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012-07-13李志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旅游开发

李志伟

摘要:内蒙古开发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其佛教文化旅游开发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藏传佛教;佛教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B946.6;F590.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81-02

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是佛教约在公元前7世纪与西藏当地的苯教结合形成。由于藏传佛教在蒙古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期召庙遍布内蒙古各地。

目前,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以佛教景区、佛教寺庙、佛事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佛教旅游资源,同时,与佛教有关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文化也都显示了强大的旅游功能与价值。

一、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1.藏传佛教在内蒙古传播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传播的历史非常悠久,据研究,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和藏传佛教已经有了初步接触,但是,藏传佛教正式传入蒙古社会,是窝阔台汗时期。元世祖忽必烈皈依藏传佛教,以八思巴为帝师,使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宫廷,成为元朝的统治宗教。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主要在王公贵族中传播,而未在下层蒙古族人们中广泛传播[1]。

1368年元室北迁以后,明朝控制蒙藏之间的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在东蒙古地区也随之逐渐消失,而瓦剌统治的西北地区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但此时的藏传佛教没有深入蒙古族民间。

2.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内涵丰富

(1)佛事活动。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宗教习俗延续至今,形成了许多固定模式,如晨钟暮鼓,讲经说法等。以大召寺和席力图召为例,佛事活动非常多,每天都有经会,只是规模大小不同。正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都会有规模较大的佛事活动,吃斋念佛。每年六月份,佛事活动基本与正月初一到初五相同。此时的内蒙古正值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之时,藏传佛教特有的送巴令、晾大佛、跳恰木、转召等佛事活动,规模宏大,内容精彩;众多的海内外游客、香客齐集于此,集避暑、进香、庙会等活动于一体,盛况空前。(2)佛教音乐与舞蹈。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定期要举行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法事活动——跳恰木。恰木或作“恰穆”或“查玛”,词源于藏语,意为法舞、宗教舞。蒙语称为 “步战(步扎)”,汉语称“金刚驱魔神舞”,而民间俗称为“跳鬼”或“跳神”。它是一种体现藏传佛教寺院的特殊宗教文化形态的由喇嘛僧人表演的宗教仪式性舞蹈,又称“蒙藏宗教舞蹈”。

二、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佛教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藏传佛教旅游产品缺乏精品

藏传佛教文化是内蒙古最重要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然而其文化特征在其旅游开发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内蒙古大多数的宗教旅游景点来说,旅游只停留在游览层次上,旅游者主要目的是观光及烧香拜佛,游客只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静态地了解景点的文化,而没有深入地感受、体验佛教文化内在意蕴,甚至很多游客在相关的景点中停留时间较短,因此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感受内蒙古的藏传佛教文化。其原因固然是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即使出门旅游,也是行色匆匆;而主要原因则在于景区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因为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在于其内在的特色,特色越明显、越强烈,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2]。

2.旅游功能结构单一

目前,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旅游资源功能结构相对单一,游客参与性、体验性较差,满意度不高。就其旅游开发而言,仍然是以观赏型开发为主,以游客参观佛教寺庙,观赏佛教塑像为主要游览方式。这种游览形式导致其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静态展示阶段,游客只能获得对于佛教景观的视觉印象,很少能够真正亲身体验和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游客不能体会到应有的佛教文化魅力,难以获得高层次的旅游审美体验。

3.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缺乏

内蒙古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藏传佛教相关的知识,大多数的导游讲解,停留在讲故事和传说等层面,缺乏对藏传佛教寺院的结构以及各个殿内的雕塑和壁画的价值及体现的文化内涵的解释。这不仅降低了游客的热情,也让游览过程索然无味,成了走马观花。

三、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深入挖掘宗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佛教旅游精品

宗教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了它的内涵,开发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针对它所反映出的文化特征配合其他的辅助手段进行开发,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源。 因此,开发藏传佛教旅游资源,要紧紧围绕藏传佛教文化的主题,开发一些有别于其他旅游项目的特色旅游项目,营造独特的佛教旅游氛围。为了使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内涵,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产品开发要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意识,突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增强佛教旅游资源的吸引力[3]。

2.加强宗教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旅游景区景点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宣传促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与其他产业不一样的是旅游宣传促销的受益者不仅是旅游行业本身,而且是景区景点所在的整个地区。

藏传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全方位的宣传促销,尤其要注重互联网的宣传,如在互联网上开设相关的网站或者栏目,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宣传促销,使游客得到大量直观、翔实、方便的信息。

3.加强旅游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导游人员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行业内部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很大。而宗教旅游是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如果没有外在的文化、知识引导,往往形不成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引进和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对宗教旅游发展非常重要。为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一些既熟悉旅游管理,又对藏传佛教有深入了解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奠定基础。其次,注重加强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所有旅游从业人员都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改变其冷漠的服务意识,打造高品质的服务。同时,开展导游员大赛和评比优秀导游员等活动,着重培育中高级导游人才和金牌导游员。

参考文献:

[1]陈潘.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4-28.

[2]唐景福.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3]黄志敏.内蒙古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经济论坛,2012,(3):44-46.[责任编辑王莉]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旅游开发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贵定县城镇建设与阳宝山佛教文化的发展初探
佛教与中华文化发展渊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营销视角下的佛教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青海404名藏传佛教僧人参加学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