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道·情:在融合中创新

2012-07-19北京

名作欣赏 2012年7期
关键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西韩朝

/ 北京_韩 朝

作 者: 韩朝,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清华美院绘画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当代水墨格局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走中西融合、注重形式创新的现代之路,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建院之初,从法国归来的庞薰琹等先辈致力于西方现代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嫁接融合。其后力主“形式大于内容”、“中国画现代化”、“抽象美”的吴冠中先生长期执教于此,这条路线由此而壮大和延伸,也因此,清华美院常被业界认为是形式主义的大本营。承继学院传统的艺术家大多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和深入的艺术实践,他们从变革深层创作理念着手探究形式语言,在中西融合路径上力求使中国画具备当代审美品格。2012年4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巨德先生将应邀参加在北京汉方美术馆举办的“墨·道·情——艺术生命精神探索水墨展”,应邀参展的画家还有刘巨德先生的四位弟子,他们是赵际滦、马良书、韩朝、薛书琴。师生五人对于当代水墨艺术有着比较一致的取向和追求,都致力于在中西融合框架下进行形式创新。

中西融合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演进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刘巨德先生深受庞薰琹和吴冠中两位老师的影响,秉承先师中西合璧的思想而又有新创。他主导下的研究课题“艺术生命精神和中西艺术比较”直接探察艺术核心与本质,以生命感悟为根本,以艺术生命精神切入中西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涵化更新,切中了当代水墨创作的要害。先生总能从艺术之道和文化之根认识问题、观照艺术,以独特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冶中西艺术精粹于一炉,极具文化内涵与形式美感,生面别开,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传统、当代与艺术创作等诸多问题的关系,先生每每能够高屋建瓴。比如,他对传统之探察绝不取其程式和套路,而重在发掘中国画的“心力”所在,重在从已知中推导出未知,走向未知。在其艺术世界里,齐物、混沌、走向未知与永恒是常用的关键词。在先生看来,万物齐同,事物之间都有着内在的相通性。这种融会贯通的思想可以将平凡幻化为超越,将差异通达为浑然,将外物转化为自我。具体到创作中是对体面造型与线造型、具象与抽象等诸多关系的恰当把握。他作画首先着眼于气韵的流转、演化和呼应,然后在黑白灰的精心布局中建构清新风格,铸造当代品质。他常在线的勾画骨架作用与墨的血肉张力作用中将笔墨状物与表现功能统一起来,将千变万化的笔墨组织关系简化,既不失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性原则,同时具有了鲜活的时代审美意蕴。

赶集姐妹 刘巨德作

赵际滦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吴冠中、张仃、刘巨德、钟蜀珩等先生,毕业后一边干出版一边坚持艺术创作。近些年,他在人物、山水、动物等不同题材绘画上都有不俗的表现。最近的山水画创作,以营构北方阔远的山水意象为主,将粗犷豪放的性情放置于山水意境,风格放达而鲜明;构图饱满,造型简洁,点、线、面穿插组合,别具手眼,豪放而不失精微,丰富而不失整体。际滦善于在真实景色中融入个人情感,在新技法的探究中捕捉时代新意,比如,采用色墨交融的方法画晋陕一带的山水风物,此技法与苍茫厚重的北方山水气质非常吻合,用笔用色均直接而大胆,有着痛快淋漓的视觉感受。色墨混融的介入使作品增加新的审美价值的同时,也使画家获得了在形式探索上的自由向度与学术品质。与学院传统相一致的是:际滦强化造型因素在画面中的架构作用,不再斤斤于传统形态的皴擦点染,不再以笔墨程式为圭臬。如此一来,传统山水审美惯性和当代视觉经验之间的矛盾、画家观念革新与画种规定性之间的矛盾、程式化的传统语言与写生情形下自然形态的转换矛盾等,便可迎刃而解。

绿野仙踪 赵际滦作

清溪田边半日闲 马良书作

马良书2004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逐渐从人物画转入山水画。对于绘画形态、艺术传统、当代语境、现实生态和价值取向,良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准的把握。他不囿于传统笔墨成法与山水样式,自觉地避开司空见惯的大山大水,执著于他家乡的真山真水,一边深入观照造化,一边进行意匠加工。他的山水画,多采用方构图,以直线结构画面,在纵横交错间布置关系,下笔落墨简洁明确,操持自如,造境清新别致,生意盎然。良书脱开传统程式,亦以构建新的笔墨关系为契机,于是选取相对平远的山水景色,利用房屋的直线结构与黑白关系,破除传统山水图示的约束,简化山石树木的某些细节,代之以浑然整体的艺术处理,以此凸显画家对于山水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表达。良书在写生与胸臆之间,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到了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山水语言。他似乎更钟情于生活味显在的山水,这种山水,可游可居,负载着桃花源般的田园诗意和人类最美好的心理期许。我注意到,在细节处理上,良书亦能觅得时代讯息,比如,用粉绿和桃红昭示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巧妙地切入到当代艺术情境。

润风闲云 薛书琴作

薛书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9级在读博士,也是年轻有为的女画家。她事人物画多年,以女性画家特有的敏感、细腻感知对象和表达心境。书琴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自画像性质的人物画。她把人物放置于蒙太奇式的不确定的时空和场景中,画中的都市男女似乎是现实的,又似乎在现实之外,形象生动,手法独到,常常给人以迷离和虚幻之感,当代人的迷惘心理和复杂生存状态表现得非常到位。另一种作品,画中人物只是画家情感表达的符号,人物大不盈尺,不作过多细节的刻画,只勾描出人物的动态,再辅以整而活脱的大面积墨色,符号化人物与背景便形成了某种并列关系,有着女性画家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诠释,颇可玩味。书琴善于营构当代意味,她在光影交错的氛围中表达当代人的特有性情和感受,同时,画家对形式语言也关注颇多,总能利用一些新的材质和技法捕捉画面新意,压抑、苦恼和欣喜等各种情绪亦能准确地传达出来。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人物画,书琴都有着明确的指向:有机自然地与各种艺术资源取得文化关联,精心营构形式语言,强化自我性情,确立当代性图示。

山水日记之五 韩朝作

韩朝是一位具有自觉意识和探索精神的画家。他的山水画有着与传统样式不同的取向,笔墨和造境是其山水画的核心词汇,他于此颇有会心。韩朝力求从传统中吸纳精神营养而又赋予画面形式以当代品质,将性情意趣的自然流露与画面结构的理性归纳融于一体。在其近乎冥想式的山水语言中,内蕴了中国传统文化超然物外的精神特征、文人画的笔墨意趣以及当代艺术的简约品质。画家将意象融入黑白灰布局的色度变换中,构成意味、平面处理、笔墨与空间美感是其所着力处。韩朝最近以《山水日记》和《大风景》为两个主打系列。其中《山水日记》系列以浅色调架构画面,意象与笔墨偏于文人画传统,风格秀逸清雅而不失浑厚。《大风景》系列以深色调组织关系,笔墨纵横恣肆,意境深邃悠远,一派天地洪荒,似乎更具有学术探索性。两种系列作品都热衷于北方山峦缓缓上升的梯度美感,笔墨都尚精简凝练,造境都捕捉鲜活意蕴,只是精神意味与心境欲求略有不同。

一言以蔽之,刘巨德师生承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传统,着力于时代课题的探究和解决,从文化高度、从语言创新角度寻求中西融合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深层融合中西。在五位画家“和而不同”的艺术风格中,都强调形式语言自身的感染力,在创作理念上都具有时代性特征,都明确舍弃传统中国画成法的一招一式,转而强化基本的、单元性的笔墨样态,回到原点,寻求新的笔墨结构关系和审美意蕴,同时,仍保持中国画重视气韵、意境、诗意的特点,保持中国画超越现实、寻求人格完善的品性。将构成意味的当代感与自然物象有机融合,将丰富的笔墨关系纳入到整体黑白灰关系中,但也兼顾了图示语言与自然对象的对应、协调与平衡,都注重传统美学思想的当代性转换——所有这些,不仅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们所沿循的文脉,也是当代中国画可资借鉴的一条革新之路。

猜你喜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西韩朝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作品赏析7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解除武装
韩朝组三项联队参加亚运会
《纯真之眼》马文甲雕塑作品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