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松:风雨情怀写春秋
2012-07-17
本刊记者 褚 焱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中医文化与中国人文精神”,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李良松教授讲得最多的学术专题,也是李良松教授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兼通禅学与中医,其著述达8000多万字;他又是一位诗人,写下了500多首的诗词曲赋。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良松教授的传奇世界。
莫谓群山小,当须奋力登。
——接博士后通知书感怀
传统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古训有云:“不知岐黄,不可为大医”。中医药学的历史脚步在花开花落中走过了两千多个春秋。他是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历经风霜雨雪成长起来的,也是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璀璨奇葩,是古老的,但也是鲜活的。是传统的,但也是永恒的。对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主题。
继承是为了发展,要发展就要创新。
广大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们继承着老一代科学家的崇高信念,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在承前启后的历史征程中奋斗着,奉献着。北京中医药大学李良松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李良松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古陶文中医药史料、对儒释道与中医药学的内在关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他曾先后就学、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师从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陈可冀教授和台湾中医针灸名家、中国医药大学首位中医教授林昭庚博士等杰出专家。
李良松出身在福建省松溪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曾经在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教学研究机构任过职,担任过科级、处级、司局级等业务干部,接受过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等各个层次的专业教育,并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是勤奋的,先后出版了26部学术专著,主编了3套、计125部佛医文献著作,其著述累计达8000多万字。
在学术界专家前辈们的关心支持下,强烈的使命感在驱使着他,促使他战胜了重重的困难,以其特有的青春锐气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0年来,他先后购买了10000多册、价值60万多元的医学、文史和综合性著作,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电子古籍和流散在海外的中医药文献,为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少艰辛事,尽在不言中。
——风雨少林中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李良松承担了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厅级科研课题。“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和古陶文中的医药学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他利用自己对中医、文学、历史和哲学具有宏厚的功底,先后通读了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佛藏、道藏等古代文献,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中医文化探津》、《甲骨文化与中医学》著作等中医文化,发表《四库全书中的岐伯文献通考》等学术论文。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探讨中华文化与祖国医学内在关系的学术论著,开拓了我国中医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是书共3编、13章、76节、57万字,内容取自甲骨文、十三经、诸子百家、史书、类书、政书、文集、诗词散曲和笔记小说等几十万卷文化典籍,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哲学、艺术、宗教、地域、民俗等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因此,这部书在海内外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本书不仅把我国文化史、医学史的研究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进程,而且在论述传统文化与医学的内在关系上,做出了历史性的功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为此,这部书先后获北京首届中国中医药国际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全国首届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金奖、福建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图书成果一等奖。李良松也因此被评上了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福建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此后,李良松又陆续出版了《香药本草》、《佛教医籍总目提要》、《佛陀医案》《圣经与养生》、《唐诗情怀》、《文明与健康的圣火——奥运健康谈纵横》等23部著作,发表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医学铭文探析》、《论甲骨文中的骨伤医学》等论文61篇。
其中《甲骨文化与中医学》经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11位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之前,李良松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文化与中国医学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略论甲骨文中的世界医学之最》的学术报告,文中运用大量的甲骨文史料,证实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医药学在许多方面就已遥遥领先于世界。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般若新觉后,菩提顿悟来。
——春雪感言
在近两年举办的首届及第二届“国际佛医高峰论坛”上,李良松教授担任了专家委员会主任,他在大会上所作的“揭开佛医的神秘面纱——中国佛教医药纵横谈”和“从文化的视角论佛学对中医和藏医发展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前,李良松应邀赴北京大学参加“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北京大学作了“佛教医药学术体系概论”的专题学术报告,在首届及第二届国际佛教医药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佛教与基督教医学史观的比较研究”、“《坛经》中的养生哲学概观”,受到了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评价。
从1986年开始,李良松教授就着手构建佛教医药理论体系,从病因学说、诊疗特点、佛陀医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先后编写、主编了《中国佛教医药通论》《中国佛教医籍总目提要》《佛医纵横》《中国佛药集成》《佛医知识问答》《佛医释疑——李良松博士佛医访谈录》《佛陀医案》等著作,主编《中国佛教医药全书》(101部、7000多万字)、《中国佛教医药丛书》、《佛医秘典——佛藏医药集成》等大型文献巨著。同时,发表佛医学术论文23篇。由于李良松教授的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使佛教医药逐步为人们所认知。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良松教授被誉为中国佛教医药的开拓者和创立者。
问道修绝技,试水越鸿沟。
——咏大白楼
对台中医药的合作与交流,是李良松教授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对于李良松的学术成就,当时年近百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亲笔题词写道“天地之大德曰生,配合此大德而从事研究者,功德无量!”陈立夫先生十分支持台湾的中医事业,在他100岁的时候,李良松为他作了一本《我怎样活到100岁》的书,并赠诗一首“天地玄黄诗书在,宇宙洪荒礼易行。日月盈昃超百岁,辰宿列张健千年。寒来暑往添兰典,秋收冬藏满杏林。金生丽水鸿儒业,玉出昆冈旷世鸣。”
陈立夫老先生随后请93岁的前厦门大学校长汪德耀先生从台湾给他带来了一张条幅,上面写道“大勇生于大智,求智原为求仁,不惑、不忧、不惧,全凭无间精诚。”同时,李良松还编写出版了《陈立夫与中医药学》、《针灸英杰——林昭庚博士》等著作。前者将陈立夫先生支持中医、研究中医的心路历程作了全面介绍和总结,后者为台湾最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台湾“中国医药大学”首位中医教授林昭庚博士的学术传记,林教授曾荣获沙特阿拉伯国王、美国总统、萨尔瓦多总统等国家和地区的最高褒奖。
目前,李良松教授是台湾首位来自祖国大陆的中医访问学者,他将利用珍藏在宝岛台湾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料,开展多项课题的研究。
精诚有韬略,圣手能安邦。
——咏华佗
多年来,李良松教授除了研究中医理论文献、佛教医药和药用植物之外,还研究中医临床,他将禅学、佛医心神医学与中医情志疾病相结合,对心烦、失眠、多梦及有关心神疾患的理论、文献与临床实践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不仅是一位医者、禅者,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文化与科学分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门类,李良松教授能够使两者在内心达到圆融无碍的结合,诚属难能可贵。临别之时,李良松教授表示,他将在10年之内,主持编写100部的中医、佛医及文化典籍的著作,在文献整理、临床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尽管在学术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挫折,但他也享受了他人所没有的乐趣。坎坷、崎岖的昨天,将永远激励着他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医药科研事业,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