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视角下劳资关系的新探索①

2012-07-2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恋

中国商论 2012年25期
关键词:劳动者资本物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刘恋

1 社会资本是研究劳资关系的新视角

根据资本-劳动替代的“拐点论”,经济发展的初期总是伴随着物质资本的积累,物质资本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占据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由于资本劳动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当物质资本积累处于一定阶段,产生对人力资本更多需求,人力资本则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资本;只有在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信任、规范、网络和社会公德等社会资本才有可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不同的资本范畴内,则可以形成不同的劳资关系,本部分从传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支配下的劳资关系视角分析开始,再着重从社会资本这一新的视角探寻劳资关系。

1.1 物质资本视角下的劳资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对劳资关系的考察。他当时分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他在《资本论》中研究的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等都是物质资本的不同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所有者与普通劳动者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具有阶级斗争性质的关系, 在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在此之后到人力资本作用兴起这个阶段,各国学者对劳资关系的分析研究都是围绕物质资本支配所进行的,他们将物质资本看作是资本的唯一形式,把基于物质资本的支配地位形成的劳资关系看成是劳资关系的唯一类型。最终得出的结果是把劳资对抗看成是劳资作用的唯一形式。

1.2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劳资关系

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人力资本的作用凸显,引起了广大学者研究的兴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属于人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的,因为它表现在人的身上;它又是资本,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或两者的源泉。加里·S·贝克尔、雅各布·明塞尔也对人力资本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至此,从研究角度讲,资本形态开始分化,主要表现是,物质资本已不再是资本的唯一形式,它的作用逐渐弱化,人力资本开始得到重视和培育。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不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同普通劳动者的关系,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关系成为劳资关系的重要内容。但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普通劳动者的关系仍然是劳资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关系的类型也开始分化为基于物质资本的支配地位的劳资关系和基于人力资本支配地位的劳资关系。最终,在人力资本视角下,众多学者分析指出:基于人力资本支配的劳资关系得到改善,劳资作用的形式从对抗走向了缓和。

1.3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劳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逐渐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同样的要素投入、同样的技术水平、同样的人力资本积累,它们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一样的。然而,实际结果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差异。罗伯特·普特南、诺思把这种差异归结为非正规规则、地区文化差异的结果。这些,其实上就是后来学术界所谈论的焦点——社会资本。资本的意义和外延第三次得到扩展。资本不仅可以脱离物质实体而存在,也可以不依附于人本身, 这种形式的资本就是社会资本。资本的再一次扩展,使得资本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企业已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结合,企业的不同的资本组合形成的不同的资本结构,相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劳资关系。至此,基于社会资本支配的劳资关系基本形成。劳资关系的研究视角也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拓宽到社会资本。

1.3.1 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要想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究劳资关系,就必须要先明确社会资本的概念。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资本,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基于前人对规范、网络和信任的认同,以及它们对和谐劳资关系的建立的重要意义,作者给出了本文所界定的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是有利于促进集体行动的规范和信任网络,它是文化、非正式制度的延续。社会资本的载体既包括微观层面上的个人,中观层面上的组织、社区等,还包括宏观层面上的省、国家等。因此,社会资本可以分为微观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三大类。

1.3.2 社会资本在三方关系中的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劳资关系主要涉及三方利益主体,即劳方(普通劳动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资方(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政府,三方各有自己的特定利益,其中劳资双方之间的博弈是形成特定类型劳资关系的基础,而政府作为调解双方利益的中立者在劳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在三方关系构建的三维网络中的嵌入,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宏观层面,也就是社会资本的载体是国家(政府)的时候,社会资本表现形式主要是信任和规范等软性资源。信任即国家成员之间所具有的信任关系, 规范往往跟诚实、遵守诺言、履行义务及互惠之类的传统美德存在联系。

第二,在中观层面,社会资本的载体是组织(企业)、社区时,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责任和互惠,这种表现形式促进企业成员包括资方、劳方的互惠合作,直接服务于双方的公共利益。

第三,在微观层面,社会资本的载体是个人(劳动者)时,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能力和资源,资源不是个体直接拥有,但却是嵌入在个体社会网络中,可以被个体行动所摄取,着眼点是凭借能力获取资源,功能是为个体行动带来便利,直接为个体服务。

从社会资本概念、在三方关系中的表现方面看,社会资本已经超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它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挥作用,可以协调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普通劳动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这种新的视角下,我们会惊喜的发现:随着市场化进程中的资本分化,劳资关系发展的演进趋势将是对抗(物质资本支配)—缓和(人力资本支配)—合作(社会资本支配)。

2 社会资本与三方关系机制

资本的任何形式,无论是物质形式还是非物质形式,都代表了能产生一束利益的一种资产或一类资产。社会资本产生的一束利益,或者是社会资本影响劳资关系的作用机制。

(1)宏观社会资本的载体——政府通过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社会网络、塑造社会结构,提供规范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促进网络内成员共享信息,为采取正的集体行动的各方(物质资本所有者和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提供和谐的土壤。如在劳资三方关系中,政府扮演第三方管理者角色,为劳资双方提供互动架构与一般性规范;扮演法律制定者角色,通过立法规制劳资双方等;出现劳资争议时,政府提供调解与仲裁服务。

(2)中观社会资本的的载体——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基于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开发,对内表现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对外表现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在劳资关系中,企业对内融合组织内部的行为主体,起到劳方和资方之间的“黏合”作用,资方奉行“社会人”而非“经济人”的伦理实践,其合作则是“价值理性”意义上的劳资双方相互尊重,彼此互惠。企业对外则意识到必须对社会负有相应责任,积极倡导推广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3)微观社会资本的载体—个人(普通劳动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微观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是能力和资源,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不是孤立的行动个体,而是与劳资各方包括政府在内的网络发生种种联系的纽结,劳动者的社会资本来源于个体自我之外的社会网络,着眼点在于个体从外部获取资源,归属于劳动者这一个体,其功能在于为个体行动带来便利,直接为劳动者服务。

3 社会资本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要途径

借助社会资本视角,我们研究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劳资关系问题时,就可以突破传统的劳资冲突与对抗的单向思维,以辩证的眼光和更为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企业劳资关系中的冲突和合作。如何构建转型期中国的和谐劳资关系,总体上看,联系社会资本,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宏观层面,应充分发挥政府构建社会资本的主导作用,为物质资本所有者、普通劳动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一般看来,政府和资方、劳方之间社会资本的培育离不开三方的互动。但进一步讲,政府在社会资本的培育中具有更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中,政府应该在社会资本的培育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第二,中观层面,对于物质资本所有者而言,应该强调以责任和互惠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资本的治理模式,在企业中建构互惠型的企业文化,增强劳资双方的心理契约;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证,并且,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劳资关系法律调整的范畴内,而且应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三,从劳方的角度,增强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资本,加强自身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价值和知识的专有性;积极参加工会、职代会等组织。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75.

[2]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务艺术馆,1990.

[3] 吴江等.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以广东为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 吴宏洛.劳资关系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格鲁特尔特,范贝斯特纳尔.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M].2001.

猜你喜欢

劳动者资本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劳动者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