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分析
2012-07-17班允强河池学院体育系广西宜州546300
□ 班允强(河池学院体育系 广西 宜州 546300)
1、自1895年起源,排球运动以其广泛的群众性、技术的全面性、激烈的对抗性、严密的集体性在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中昂首走过百年沧桑,为了表达对这样耄耋老者的敬意,有人送了他一顶时髦的帽子——排球文化,由排球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面料组成。各高校纷纷把这项精神文明请进了校园,于是近几年“校园排球文化”之大家们在各学术期刊上怒放争鸣。笔者并不排斥所谓“排球文化”,但求明确和坚守“排球文化”之核心在于排球而非文化。高校排球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排球课程的有效性,在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如何在“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多元化体育”的指导思想下,结合学校办学经验和特色实现“健康快乐排球”和“多元化特色排球”。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改革学术研究现状
?
2.1、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一:2000年至2011年这12年间发表相关论文共83篇。对比前六年和后六年不难看出,从07年开始该领域相关论文在数量上出现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第八次)于2000年秋开始实施,在实施初期各领域都还处于朦胧阶段,经过五年的成长和沉淀,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2005年开始的研究生扩招方案导致了一系列后遗症,不少研究生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花钱买期刊版面刊登自己的“论文”,而这些期刊在生存压力面前罔顾学术道德了。再次,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各类排球相关论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表二: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改革的研究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最受青睐;研究内容广泛,从教学理论与训练方法到多媒体教学到学生排球课指教能力培养均有涉及;研究角度有一定的创新,但是缺少量的积累,创新力度不够。
2.2、总结
2.2.1、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这83篇论文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所占比例最重,选题大多数具有地域针对性,《安徽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修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现状及适应新标准的改革思路》等等,都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一定区域范围,切口看似精细,但实则更多时候只是套了件“地方特色”的外衣:基本一样的研究方法,类似的论述结构,长得像同胞兄弟的结论和建议。
2.2.2、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在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教学理论、模式、方法等方面。教学理论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教学课中的应用研究》等;教学模式有《高校排球CAI的设计和制作》等,教学方法有《对排球正面扣球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在教学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多媒体教学开始融入排球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训练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如《定向越野课对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效果的研究》《论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等。身体训练一直是排球研究的重点,尤其是专项身体训练。
3、关于创新
体育学归根结底也是“人学”,“人”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83篇论文中,出现了这么一篇文章——《马小清副教授》,可这原不过是篇人物简介,只是简单介绍他出身年月、学历如何、获奖几多,而对于其教学训练理念和教学训练特色等方面则毫无探究。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选修或者专修的学生的能力训练研究,基本上还是围绕体能训练,排球技术训练和裁判能力训练。忽视了“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教书育人者,所以他的执教能力如何也应该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如《排球专选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于笔者而言,这篇论文在83篇论文中显得很有吸引力。
4、关于同质化
同质化问题不仅仅是在商业竞争中,它也体现在高雅的学术研究中。或许你可以说学者那么多,研究的范围就那么窄,难免会撞在一起。轻微的撞姑且说事借鉴,撞得狠了就成为学术抄袭了,所以为了保持优雅身姿,撞也得有个限度。不要撞了选题又撞结构,撞了结构又撞理论,撞了理论还撞数据,撞了数据还撞结论,最可笑就是还撞建议。前文也提到过同质化问题,在这些论文中虽然很多论文披上了“地方特色”的外衣,但实则本质是一样的,除了留着自我陶醉骗名骗利骗学位,毫无价值。
[1]尹丽娜,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魏佳,排球专选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