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1997—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回顾性分析
2012-07-19王雅琴
王雅琴
大同市妇幼保健所,山西大同 0370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问题备受世人瞩目。在有效技术手段支持下进行有效地社会干预,能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其意味着每年可减少社会负担1.5亿元[1]。因此,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为《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同市出生缺陷监测从1997年基础回顾调查开始,已有14年,现将大同市1997—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进行分析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同市11个县区中共有28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监测数据全部记录在1997年1月—2010年12月围产儿数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卡。
1.2 方法
各监测医院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和诊断手册,对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活产、死胎死产,7 d内死亡)以及孕28周前因畸形引产的缺陷儿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包括各级妇幼人员和医院产科主任,护士长及专职报表人员。对每一例出生缺陷儿按规范要求填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同时每季度上报围产儿数季报表。
1.3 质量控制
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为了保证监测资料及时、准确,每年市、县妇幼所(站)都要对本年度的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检查,发现漏报的及时进行补报,发现诊断错误的给予纠正。
2 结果
2.1 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比较
1997—2010年大同市住院分娩监测出生缺陷及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分别由1997年的 111.58/万和 61.02/万,下降到 2010年 69.57/万和11.81/万,低于2010年山西省出生缺陷发生率(117.25/万)和神经管畸形发生率(15.44/万)的平均值,但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高于全国2009年6.48/万的平均发生率。见表1。
表1 1997—2010年大同市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比较
2.2 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城乡差别
1997—2010年大同市住院分娩监测城市围产儿152 511例,出生缺陷1 389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91.08/万;农村围产儿123 959例,出生缺陷1 541例,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24.32/万。见表2。
2.3 主要出生缺陷构成比及发生率比较
1997—201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是: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唇裂、唇裂合并腭裂。见表3。
表2 1997—2010年大同市住院分娩监测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
表3 1997—2010年大同市主要出生缺陷构成比及发生率
3 讨论
出生缺陷严重威胁着儿童的生命健康和人类的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因此,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大同市从1997年的基础回顾调查开始,至今已有14年。14年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有:①政府重视。1997年大同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同市实施“削峰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目标规划》,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削峰”工程目标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内容。②措施得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该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③项目支持。随着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及“中西部出生缺陷防治项目”的实施,为该市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该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
1997—2010年大同市住院分娩监测结果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其原因可能为:①农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优生的意识比较淡漠,“闹洞房”酒后受孕不被人们重视,村民的文化素质也限制了他们对出生缺陷的认识程度。②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有限的筹资和国际项目在个别地区的投入,缺乏广泛性和持久性[2]。由于投入不足,设备无法更新,目前现有的医疗设备的诊断水平使得一些较隐匿性畸形不易被发现。③农村妇幼卫生工作薄弱,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有些乡镇孕产妇系统管理还不够完善,不能按要求做到孕前、产前保健和4~6个月B超筛查。说明农村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997—2010年大同市前5位主要出生缺陷是: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唇裂、唇裂合并腭裂,这表明该市的高发出生缺陷仍以神经管畸形为主。虽经过10多年的努力,该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国水平。这也提示:①要进一步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采取多途径、多种手段对育龄妇女怀孕前后进行普服叶酸的宣传教育。②要加大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的力度,切实落实“311”管理模式,从而降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③同时还要加大产前诊断力度,提高B超筛查率。④对B超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对出生缺陷的识别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
综上,经过10多年的努力,大同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更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在工作中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婚前保健、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孕早期保健,加强培训和督导,进一步提高产前诊断的技术水平,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范围,加强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保证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可持续发展。
[1]蒲杰,张彤,梁家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的再认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3):288.
[2]舒展,孙菊.中国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功能定位与策略选择[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