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竞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2012-07-19高春华

湖北体育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竞合体育院校生态

高春华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环境及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且独立于生物学之外的基础学科,其所蕴涵的系统性、动态性、协同进化以及平衡与和谐思想使其升华为一门具有普适作用的方法论学科。而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竟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应用生态位理论对企业竞争、高等院校学科建设、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颜爱民教授[1]从企业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三个层面提出了企业生态位能力的量化评价方法;郭树东博士[2]借鉴生态位理论,对高校学科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我国高校进行了类型划分;谢雪峰教授[3]进行了关于体育生态的系列研究,把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运用在体育领域中,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解读体育现象。上述学者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基于生态位理论定性研究,而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体育院校学科专业生态的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基于生态位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对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间的竞合进行深人研究,以实现生态学与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竞合在思想、理论与方法上的有机统一。

1 基于生态思想的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现状及竞合分析

1.1 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速,带来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在高等体育教育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长。通过对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结构、整体数量、专业比例、招生与就业等现状的统计分析,找出阻碍体育本科专业发展的“误区”,提出调整和优化高等院校体育本科专业生态系统的策略,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过快和体育学科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使体育本科专业人才的专业结构、专业形态、培养体系与社会发展相匹配,达到一种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要求的最佳状态,建立起“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等体育教育体系,使办学效益、教学质量上一个台阶[4]。

如表1所示,统计结果分析表明,从2001到2010年十年间,体育专业整体数增长了2.78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点增长数量都在2倍以上。社会体育专业点的数量增加幅度达7倍之多。同时由于相关新型专业的不断增加,造成本体体育专业系统严重混乱。按照生态位理论认为,任何物种(生物单元)都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态”和“势”。“态”是指生物单元的状态,即某生物体的数量、能量、资源占有量、智能水平、适应能力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学习、进步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势”是指生物单元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力或支配力,如生物增长率、能量物质的交换速率、占据新生境能力等[4]。显然体育类专业不仅在“态”上失衡,同时在“势”上恶化。因奥运会和后奥运时期体育重心转移等因素,所有体育专业数量都呈现出突增发展的态势(图1所示)。这种态势为体育本科专业的质性变构带来更加强劲的突增力。很多综合类大学特别是来自“985”和“211工程”院校也盲目跟风纷纷增设运动训练学专业,催发形成以高等院校为主体的大学生竞技人才训练培养体系,与国际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接轨,推进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人才的变革;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也因“人文奥运”的推进在各类院校增设;奥运时期增幅最大的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很多热点与市场接轨的专业课程,还引入了交叉学科专业课程,是当前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此专业,但其增长的幅度与师资力量不成正比,尤其是设置体育交叉专业依托的母学科在体育院校之外,更显示出后劲不足,直接影响体育院校体育交叉专业进一步拓展和上升。

图1 2001-2010年体育专业设置趋势图

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本科院校中体育专业各类专业点总量有676个,共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五个体育专业,增设了3个方向: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方向、新闻学专业的体育新闻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另外有的院校还开设有多个专业方向,包括:体育产业管理、体育经济、市场营销、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特殊教育、中医骨伤、体育装备工程、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编导、表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英语等总共24个[5](如图2所示)。这说明专业细化和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现实。我们应积极适应社会对体育专业多样化的需求。以前体育教育专业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离我们渐行渐远,非师范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新型交叉专业不断涌现,“体育院校主体专业转移势在必行”[6],由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渐进形成,我们应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图2 2010年体育本科专业和体育交叉专业比例图

1.2 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的竞合分析

一个完整的专业生态系统应包含专业物种、专业种群、专业群落及其专业生态环境四个部分,其中专业生态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如图3所示)。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体育院校本科体育专业系统始终受到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三大部分组成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规范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该系统中,不同体育专业的目标相异、利益相异,专业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众多专业的行为和各种环境因素相互耦合,从而导致在体育专业系统内部不同专业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系统行为,或适者生存,或协同进化,而体育专业系统就在与综合环境的交流与互动中演进和发展。

当前,体育院校体育类各专业间的横向联系与渗透不断加强,专业的综合发展与交叉融合趋势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体育专业的综合发展与交叉融合,各个专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生存、发展与演化的重要特征。鉴于体育院校学科发展资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体育专业之间的竟争不可避免。体育院校体育类专业间的竞争是专业存在的一种客观状态,是体育院校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专业发展活力以及专业系统协同进化的必要方式。但是,专业间的竞争不是体育院校专业系统发展与演化的目的,只有协同进化、同生共荣的专业竞合才是专业竞争的本质。从体育类专业生存、发展与演化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体育院校的本科专业竞合,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的共存发展。在体育专业系统中,作为个体的专业,为在体育专业系统中得以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自身,并按照一定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律进化;第二,专业群间的相互竞争。在体育专业系统中,专业个体的差异导致相互竞争,相互竞争促进专业个体的自我发展。同时,专业间相互竞争的结果还导致专业生态位的分化,专业生态位的分化使得专业的共生得以存在,共生促进体育专业系统的稳定发展;第三,专业的协同共生。体育专业的协同共生是指作为有机体的体育专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专业间的相互依存促进体育专业系统稳定发展,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提高整个体育专业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系统自生活力并实现体育专业系统的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体育院校中体育专业间的竞合是体育院校中专业存在的一种常态。其典型特征为:首先,学院间的合作式竞争,不但共同服务于体育院校三大功能的实现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且支撑着体育院校中各专业所呈现出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稳定性,并由此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和互惠共存的体育类专业协同进化系统;其次,体育专业间的合作式竞争表明,在体育院校中,囿于各专业的禀赋不同,专业生存、发展与演化所需的资源不同,但每个专业的生存、发展与演化对其他专业的生存、发展与演化都具有促进和影响的作用;最后,专业间的合作式竞争,是沟通体育专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专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源流转渠道,是体育院校拓展环境空间,寻找和开发不同专业资源,避免过度依赖共同专业资源的重要渠道。

图3 专业生态系统构成图

2 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竞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据上述分析,可以将体育院校专业生态位定义为:专业生态位是基于体育院校专业系统的资源特性和内部性质与能力的,对专业的生存、发展与演化水平的一个客观定位。在体育院校专业系统中,每个专业均有自己相应的生态位,专业的竞合表现为专业生态位的竞合。

2.1 生态位重叠——专业竞合的起因

在体育院校中当两个体育专业利用或共同占有同一资源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即有一部分资源和生态空间被共同占有,体育专业竞争就成为体育专业生态位竞争的主要体现,共处于同一生态环境内的体育专业之间,竞争程度愈加激烈,如图4所示。

2.2 生态位扩展——专业竞合的过程

在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系统中,某体育专业个体当遇到其他竞争专业的人侵时,就会限制生存空间,压缩生态位宽度,稳定在可提供最适资源空间范围内,由此产生体育专业生态位的压缩(如图5所示)。同时,体育专业会逐步利用和占有以前不能被其所汲取的资源因子和环境空间,使生态位空间得以扩大,从而产生体育专业生态位的迁移。

2.3 生态位的协同——专业竞合的结果

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系统的进化不仅取决于单个学科(体育学)的进化行为,而且还取决于竟争对手的进化行为,通过合作式竞争与资源共享、在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中达到动态平衡和产生新质,形成相对稳定、协调共生的协同进化系统。体育院校本科体育专业的发展与演化最终结果是从竞争走向合作,每一体育专业个体在保持自身专业相对独立生态位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寻找、选择和优化专业生态位,以实现体育专业的协同进化,如图6所示。

图4 生态位重叠 图5 生态位扩展

图6 生态位协同

依据上述对体育专业生态位特征以及专业竟合的分析,可以构建专业竞合的生态位模型,如式(1)所示。

式1中:

x1(t)表示体育专业a的发展水平,x2(t)为体育专业b的发展水平:

r1、r2分别表示体育专业a和体育专业b的内乘增长率;

N1、N2从分别表示体育专业a和体育专业b的生态位;

δ1为体育专业b对体育专业a的专业影响系数,且δ1>0,δ2为体育专业a对体育专业b的专业影响系数,且δ2>0;

根据式(l)可以构造体育专业竞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

图7 体育专业竞合系统动力学流图

3 体育专业竞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本文采用Vensim软件,以两个体育专业(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竞合为例,对体育专业竞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多专业间的竞合与此类同,在此不做详细分析。设某体育院校有处于竟合关系的体育专业a(体教)和体育专业b(体管),其中,体育专业a(体教)的生态位宽度大于体育专业b(体管),体育专业a(体教)对体育专业b(体管)的专业影响系数为0.3,体育专业b(体管)对体育专业a(体教)的专业影响系数为0.5,两专业在初始状态时,均以相同的发展速度增长,在此设为r1=r2=0.25。

模型仿真的参数为: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的资源总量参数为1000个单位,其中体育专业a(体教)与体育专业b(体管)的资源总量均为500,模拟时钟为100个单位,仿真结果如(图8)(图9)所示。

图8 体育专业竞合的资源占有曲线

图9 体育专业竞合的资源占有速率曲线

针对图8、图9分析可知:

(l)体育专业a(体教)与体育专业b(体管)的资源获取总量均超出了自身的资源总量(500),体育专业a(体教)获取的资源最高值为880,超出了76%,体育专业b(体管)获取的资源最高值为765,超出了53%,说明这两个专业在竞合关系下,专业互相支持,能够获取额外的资源,体育专业间的竞合有利于促进专业的共同发展与演化。

(2)体育专业a(体教)的发展速度高于体育专业b(体管)的发展速度,体育专业a(体教)的资源占有速率最高值出现在模拟时钟为50时,为560,体育专业b(体管)的资源占有速率最高值为468,时钟也为50时。体育专业b(体管)对体育专业a(体教)的影响系数比较高,为0.5,在体育院校中,体育专业生态位宽度的大小决定了体育专业未来发展的程度与演化的方向。这就类似于体育院校中的优势专业(类似于专业a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类似于专业b体育管理)间的竞合状况。

(3)每一体育专业经过形成阶段的初步发展以后,开始步人正轨,进人到了发展阶段。此时,伴随着新体育类专业的积极参与,专业规模快速增长,远远超过形成阶段时的规模。随着新体育类专业的加人,体育专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逐渐增强,体育专业结构上的各个环节逐渐得到补缺,专业结构开始趋向完整,体育专业竞合的动态平衡系统开始形成。

4 小结

我国体育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体育院校要实现体育类专业生态平衡状态,体育专业之间必需相互竞争、相互协作和协同进化,如本体专业: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要加强自身的内涵发展;派生专业:社会体育、特殊教育等要控制发展;相关新型专业:要适度发展。惟其如此,每一体育专业才能提升自身学科专业发展水平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他专业的发展中,在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作用中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协调共生的协同进化的体育专业生态系统。

[1]颜爱民.企业生态位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E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2012-02

[2]郭树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生态系统发展模型及仿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6

[3]谢雪峰.体育生态研究的哲学前提[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8(12):1585-1588.

[4]纪秋颖,林 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核心能力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32-34.

[5]王 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2.

[6]我国高校新增专业名单[EB/OL].http://gaokao.eol.cn.

[7]朱 恺,等.我国体育人才市场对体育需求的调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8,15(4):15.

猜你喜欢

竞合体育院校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竞合之道
生态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