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河南省金牌第一可能性研究——基于东道主效应的分析和预测
2012-07-19刘宝丰
刘宝丰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和农业部自1988年开始,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农运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将于2012年9月在河南南阳举办,这是南阳有史以来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
综合运动会存在东道主效应现象的事实大家有目共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正是借助东道主得天独厚的优势首次取代体育强国美国占据了金牌榜第一的位置。据统计历届奥运会东道主在金牌数和奖牌数上的平均增幅都达到10%以上[1]。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全国农运会作为综合运动会和奥运会一样都存在东道主效应现象[2]。上一届农运会中福建省也正是凭借东道主效应首次登上金牌榜首,并以超出第二名广东省和第三名北京市金牌总和7枚的绝对优势成绩夺魁[3]。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举办地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农业大省,农运会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考验,成功举办本届全国农运会必将对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快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步伐[4]。本届东道主为迎接农运会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领导高度重视、大量投入资金设施配套完善、参赛人员严密组织积极训练,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等都为东道主河南代表团在农运会上首次取得金牌第一创造了条件[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历届全国农运会比赛成绩为基础,以近三届农运会东道主夺得的金牌数动态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东道主效应系数,预测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河南代表团金牌第一可能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东道主效应的相关资料和历届全国农运会中各省市代表团相应的成绩资料,以及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当届及上下届获得金牌和得分的情况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我国全国农运会东道主省市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按照体育积分方法进行赋值,然后转化为东道主效应系数,使东道主效应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之直观表现
通过对2000年以来的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的金牌情况统计(见表1)和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变化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农运会东道主前一届的成绩大多较为一般,但在作为东道主的当届农运会中就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之后的下一届农运会上比赛成绩随后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四川绵阳举办的第四届农运会和江西宜春举办的第五届农运会上,东道主都一扫前一届金牌只有一枚的尴尬局面,分别狂揽13和20枚金牌[3]。金牌数上升幅度之大速度之快都令人惊讶,他们作为东道主也分别占据这两届农运会当届金牌榜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江西宜春举办的第五届农运会上,福建省取得14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四,下一届泉州举办的第六届农运会上东道主福建省获得51枚[3],并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榜头名。
表1 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统计
图1 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变化曲线
2.2 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百分比统计分析
通过表1和图1可见全国农运会金牌的东道主效应直观表现还是很明显的,但是由于历届全国农运会奖牌设置不完全一致,上述直观表现尚不够科学,通过近三届东道主金牌百分比统计(见表2)和农运会东道主金牌百分比变化曲线(见图2),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的情况[6],而且这种效应呈现日益明显的变化趋势。2000年第四届和2004年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上东道主金牌数均上升9%左右,东道主取得金牌均占到总金牌数的10%左右,并且前三名的金牌数都非常接近;而到了2008年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上东道主福建省金牌数较上一届上升14.51%,取得金牌占到了总金牌数的20%,并且超过了第二名广东省和第三名北京市金牌数总和。数据分析表明了金牌有逐渐加快集中于东道主的趋势。
表2 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百分比统计
图2 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金牌百分比变化曲线
2.3 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系数分析
根据近三届全国农运会总金牌数、历届东道主在举办当届和其他届次所取得的金牌数,计算出全国农运会的东道主效应系数(见表3)。其中:AE金牌为全国农运会金牌数的东道主效应,Xo为东道主当届获得的金牌数占当届总金牌数的百分比,为东道主其他届次获得金牌数占该届总金牌数百分比的平均值,n为该省参加全国农运会的总届数[7]。
表3 近三届全国农运会金牌数的东道主效应系数测算表
从表3可以看到,近三届全国农运会金牌数的东道主效应均非常明显,采用AE金牌的计算方式得到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系数为9.64%,也就是说,从平均水平上讲,因为东道主效应的存在,使得各届全国农运会中东道主获得金牌数有了明显提高,各届农运会中东道主获得金牌数占当届总金牌的比例数平均有9.64%的提高。
2.4 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成绩预测
作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东道主,河南南阳于2008年秋接过农运会会旗,也接过了中国8亿农民、国家主办单位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扛起了南阳人民十五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南阳市委市政府把筹办农运会作为机遇和载体,把筹办农运会与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相结合,举全市之力,借全省之势,汇全国之智进行积极筹备[8],因此河南代表队也有极可能受益于东道主效应[9]。河南省在第4~6届全国农运会所取得金牌数依次为2、6、10枚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本次农运会借助东道主的东风金牌数势必要大幅增加。河南省在第4~6届全国农运会所取得金牌数平均数为6枚,占当届金牌数的平均数为2.71%,加上AE金牌的计算方式得到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系数9.64%,东道主河南省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取得金牌数的比例为12.35%,按照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金牌设置约为279枚,预测河南省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约为279×12.35%=34.46枚~35枚。
2.5 第七届农运会东道主河南省金牌第一可能性分析
作为上届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福建省,在第4~6届全国农运会所取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平均数为6.11%,按照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金牌设置为279枚,预测福建省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约为279×6.11%=17.05枚~18枚。
通过查阅资料,广东省和北京市在各届全国农运会上金牌数的比例是最高的。作为农运会传统两强,具有争夺本届农运会金牌第一的潜力,我们运用上述相同方法可以对他们的成绩进行预估。广东省在第4~6届全国农运会所取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平均数为9.20%,预计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约为279×9.20%=25.67枚~28枚;北京市在第4~6届全国农运会所取得金牌数占金牌总数的平均数为8.53%,预计在本届农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约为279×8.53%=23.80枚 ~24枚。
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上届东道主福建和广东、北京等传统诸强对农运会的热情正在逐渐淡化,成绩几乎不可能明显提高。因此预测,东道主河南省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上夺取的金牌数极有可能超过广东、北京和福建,从而占据金牌榜第一的位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农运会东道主前一届的成绩大多较为一般,但在作为东道主的当届农运会中就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体现出明显的东道主效应现象,但在之后的下一届农运会上比赛成绩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2)新世纪以来的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上东道主金牌数均上升9%左右,东道主取得金牌均占到总金牌数的10%左右,并且前三名的金牌数都非常接近;而六农运东道主福建省金牌数较上一届上升14.51%,占总金牌数20%,并且超过了第二、三名金牌数总和,表明金牌数有逐渐加快集中于东道主的趋势。
3)近三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效应系数为9.64%,加上河南省近三届金牌数的平均数为2.71%,预测东道主河南省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取得金牌数约为279×(9.64%+2.71%)=34.46枚 ~35枚。
作为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东道主,河南如果能充分利用好东道主的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机遇,并在管理、训练和比赛等方面不断强化,在金牌数上取得第一名是极其有可能的。
3.2 建议
1)要冷静全面看待东道主效应。在认识优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不足和劣势,例如举办地市民期望值较高、社会舆论压力大、某些项目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以及主场优势依赖综合征等,所以要正确看待东道主效应。
2)要正确看待农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准。利用东道主优势取得金牌新突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举办农运会是否对河南南阳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区域整体形象有较大提升,使群众体育运动广泛普及,使优良的文化得以传承。
[1]吴殿廷.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赶超美国的可能性-基于东道主效应的分析和预测[J].统计研究,2008,25:60-64.
[2]程静静,钟明宝.综合性运动会东道主效应的量化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1-2.
[3]佚 名.全国农运会简介[EB/OL].http://www.ny2012.cn,2009-08-19.
[4]李文慧.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南阳市誓师大会上的讲话[N].南阳日报,2011-09-16.
[5]魏 真.基于泉州农运会探讨南阳农运会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205-207.
[6]程静静,钟明宝,田雪文.全运会东道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23-25.
[7]田雪文,王冬立,钟炼.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效应分析及山东、广东、江苏三省竞争实力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51-53.
[8]蔡 凯.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倒计时100天庆祝大会举行[N].南阳日报,2012-06-09.
[9]邓运龙.奥运会东道主效应分析及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