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兴国县整合资金 规划布局 提升效益

2012-07-18周兆辉,肖春福

中国水利 2012年24期
关键词:重点县兴国县小农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北部,总面积3215k m2,总人口79.1万。这里历史悠久,风情独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著名的将军县、烈士县、红军县、苏区模范县。

兴国县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由于控制性水利工程少、水库渠系配套差、现有工程老化失修、病险工程多等原因,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没有忘记老区人民,国家情系兴国、关心兴国、帮扶兴国,老区兴国赢来了前所未有的水利发展机遇。2009年8月,兴国县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场全县决战“灌溉难”的攻坚战由此打响。

三个“注重”助推项目进程

注重氛围的大力营造,注重力量的有效整合,注重财力的集中投放——这是兴国县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主要措施。

在气氛营造方面,兴国县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兴国电视台跟踪报道了小农水建设的典型事例,录制了小农水专题片;县人代会、县党代会及项目乡镇、村不同层次的会议都涉及了小农水项目建设问题;县水利局制作了小农水建设画册,举办了“生命之源”山歌情韵广场文艺晚会。与此同时,该县还结合“三送”(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工作,由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对小农水政策进行宣讲,使项目区群众转变了“要我做”的观念,形成了“我要做”的共识,提高了参与项目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合力量方面,兴国县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提升为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10多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项目实施乡镇,按照小农水项目建设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尤其是在项目安排上,农业、扶贫、国土、烟草等部门严格按照农田灌溉规划进行,有力实施。在资金筹措方面,兴国县积极探索建立投资筹劳新机制,按照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原则,推行一套“争取上级资金+财政配套资金”+“群众筹资筹劳+整合部门资金”的“2+2”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地方投入难的问题。3年来,该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1 1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补助资金5100万元,县财政配套127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55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3185万元。

三个“坚持”提升工程效益

坚持高标准设计。2009年以来,兴国县本着“高起点、精细化”的设计原则,兼顾渠系建筑物配备、机械设备耕作、减少渠道占地等多方因素,不断优化设计,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鼎龙乡麦鹅水渠几经调整方案、修改设计,由原混凝土或环保砖衬砌改为U形槽,从沿老渠走向改为拉直水渠,既保质量又美观,还节约了投资。

坚持重实效布局。在确保规划项目的基础上,兴国县广泛征求乡村干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结合有关部门实施的筑塘坝、截潜流、引山泉等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布局,使项目区水网、路网、林网、田网“四位一体”,沟、渠、路、闸、涵综合配套,基本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的,真正实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坚持严要求考评。参照省级绩效考评的成功做法,兴国县在各施工标段之间开展了以进度和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由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组成督查组,不定期、不间断地开展督查,每月对各施工单位的进度与质量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前、后的施工企业分别给予1000~2000元不等的奖罚。

三个“依靠”体现民生为本

多年来,兴国县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注重依靠基层组织的助力、依靠“一事一议”的决议、依靠用水户协会的管护。对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兴国县依靠乡村组织的集体推动,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组织优势。项目实施乡镇组织召开项目区乡村干部会议,村组通过召开党员会议、小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层层宣传发动,群众思想统一了,任务明确了,项目区群众在建设征地、施工道路、作物补偿、纠纷处理等方面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做到了要人出人、要物出物、要田出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项目建设。均村乡茂段村、崇贤乡崇义村等地的群众像当年前辈们“扩红支前”一样,自发给施工队送茶水、果点,表达对建设者的谢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兴国县始终把农民作为主体,在项目规划、建后管护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办、大家管”。高兴镇万上水陂及渠道改造工程当地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就筹资2.2万元,并积极投工投劳,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为了使小农水项目长期发挥工程效益,兴国县在项目区成立了53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把项目交给协会管,协会作为工程的管理主体,形成“民建、民管、民受益”的良性管理机制。鼎龙乡麦鹅村2011年建有水渠3450m,解决农田灌溉面积1860亩(124hm2),如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群众起初为此而担忧。该村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谋划建后管理问题,并及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就工程管理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按受益面积每年每亩5元的标准收取水费,水费由协会统一设账管理,主要用于工程维修及管水员误工补助等。这些措施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工程有人管,经费有来源,工程建后管理形成了常态化。

3年来,兴国县兴建改建灌渠247条、整治渠道总长1131.17k m、新建渠系建筑物3212座,新增供水能力7597万m3,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9.27万亩(0.618万h m2),改善灌溉面积17.3万亩(1.15万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0.033万hm2),25个乡镇46.99万人受益,兴国县小农水建设项目辐射千家万户,项目区小农水设施做到了“应建尽建”,渠、圳、池星罗棋布,宛若水乡。

农田水利,国家之本,小水惠民,大水兴邦。兴国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等雨植禾,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带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老百姓积极改水、改厕、建沼气、建庭园,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呈现了一派“水兴百业旺”的新农村景象。

猜你喜欢

重点县兴国县小农
“数字化家计”:韧性小农的生计策略再转型
弟弟会爬啦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赏花海
兴国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探讨
沁县应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
2020年建成800个木本油料重点县
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
兴国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