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卫星影像控制测量中的应用①
2012-07-18宋庆杰司传波
宋庆杰,司传波
(大连65015部队,辽宁 大连116023)
0 引 言
GPS技术应用于卫星影像控制测量,是现代测量技术与空间技术的完美结合。与传统的控制测量方法相比,GPS控制测量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布网灵活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解决了卫星影像控制测量跨度大,基线长,控制网覆盖面积广,地形复杂、施测困难等问题。保证了成果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 GPS全野外控制测量作业方法
1)控制点布设
①3×3型布点。平原地区,在每景卫星影像内均匀布设9个控制点,即沿卫星运行轨道方向和垂直于轨道方向布设3排3列控制点,一般就能满足成图精度要求。但对于山区该方案则很难满足要求。
②3×4型布点。在每景卫星影像内,沿卫星运行轨道方向均匀布设3排,每排4个点,共12个点。这种布点方案,不论对山地还是平原测区,整体精度都能够满足成图需要。
视外业的交通、地形状况,以上两种方案可结合使用。点位的选择要兼顾内外业,既有利于外业的实测又要满足内业影像纠正要求。外业中有些点位可根据实际交通情况适当调整位置,但是每一景影像四角上的点位要尽可能靠近边缘。
2)刺点
作业时必须保证刺点位置准确无误。可采用两人分别刺点的作业方式,这样每个控制点均有两套相互独立的刺点成果,检查验收时两套不同的刺点说明,必须对应实地同一个位置。
3)平面控制
由独立观测基线构成GPS控制网,联测多个已知点,作为平面起算点。平差计算时先进行无约束平差,再采用单个已知点进行单点约束平差,然后固定多个已知点进行约束平差。
4)高程控制
卫星影像控制测量跨度大,控制网覆盖面积广,如果用联测水准点的方法来拟合似大地水准面,外业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精度难以保证。解决的办法是在控制网中采用高等级GPS点作为已知点,求得各点大地高,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软件》求解每个GPS点的高程异常,进而得到影像控制点的正常高。同时,联测少量水准点高程,对整个控制网的高程精度进行检核。
2 作业中的精度控制与分析[2-3]
卫星影像控制测量的精度控制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基线解算的精度控制
实际测量中,由于受到卫星本身、地形状况、太空环境干扰和测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接收的数据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基线解算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精度控制指标,在作业中具体要做到如下几项要求:①基线解算的RMS值应小于仪器的标称精度限差;②固定解(fixed)的比例要大,浮动解(float)比例要小,不能全是float,全是fixed最好;③固定解比率值(Mix fixed ratio)要大于95,100最好;④基线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应满足限差公式。
对于基线解算一次不合限的现象,通过禁用质量较差卫星、观测数据在时间轴上进行处理、修改基线解算属性、改变参考星等方法进行处理,达到合限目的。
2)控制网平差
所有同步观测基线彻底解算完后,根据外业测量计划,由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输入已知点,进行平差处理。网的平差计算要达到以下几个平差精度指标:①粗差基线的确定与剔除;②平差计算中的最小二乘VTPV的结果必须满足限差要求;③平差后得到的单位权中误差UWE=1;④同步环闭合差、异步环闭合差应满足限差公式;⑤基线残差分布应服从高斯正态分布。
3)控制网的精度分析
①闭合环的相对闭合差:衡量GPS网的观测精度指标主要是闭合环的相对闭合差。为了确保作业成果质量,应选取独立基线构成闭合环,闭合环的基线数目要适中。②已知点重合误差。已知点的重合误差主要与已知点间的相对精度、GPS的观测精度、网形控制面积的大小等密切相关。③高程精度分析:采用《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软件》求取正常高,取分布均匀的GPS点按三等水准进行高程联测,与拟合后的GPS点正常高进行精度比较,其中最大较差、最小较差、平均较差均应在精度要求范围内。
4)控制点坐标中误差统计
利用控制点对卫星影像进行内业定向纠正后,要对整个测区影像控制点的定向纠正中误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定作业质量。
3 应注意的问题
1)设置合理的精度指标
通过精度分析可以看出,GPS控制点的野外测量计算精度远远高于刺点精度,而在GPS测量进行各项计算时,软件默认的精度指标对于1:5万比例尺测图要求过高,此时计算不合限时软件自动提示重测或者不计算。实际测量中可以适当放宽计算软件中设置的精度指标,使最终计算结果精度与内业定向纠正的精度相匹配,降低外业返工率,提高工作效率。
2)充分收集利用各种资料
目前国家各个相关部门分别测量了多套GPS成果(如国家GPS A、B级网,全国GPS一、二级网和小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网点等等),利用好这些资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很多高等级的点位同时具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 WGS-84坐标系的坐标,以及三等以上精度的水准成果。利用这些点作为已知点,一是可以计算出达到要求的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二是有大地高的成果,可以进行拟合计算;三是新埋设的点位,完全满足GPS的观测条件;四是带有水准高程,利于拟合后的精度检测。
3)增加过渡点
卫星影像控制测量基线较长,而山区的影像控制点经常出现卫星信号被遮挡的情况,此时可以采用增加过渡点、缩短基线长度的方法来处理。
4)困难点位补救
实际外业中受到地形、交通状况等因素影响,某些标准点位区域无法进行GPS测量,如山谷、陡崖、丛林等地域卫星信号差;或标准点位区域影像无明显特征,无法准确刺点。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在标准点位附近区域、GPS接收信号较好的地方加测两个以上GPS点,再使用常规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进行交会或导线测量,得到标准点位的地面坐标。
5)采用双频GPS接收机
卫星影像GPS控制测量基线长,施测GPS控制网时,要尽量选用双频GPS接收机。因为双频GPS接收机可以有效削弱电离层折射影响,同时能有效探测和修复周跳,可以说100km以下的基线能够做到测一条合限一条,避免了返工、重测和增测过渡点,减少了外业工作量,提高了成果质量。
4 实际应用实例和精度分析
2010年对某地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进行了更新。控制布点按轨道运行方向,采用3×4型布点。在每景卫星影像内,沿卫星运行轨道方向均匀布设3排,每排4个点,共12个点,并尽可能的覆盖整景影像,避免出现控制盲区,影像四角点尽可能靠近边缘布设。同时输出所布控制点点位附近的影像,用于野外刺点。以符合国家等级的三角点、GPS网点作为平面和高程的起算点,采用附合导线的方法进行GPS测量。
在成果验收时,对部分图幅地物的平面精度进行了检测。野外检测点在图幅内均匀分布,每幅实做控制点10个。GPS接收机采样间隔设为5s,采用附合导线的方法,以静态快速测量的作业模式实施测量。根据测量成果,对实测坐标值与图上坐标值进行比对,求取中误差。经检查符合1:5万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精度检测误差统计表
5 结 论
实践表明:利用GPS测量技术对卫星影像进行控制测量,成图精度较高,能满足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的需求。对于作业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比如标准点位处有云层遮盖或有大面积水域等,可以通过增加过渡点、缩短基线长度等方法来补救;控制刺点的精度可以通过双人刺点检查的方法,确保刺点位置准确无误。值得注意的是,图像分辨率的高低也是影响成图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地形图更新时,要尽量选用分辨率较高的卫星影像。总之,GPS在卫星影像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控制测量中布设点位多、外业工作量大、数据更新慢的弊端,提高了作业效率,地形图的更新更加快捷,现势行更强。
[1]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贺英魁.GPS测量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