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思进 布局图强——2012年全国两会能源话题概述
2012-07-19张建
□ 文/本刊记者 张建
能源计,民生计。能源兴,举国兴。
201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齐聚,纵论能源安全话题。
能源发展,调整中突破,转型中求进,创新中图强。
“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必定走上科学有序、绿色低碳之路。
能源安全——多元协调 总量控制
能源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是“十二五”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传递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信息,让关注石油石化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注意力放到能源安全的问题上。
伴随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源需求和竞争愈演愈烈。据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537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且中、短期内难以扭转上升态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能源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4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比目前至少翻一番。我国油气生产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石油进口主要依赖海上运输通道,然而,此格局却面临中东地缘政治的反复挑战。拓展西北陆上能源大通道,破解石油进口安全难题,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能源通道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指出,拓展西北陆上能源通道包括新疆能源基地建设、中亚能源合作深化和向南亚延伸三个组成部分。他建议,应建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建设西北陆上能源通道,明确政府与企业在对外能源合作中的分工,充分发挥两个能动性,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外行动。此外,还应统筹规划新疆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全面提升新疆的能源生产和运输能力。他进一步指出,要以能源合作为纲,全面深化与石油资源国在政治、经济、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提高合作的稳定性,为更大范围内的能源安全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合作环境。
兆金/供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贾承造建议,要做到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要始终抓住油气资源建设不放,LNG(液化天然气)、LPG(液化石油气)将是未来进口能源多元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据统计,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0%左右。可以预见,“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之路,举步维艰,亟待破冰前行。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在执行。淘汰落后产能,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非常规资源——深度突破 前景广阔
本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页岩气的开发列入工作重点。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页岩气勘察、开发攻关。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开发在我国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经初步评价,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国土资源部提出,2020年我国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国务院2011年底已批准页岩气为我国第172个矿种,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也已经开始起草页岩气“十二五”规划,未来,页岩气将成为发展的另一动力源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岩在提案中指出,目前国家已经将页岩气矿权进行开放,准许中小企业进入天然气勘探开发,这有利于页岩气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利之处在于: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缺少天然气开发的经验,相关技术还不成熟,盲目进行开发反而会延误页岩气开发的市场化进程,更为严重的是会对页岩气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地层资源一旦被破坏后就不再具有开发价值。
宋岩建议在目前的准入制度上进一步严格规范企业资质,加大对企业技术方面的考核,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开发的过程控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组织加强国企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真正实现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利用。
贾承造建议,页岩气开发要稳步前进,现阶段要先加强压裂等相关技术的攻关,加强对资源总体的调查及宏观规划。在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大生产,并在国家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推广,使页岩气的开发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组织与页岩气开发有关的大型企业,面向全国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设立联合基金,鼓励探索适应我国特点的页岩气开发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要在相关的国家人才引进工程建设中,设立非常规能源人才专项,积极引进高水平海外技术人才。
针对如何应对在页岩气矿业权放开的形势下,加强对页岩气入市企业的监管难题,宋岩建议,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把好页岩气招标企业的准入关。其次,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特点,及时制定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确保监管先行到位,开发可控。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突破关键开发技术和建设开发示范区是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发展不均衡,现阶段经济性总体较差。但是,非常规天然气具有改变能源结构和格局的巨大潜力。全国人大代表李联五建议,国家应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并尽快出台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扶持、补贴政策,比如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加大非常规油气资源理论研究和科技投入力度,统筹组织研究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配套勘探开发技术,加强对技术攻关、环保投入项目的资金补贴,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配套措施;尽快制定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政策及配套法律法规。
新能源产业——顶层设计 科学有序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有序发展新能源。
国务院2010年确定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位列其中。实现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新能源成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表示,未来10年我国将致力于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使我国水电、核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目前的8.3%,提高至2015年的11.4%,再到2020年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15%。这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国即将推出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生物质能“十二五”规划》等,基本涵盖了所有新能源产业。着眼未来,新能源将在逐步完备的体制机制环境中实现良性发展,稳中求进。
我国新能源“十二五”发展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李小琳表示,我国成立了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主要为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电力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她指出,新能源产业要实现后续的大规模发展,除了在电力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方面推进改革和创新,还必须在新能源并网规划、产业应用技术进步、公共技术支撑体系方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李小琳在《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案中,重点建议从五个方面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二是建设智能电网,完善新能源发电智能调节;三是严格落实相关规则,保障新能源的上网;四是大力推行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五是不断创新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和做强、做大、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以实现新能源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监会原副主席邵秉仁委员认为,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有序的原则。首先,规划要科学,新能源的发展必须与产业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互结合。其次,发展新能源和改造传统能源必须相结合。新能源在相当长时间内代替不了传统能源,要始终坚持把传统能源的节能减排放在首位。再次,新能源发展和电网建设要相配套,应当鼓励多发展分布式就地消纳的新能源,不搞大规模的所谓风电基地和长距离的西气东送。
环境保护——绿色低碳 谋求转变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是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同时,有关开展PM2.5项目监测的内容首入报告,提出2012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直辖市省会进行PM2.5项目监测,2015年全国监测,到2015年初步控制重点地区的区域性污染。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PM2.5问题的凸显,标志着我国的环保工作从环境总量的控制逐步转向既控制环境总量又控制环境质量的新阶段,标志着污染防治从一次污染进入到既防治一次污染又防治二次污染的新阶段。
实施PM2.5监测要顺应科学。应该从提升空气质量,维护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治理各类废气污染源,削减PM2.5排放量。
由于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有机物,代表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收紧油性漆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限值,直至全部停止使用。同时,要考虑开征VOC排污费,通过经济手段控制污染排放,促进企业主动治理。建议环境保护部尽快出台重点地区“十二五”区域联防联治规划,并将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列入省级人民政府考核内容,督促落实。
2011年,中国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在“十二五”的余下4年,做好节能减排,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能源科技——自主创新 结构调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重视自身的科技力量。
当前,石油行业企业,包括油公司、服务公司在内的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承担国家能源领域重大基础研究,破解国家油气生产、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等难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重大突破。
中国石油是“企业是研发主体”的践行者。国家在关键领域部署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大型油气和煤层气田开发就是由中国石油牵头,联合中国石化等合力攻关的。目前,中国石油共有80家科研院所,共有科研人员3万多人。贾承造指出,“在石油行业,中国石油应当承担起整个行业技术研发主体的历史责任。”
2012年2月,中国石油海外合作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两项科技创新成果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就达到80项。
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国石油总体布局,大力推动重大科技专项。贾承造认为,这种模式既能解决重大生产问题,又独立于生产之外,不计入各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到各企业的普遍欢迎,使成果转化效果更为突出。
关于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实,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盛宝认为,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在于,科研成果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缺乏成果转化的时效性观念。陈勉认为,许多科研成果很可能从立项之初就埋下了“不实用”的隐患。因此,无论基础研究还是技术研发,都要严格遵循生产实际,从源头上把握好科研方向,以产业实际需要为目标,以科研成果最终应用为终点,彻底扭转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