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内外贸联动发展问题的几点认识

2012-07-21刘海飞

中国商论 2012年25期
关键词:内贸贸易顺差外贸

刘海飞/文

这个题目断断续续讨论了很多年,政府部门尤其感兴趣,我想从四个方面提出看法,并简要分析。

一、 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内贸与外贸的联系领域其实相对狭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同内贸发生直接产业关联的,一是生产部门,二是消费部门;而外贸直接的产业关联方仅仅是生产部门,它与消费部门的联系是间接的,一般都是经由内贸部门实现的。在与生产部门的产业关联上,内贸和外贸都是独自于生产部门发生联系,即是一种平行的状态,两者并不在同一条供应链上。商品出口内外贸也基本上不存在产业关联,因为我国商品出口要么由外贸公司实行代理,要么是生产厂家自营出口,并不需要内贸企业参与其中。严格来说,内贸和外贸发生直接产业关联的领域只有一个,即由外贸企业进口商品后转售给内贸企业,再由后者向国内消费者销售。

二、 从市场调控的角度看,内贸与外贸可以联动的样式相当有限。

政府部门经常讲,要运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实际调控市场时,一般是当某种产品国内生产过多时,通过政策鼓励扩大出口;当国内市场某种商品严重不足时,鼓励增加进口。可以看到,出口时并不需要内贸部门参加,从而也不存在所谓内外贸联动,而进口时是存在内外贸联动的,或者更准确一点说,叫做内外贸衔接。

综合以上,内贸与外贸由于同处流通领域,在环节上发生供应链关系的只有一种状态,这就是当外贸公司进口商品以后,由内贸企业在国内分销。例如前几年进口大量猪肉以弥补国内市场不足。

三、 从贸易类企业看,内外贸联动做得最好的是跨国连锁公司。

例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就属于内外贸联动公司。因为它们实行全球采购,其外贸业务做的很大;但它们在所有国家的店铺都做的是内贸业务,同样做的很大。中国内资连锁公司一般都缺乏外贸业务,更谈不上拥有全球采购中心了,因此中国流通企业的内外贸联动比跨国公司多一个环节,这也许正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否则中国连锁公司既使走出去开店,在商品品种上若只有中国制造,是无法与跨国零售巨头竞争的。

四、 从我国政府部门管理目标看,内贸和外贸存在着某种相互间的矛盾冲突。

在很长时间里,我国政府不仅高度重视外贸出口,而且在实际上追求大量创汇、形成贸易顺差。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增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贸的成绩十分耀眼,达到了政府外贸的管理目标,但却给内贸部门稳定市场带来了困扰。一是,有的年份大量出口粮食,造成国内市场的粮源减少,价格上涨,而粮价是百价之基,又带动许多用粮产品价格上涨,从而造成国内市场的不稳定,内贸部门调控市场难度加大。二是,我国居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很大部份来自贸易顺差,而央行必须通过巨量的基础货币投放买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外汇,以此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保持出口竞争力。但为了购买外汇投放的货币越多,外汇占款越大,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就越大,通货膨胀的危险就越严重,因为外汇占款投下的人民币,其对应的商品或劳务不在国内而是在国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内贸保持市场稳定的任务难度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折实增长率也会下降。这几年实际上就是如此。由于通货膨胀,国内销售实际增长率年年下滑,更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994年,那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长了30%,但当年物价上涨高达21.4%,去除物价因素,实际销售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七点几。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对外贸管理机关以出口数量作为单一的政绩考核目标,对内贸管理机关以保持市场稳定为政绩考核目标,在理论上是一个悖论,而在实际工作中则不可兼得。

所幸现在中央政府和商务部的主要领导都表示,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要通过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但是地方政府并不这样考虑,仍在拼命追求出口和大顺差,而从事外贸管理的业务官员和研究学者多数也持同样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还是要靠扩大外贸出口,对想办法增加国内消费不屑一顾。这是令人忧虑的。因此,我认为内外贸联动并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首先应建立正确的战略共识,这就是认真执行中央提出的促进进出口平衡、着力扩大国内消费的方针。只有做到这一点,内外贸的联动才有积极作用,并进入到一个良性互动的状态。

猜你喜欢

内贸贸易顺差外贸
2021年越南农业贸易顺差64.4亿美元
新冠肺炎疫情下内贸集装箱港口发展破局之路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墨对美农产品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沿海内贸箱运迎来“黄金期”
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运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