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二届)中国市场大会在京开幕
2012-07-20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东盟中心、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一局、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合主办的,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的2012(第二届)中国市场大会于近日召开。大会主题为“筑市场之巢,引产业之凤,促经济繁荣”。会议集项目展示、交流洽谈、高端论坛、合作签约于一体,整合商品市场的上下游资源,推动实现中国商品市场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品牌化推广和国际化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名誉会长何济海,以及有关地方政府和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出席大会。
姜增伟副部长、张志刚会长等领导同志分别致辞,中商联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骆毓龙作了《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会上宣读了《中国市场“百市万亿”增长宣言》,表彰了中国市场领军人物和优秀商户、中国优秀市场管理机构、中国优秀示范市场,并举办了中国市场发展论坛——市长与市场对话论坛、国际合作论坛、展览洽谈会、合作项目推介会、中国市场“百市万亿”增长计划签约仪式等。全国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的500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并进行业务交流和项目洽谈。
常务副主任骆毓龙在《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深层次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发展商贸服务业、疏理流通渠道、扩大内需来实现增长模式由外部取决向内部需求的拉动转变。
首先,中国市场发展空间的挤压亟待释放。目前8万多家市场分布在全国各地城乡,仅亿元以上的5000多家规模市场年交易额就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发展基础。但中国市场在发展中受到的四个“挤压“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缺失的挤压。即缺规范、缺标准、缺体系、缺保障、缺发展环境的优化、缺组织推进的标准等,这些缺失限制了商品市场拓展的空间。二是不平等的挤压。农村的泥腿子和城乡的待业大众及下岗员工们构成了市场从业人员的主体,他们在贷款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甚至借高利贷入市经商,在没有劳保、福利、医保等情况下还要艰难地跨过高税收、高物价、高消费、高能耗、高运营成本的“坎”,不平等的待遇挤压着中国商品市场发展的基础空间,经营者负重慢行。三是出口企业转内销的渠道挤压。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间的贸易保护筑起了围堵中国商品进入的高墙,中国出口企业遭遇渠道的瓶颈,大批量且源源不断的产能开始挤入内需市场,内销渠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与冲击。四是流通业的总体税负的挤压。中国商业联合会的力作《加强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之二》指出:“我国流通业的总体税负,按照商务部几年前测算的数字是26.4%,比房地产业税负水平高4.6个百分点,比金融保险业高5.8个百分点,比信息通讯业高13.6个百分点。”
其次,中国市场可持续增长的模式亟待创新。可考虑以下三种基础性模式:一是持续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性模式。即培育与发展以品牌率和科技型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在这一基础经济上再佐以适度的虚拟经济,以发挥润滑与调节的功能与作用。二是巨大的产能呼唤渠道扩容的基础性模式。中国亿元以上的5000家商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年8万亿元的销售规模。本届大会提出的百市万亿增长计划五年翻一番,达到16万亿元的增长目标,但仅凭现有的市场渠道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扩容”这个基础打好了,“百市万亿”增长或再翻番的容量就有了。三是现代流通服务业配套的基础性模式。主要体现在五化建设之中,即标准化的服务业基础性推动;品牌化的服务业基础性打造;现代化的服务业基础性提升;体系化的服务业基础性建设;国际化的服务业基础性拓进。
再次,实施“百市万亿”增长战术。主要内容是:组织并梳理好100家城市的市场群,争取5年从原来的年销售8万亿元增长到16万亿元的增长目标;成立全国市场行业与区域百家“百市万亿”增长计划领导小组,促进增长计划的深入与实施;对百家区域内的市场群进行一次全面的市场调查统计,摸清家底,把握市场脉搏,确定增长目标;以百城区域市场群为基础,组建中国市场合作联盟,充分发挥市场的流通作用和体系化的连锁作用;培育区域市场与流通企业在流通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百市万亿”增长计划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第二届中国市场大会上,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白沟新区、河南省信阳市、浙江省绍兴市、四川省德阳市、辽宁省法库县等六个市、区、县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委员会签订了“区域千亿增长计划”;天津市南开区、德阳中国西部国际商贸城、山东临沂市、信阳中国汽车博览城、白沟和道国际、山西太谷国际养生品产业园、安徽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园区、天津新南马路五金城、上海禧徕乐投资集团等八个单位与中商联市场委签订了“区域及重点培育市场百亿增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