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山灌区渠道防渗工程施工技术浅谈
2012-07-19王勇斌
王勇斌 马 宾
(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 陕西 宝鸡 721300)
近年来,关中灌区随世行贷款项目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由于各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不同,选用的防渗材料以及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在此就以作者在施工一线总结的经验做出介绍,以便同行指正交流。
1 衬砌渠道的结构型式
现浇衬砌渠道的结构型式有很多种,比如梯形渠道、弧底梯形渠道和“U”形渠道等,其中弧底梯形渠道是一种具有水力条件好,冲淤作用明显,工程量较少,投资较小的渠道断面形式,近几年来,在冯家山灌区支渠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弧底梯形渠道的设计参数:考虑到现浇后的渠道边坡稳定、便于施工和渠道流量,渠道梯形段倾角15°~45°之间,弧底段半径根据原状断面和设计流量确定;根据渠道设计流量及抗冻抗渗要求,选定砼防渗层为等厚度10 c m,强度标号为C 15,抗冻标准为F 50,抗渗等级为W4;砼衬砌板下全断面铺设0.25 m m厚P E膜料+100 g土工布的复合土工膜一层;为避免砼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的破坏,每4 m设一道横向伸缩,伸缩缝的型式为矩形,宽度2 m,用聚氯乙烯胶泥填充。
2 防渗材料
冯家山灌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运行,渠道输水能力和安全性降低,支渠渠道断面主要为梯形断面,无膜料防渗和聚氯乙烯防渗,衬砌老化、脱落、错位、裂缝,渗透严重,渠道水利用系数仅0.4。灌区自1999年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来,主要对原梯形渠道进行拆除,改造为弧底梯形断面,新增防渗措施主要为土方回填基础防渗、砼防渗、土工膜料防渗和聚氯乙烯胶泥防渗。
2.1 土方回填土料的选用
土方回填:一是对原砼衬砌板拆除后与新设计断面之间的空间进行回填补充;二是对高填方段和土壤含水率大于20%的渠段,清理基面后进行换填处理。冯家山灌区位于黄土塬区,以典型褐色土为主,其次为粘性土,可满足渠道工程的需要。
土料的选取以就近为原则,在项目附近区域选择3到4处料场,每个料场随机取样三组送实验室进行试验(防渗土料技术要求见表1),选取符合要求的作为采料场。冯家山灌区渠道主要选取粘性土防渗。
表1中未提出对土壤含水率的要求,因各地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不同。含水率是回填的一个关键控制点,直接影响渠道的运行安全和防渗安全。在冬季气温降至O℃以下时,由于渠床土中含水量不同和土壤冻胀量不同,造成断面上各点的冻胀不均匀,易对已衬砌渠道形成冻胀破坏。结合冯家山灌区的地质、水文、和气象特征,四季土料最优含水率在16%~19%之间,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情况按规范做好监测和控制。
2.2 复合土工膜料
我国自60年代中期开始用塑膜防渗,经20年~30年的运用,实践表明,其具有防渗效果好、质轻、延伸性能强和抗老化的优点。冯家山灌区采用土工织物与土工膜结合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为“一布一膜”(上层为100 g/m2的土工布,下层为0.25 m m的聚氯乙烯膜)。经过运行,结果显示可减少渗漏,适应冻土的不均匀冻胀变形,与混凝土板刚性材料结合,既保护了防护层,稳定了边坡又延长了使用寿命。
膜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要求:
密度(ρ)不低于900 k g/m3;破坏拉应力(σ)不低于12 M P a;断裂伸长率(ε)不低于300%;撕裂强度应大于或等于40 N/m m;渗透系数应小于10-11 c m/s。
2.3 混凝土材料
砼是由砂、石、水、水泥和外加剂等材料组成的,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又长期处在水的环境中,是防渗的主体。
表1 渠道防渗土料技术要求
2.3.1 水泥
砼渠道所用水泥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 D J 207-82的有关规定。冯家山灌区项目主要选用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盾石牌P c 32.5 R普通硅酸盐水泥,运到工地的水泥有制造厂的品种试验报告;使用前,按现行国家标准复验。
2.3.2 砂
现浇砼所用的砂为渭河中砂,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且不得包含团块、盐碱、壤土、有机物和其它有害杂质。细度模数控制在2.2~3.0内,含泥量小于3%,含水量小于4%。
2.3.3 石头
现浇砼所用石头为渭河河卵石,粒径为1 c m~4 c m或1 c m~3 c m。超径含量控制在15%以内,逊径应小于1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0%。
2.3.4 外加剂
砼现浇渠道均有抗冻、抗渗要求,采用P C-2型引气剂,其主要成份为松香皂及其热聚合物,具有引气、减水、提高砼抗渗和抗冻性能的功能,配制时按重量比,一般加入量为水泥重量的0.5/10000~1/10000。
2.4 聚氯乙烯胶泥
伸缩缝止水材料采用聚氯乙烯胶泥,以石油沥青为基料,辅以改性材料和填料混合配制而成的一种冷用(气温在15℃能施工)防水接缝材科。其具有柔韧性、耐热性、粘结性和防水性。采用人工填塞,喷灯加热,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
3 防渗工程的施工
3.1 素土回填
冯家山灌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1.4℃,极端最低气温-20.6℃,冻土深度为0.33 m,渠道改造工程施工一般在灌溉间隙进行。刚行过水的渠道内由于砼的破损、脱落水分渗漏使土基松软,特别是东西走向的渠道,右坡面阳光照射时间短、较左坡面含水率偏大,若土壤含水量超过22%时,可考虑换土。填方渠道渠底土壤换水量超过20%,进行换填土。也可在土模削成后不急于砼现浇,利用日光照射待含水量达到18%后,再行砼浇筑。回填施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清除渠床内的树根、淤泥、腐质土、垃圾及隐藏的暗管砖石等,对原基进行夯实。
(2)回填夯实采用分层开蹬夯实的方法,每层铺土厚度≤30 c m,铺土要均匀平整。若土壤比较干燥应采用洒水的方法调节土壤含水量,若土壤含水量较大,应采用排水、晾晒、换土等方法以使含水量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
(3)夯实机械为蛙式打夯机或其它能达到相同质量要求的机械,分层夯实遍数不得少于4遍,夯实后土样干容重不小于1.55 t/m3。一次回填夯实工作面不小于100 m,渠道内侧应预留20 c m~30 c m的削坡量。
3.2 土工膜料铺设
防渗土工膜料的铺设方式有埋压式、明铺式、多层防渗式,冯家山灌区渠道防渗膜料主要采取明铺式。其施工为土方削模结束后,进行全断面铺设,接缝采用叠压和焊接两种方式,叠压的长度不小于20 c m,采用上游膜料压下游膜料,可以有效防渗。铺设注意要求:
(1)铺设防渗复合土工布前应仔细检查土模表面是否有坚硬物质,操作中应谨慎细致,尽量避免损坏防渗膜料。
(2)防渗复合土工布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采用专用焊接机进行焊接,其压茬顺序不得错乱、搭接宽(长)度不能小于设计值或规范要求。
(3)防渗膜料采用复合土工布,以100 m为一段,铺设平整。
3.3 砼浇筑
3.3.1 砼拌制
拌制砼时,按照试验室签发的砼配料单进行配料,入机拌和量不超过搅拌机规定容量的10%,水泥、砂、石、混合材料以重量计,水和外加剂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称量的偏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要求。在砼拌和过程中,保持骨料含水率稳定,遇降雨等特殊情况现场测定后调整砼中的加水量。
3.3.2 砼运输
砼运输采用农用三轮或机动斗车。为保证砼连续浇筑,可增加斗车数量,当有离析现象时,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砼运输时间符合规范规定,因故停歇过久,砼产生初凝时,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中途加水后运入仓内。
3.3.3 砼浇筑
人工入仓、平仓,插入式振捣器或者平板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分块分段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 c m,平板振捣器的分层厚度为20 c 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 m m~400 m 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 m 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3.4 聚氯乙烯胶泥灌缝
聚氯乙烯胶泥灌缝是渠道防渗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在砼浇筑满14天后即可进行,前提是缝内必须清理干净且干燥,便于胶泥与砼粘接良好。注意事项如下:
(1)施工缝内须保持干净,不得有尘土、水泥渣、锈等。
(2)施工缝内须保持干燥,不得潮湿,雨天不得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将油膏用手搓成与缝宽适合的圆条(表面严禁粘着尘土等粉末)立即嵌入缝内。
(4)再用本板或镏子或用手指将嵌入缝内的油膏用力压紧,抹平,按实,必须与缝密粘牢。
(5)压紧摸平的油膏与缝口鼓出,采用酒精喷灯进行加热,木板抹平。
4 结语
渠道防渗工程的施工是渠道施工质量的控制关键。冯家山灌区地貌单元属渭北黄土原区,干旱灾害多,危害程度大,节水防渗将成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主题。我们希望与水利同行共同研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渠道的防渗技术施工工艺更加成熟,为农民增收,灌区发展做出贡献。陕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