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打造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

2012-07-13刘光明邢振红

党建 2012年7期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刘光明 邢振红

最近,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是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一、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首先要站在中国立场上自主认识和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是传播国家文化精神的承载器。话语体系建设者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话语体系的建设目标和服务对象。毋庸置疑,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根本基点是要站在中国立场上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与主张。这种中国立场,本质是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和高度进行思考和阐发,核心是政治主张与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形态是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在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用爱国主义来观照和指引,使中国话语体系建构的各个方面浸润爱国主义、彰显中国立场。

然而,必须看到,一些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习惯于做简单的搬运工作,盲目套用西方的范畴、理念和结论,用西方话语来解释中国丰富独特的发展实践,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有的“理论精英”站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总是把种种不如意一概归罪于国家,常常以看客和骂客的姿态站在西方立场抹黑甚至唱衰中国。这些,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套非主流的,在西方话语权隐蔽主导下的西化的话语体系。究其根源,是用西方立场和灵魂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对此,我们必须坚决批判,同时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此类现象在理论界、学术界蔓延。

二、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要树立面向中国实践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中国的话语体系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而不是空洞、僵硬、刻板的封闭体系。丰富鲜活的中国实践,始终是中国话语体系产生的源泉、发展的依据和检验的标准。与此相适应,依据实践发展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要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关键是要在及时回答中国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中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推进中国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中国实践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紧贴实践发展的理论概括,创造人民喜闻乐见的学术范式,永葆中国话语体系的旺盛生命力。

树立面向中国实践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必须防止和克服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和清谈之风。要将本本主义拒于千里之外,防止理论与实际相割裂,脱离实际照搬“本本”。要力避浮躁,不搞虚功、浮功、轻功,不搞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杜绝话语体系建设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声势、不重效益的形式主义现象。要防止误入空谈陷阱,不把正确的废话、动听的大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基本元素,防止中国的话语体系沦为花架子和空架子。

三、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核心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时代内涵和根本标志是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中国化,就是将话语体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的话语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化,就是将话语体系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话语形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就是将话语体系同大众需求相结合,形成关注大众期盼、紧贴大众关切、符合大众要求的新的话语特质。

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推进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中之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途径、以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条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积极回应时代挑战,自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伟大结晶。要以人民大众的实践为理论源泉,以实现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理论目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大众手中的锐利武器。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引领带动中国话语体系的完整构建。

四、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实质是要以卓越的理论创造力彰显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是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紧密联系的。把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彰显出来,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彰显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优势,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中华文化要在世界范围内强化软实力,前提是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特点,传承其几千年代际叠加的内在基因。要把蕴藏在中华民族中间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宝贵结晶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精髓,使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水乳交融、血脉相连的话语体系。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智慧和精神,这种智慧和精神内在地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相契合,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本色体现。

中国的话语体系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紧跟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体系。当前,要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阐述当代中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成为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也乐于创造的话语体系。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对时代课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回答,推进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使理论建设和创新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五、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目标是要以健全的国际表达增强“中国声音”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受国体政体、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国家利益等重大差异的影响,居于国际传播体系主导地位的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打造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直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直面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成功破译“国情密码”,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了“中国道路”。我们不以“中国模式”为口号输出“中国道路”,但“中国道路”客观上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我们要打造中国的话语体系,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客观公正地传播到全世界。要不断探索“中国声音”的国际表达方式,适时转换话语体系,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表达”,扩大“中国奇迹”、“中国震撼”、“中国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装备学院)

(责任编辑:冯静)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