宋朝进士出身,宜兴人。在苏州任知府,以礼部侍郎退休,曾任春卿一职,故命题书名。“碑文称其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著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而诗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北宋遗集,流传日少,录之亦可备一家焉。”

按“著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这样的好书,使四库馆臣爱不释手。

《宗伯集》十卷,原是浙江孙仰曾的家藏本。撰者孙继皋官至吏部侍郎。宗伯是他担任过的官职。集中有杂文九卷,诗一卷。据其子孙源在跋文中称,其父不敢自居名位,谏稿皆焚烧之,著述亦多不存,故集中所录多应制酬赠及刻于碑传之文。但是这些文章仍得四库馆卧赏识:

然当继皋之时,士习佻(轻浮)而文体亦弊。七子之风未艾(止),三袁之焰方新,或棘句钩章,或矜奇吊诡,操觚(作文)者出此入彼,大抵随波而靡(败落),继皋诗文独雍容恬雅,有承平台阁之遗风,亦可谓不移于俗矣。

四库馆卧赏识宗伯,文章出众,也赏识其特立独行,鹤立鸡群,自成一格。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慕容彦逢历官刑部尚书。彦逢才藻富赡。“列禁近官侍从者十有五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然其文章雅丽,制词典重温厚,尤为得体。据其孙慕容纶原序云,文多因兵火散逸,就文论文,固亦未可竟废也。”[1]卷155,2084谨据永乐大典所载,分类裒辑,釐为诗二卷,杂文十三卷,而以谥议墓志铭别为一卷附之,庶读者得以考见崖略焉。

浦起龙《史通通释》二十卷“大致引据详明,足称该洽。”

《读杜心解》六卷,浦起龙撰。

“国朝浦起龙撰。此书虽题六卷,而卷首分上下二册,不入卷数,卷一分子卷六,卷二分子卷三,卷三分子卷六,卷四分子卷二,卷五分子卷五,卷六分子卷二,实二六卷也。

“其间考订年月,印证时事,颇能正诸家之疏舛。”“能正诸家之疏舛”,功劳可谓大矣。[1]卷174,2359

《张水南集》十一卷,明张衮撰。列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是集凡诗二卷,文九卷。“衮在谏垣,颇多建白。嘉靖中,倭就东南,衮家居在危城中,驰书政府,条上禦倭五事,盖亦留心于经世者,词章则又当别论矣。”表彰张衮,重庆留心于经世,以国是为重。

《竹山词》一卷,宋蒋捷撰,捷字胜欲,自号竹山,宜兴人,德祐尝登进士。“宋亡之后,遁迹不仕以终。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巨获。间有故作狡狯者,如《水龙吟·招落梅魂》一阕通首住句用些字;《瑞鹤仙·寿东轩》一阕,通首住句用也字,而于虚字之上仍然叶韵,盖偶用《诗骚》之格,非若黄庭坚、赵长卿辈之全不用叶,竟成散体者也。”①《四库全书·集部五十二·词曲类二》。又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2799页。蒋捷有胜于黄赵之优,又称其“世获”,不可小看他。

《调象庵稿》四十卷,明·邹迪光撰,万历甲戌进士,任湖广提学副使,是省级教育部门高官,但四十岁即罢归,筑室惠山脚下与文士觞咏,优游林泉三十载。晚年嗜佛经。调象庵者,出自涅磐经曰,譬如灾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斫其项,即时调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贪、欲、瞋、恚、愚、痴、醉,故欲多造恶孽,诸菩萨等以闻法钩斫之,令住,更不得起恶心云云。盖晚岁所作,时方归心释氏,故以调象名庵。此著为惩治腐败、教训贪官发掘了新的视角。

无锡还贡献了一位被誉为“抗节殒身,义不从逆”的诸生所撰的诗文集,题《抱犊山房集》,是江苏巡抚采进本。作者是一位诸生(明清时的大学生),叫嵇永仁,在福建幕府佐助,无锡人。康熙十三年,下令撤除三藩制度,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起兵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后被清兵一一击败。福建藩王耿精忠降清,后被处斩决。耿精忠叛乱于福建,时在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府的嵇永仁同被拘系,承谟遇害。永仁亦死难。比较方法往往是很感动人的,当时福建有位巡抚叫刘秉政,却屈膝跪在叛逆耿精忠面前求饶。位卑未敢忘忧国,仅为诸生的嵇永仁,却舍生取义而成仁。

在拘系中,嵇永仁的事迹更为感人。他写下三卷诗,《吉吉吟》、《百苦吟》全是与同难诸人唱和的诗。还有一册《和泪谱》则是为同难诸人写的小传。还有《葭秋集》、《竹林集》是陷狱前的旧刻。

三藩之乱平定后,嵇永仁得到清圣祖康熙帝的谕祭。全文附于《抱犊山房集》卷首,不妨录下:

“永仁以诸生佐幕,尚未授官,而抗节殒身,义不从逆,可以愧刘秉政等于九泉。其所为诗文,皆缕述当时实事。狱中不得笔墨,以炭屑画于四壁。闽人重其人品,录而传之,得存于世。今诵其词,奕奕然犹有生气,与承谟画壁诸诗,同为忠臣孝子之言,争光日月,不但以文章论矣。”②《四库全书·集部二十六·别集类二十六》。又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三》,中华书局1997年1月出版,第2345-2346页。

四库馆臣不回避忠臣孝子伦理,所以称颂他“抗节殒身,义不从逆。”而今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出发,嵇永仁不失维护大局的赤子丹心,“位卑未敢忘忧国”,比起食肉贪鄙者来,凸显了嵇永仁的志士仁人风骨。

《清秘阁集》十二卷,是元代倪瓒撰,作者以画家名世,但他的诗集引起了四库馆臣的瞩目。

“画品逸远,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明天顺间,宜兴蹇朝阳有刻本,至万历中,其八世孙(倪)珵等复为汇刊,凡十五卷。岁久漫漶,惟毛晋所刊十元人集本行世。”[1]卷168,2256

倪瓒的诗当时曾经为世人所喜爱,四库馆臣记载一则旧事说:有位叫朱存理的作者,在《楼居杂著》一书中附有《题云林子诗后》一篇“称索爱其诗,每见一篇一咏,辄收录之。”

还有一例,是《四库全书》在总集类中收录的一书题《江南春词》一卷,是明代苏州等地著名文人沈周、文征明、祝允明(枝山)等五十人的唱和集。唱和的是谁的诗呢,就是倪瓒(云林)的诗。现抄下倪瓒的原诗:

汀洲夜雨生芦笋,日出瞳胧帘幕静。惊禽蹴破杏花烟,陌上东风吹鬓影。远江摇曙剑光冷,辘轳水咽青苔井。落花飞燕触衣巾,沉香火微萦绿尘。(这是词作)

春风颠,春雨急,清泪泓泓江竹湿。落花辞枝悔何及,丝桐哀鸣乱朱碧。嗟我胡为去乡邑,相如家徒四壁立。柳花入水化绿萍,风波浩荡心怔营。(这是古诗)[1]卷191,2679

此首《江南春》手稿传开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率先唱和的是明代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相步韵和作的还有太原诗人王穀祥、沈周、海山的诗人钱籍汝,陇西籍诗人彭年孔,汝南诗人袁绍裘,江夏诗人黄寿丘,锡山籍诗人王问子,匡庐诗人袁尊尼等五十位诗人。

苏州诗人的唱和,足见倪云林在民间的崇高声望与艺术地位。

《江南春》一卷同时收录,从细节生动地说明四库馆臣对倪云林别具只眼的赏识。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无锡籍学者著作怎么没收南宋李纲著作《梁溪集》的呢?李纲是宋徽宗政和二年进士,累官至大常少卿,靖康元年,金兵围北宋京都流汴梁,他为主抗战,反对南迁,为主和派排挤,罢官。高宗即位,起用为宰相,力挽狂澜,整军经武,力图恢复,主张联合两河义军抗击金兵。时高宗意存苟且求安,又罢李纲宰相职,在位仅七十天。一生留下著作《梁溪集》一百二十卷。

四库馆臣认真披阅《梁溪集》,究其多种版本卷数相异的原因,甚为有据。论其道德文章评价甚高:“纲人品经济,炳然史册,固不待言。即以其诗文而言,亦雄深雅健,磊落光明,非寻常文士所及。”又赞其赋体文章曰:“纲之赋格,置于唐人之中,可以乱真矣。”李纲还有《建炎时政记》三卷收录四库中。

梁溪者,以无锡旧地名梁溪为集名,足见于无锡情深。只因他从幼年生活于无锡东北乡,他是随做官父亲在锡而幼于斯,长于斯。四库馆臣认他祖籍福建邵武,不以寄籍无锡定爵里,况且李纲暮年在邵武终老。笔者只能割爱不以无锡籍李纲了。

无锡籍著作的共同优点:无锡籍112位撰人,为《四库全书》贡献了161种著作。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皆有其作者及其著作,人才荟萃、琳琅满目。归纳起来,这些作者及其著作为满腹经纶,见解犀利,从严去取的四库馆臣所接纳,其原因在于无锡籍著作有以上所述的四大优点。

挥笔至此,顿生一疑。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有专著《晋文章记》,似是一部断代文学史著作,证据在《世说新语》注释中引用过顾恺之《晋文章记》文字,不止一次,说明在南朝宋代《晋文章记》一书还存世。关注多年,缘悭一面,难见其踪影,很想在《四库全书》中识面。无锡籍学人已经找遍,却没有发现其蜘丝马迹。细究推敲,终于找得原因。古籍厄运,水火兵虫,摧残其生命,或许在其流传中已经散佚不存。我查核《隋书·经籍志》,陈列前朝著作目录甚为齐全,却不见《晋文章记》。《隋书》是唐代初期魏征他们撰写的。说明《晋文章记》到隋末唐初,已经失踪不见。不过,无锡是顾恺之的家乡,研究顾恺之的不乏其人,不妨可以认真再找找。归来吧,《晋文章记》!顾虎头,您听见后人的呼唤吗?

[1]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第一版.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7.

猜你喜欢

四库四库全书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李帆著作系列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