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企业的人才创新问题研究

2012-07-13陈学妍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竞争力

陈学妍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宿迁是苏北的欠发达城市,由于多方面原因,人才的流动及流失更加频繁。通过对宿迁市外贸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十二五”规划人才纲要,以创新人才作为切入点,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发挥创新型人才优势的新举措,加大政府、企业、高校培养地方创新型人才的力度,构建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以此提升宿迁市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宿迁外贸企业;创新型人才;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19-02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型人才将是一个外贸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动力。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是与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习惯于按照常规方法处理问题的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这种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对宿迁外贸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锁定宿迁市的开放型经济问题展开研究,从实施创新型人才战略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该市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宿迁市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1—4月,宿迁市累计进出口6.02亿美元,增长13.78%。其中,出口4.40亿美元,增长4.04%;进口1.62亿美元,增长52.43%。进口、进出口增幅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翔盛粘胶、格林手套、苏华达、宏达制衣、秀强玻璃、东方制衣等企业4月进出口均超百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以来,全市新增外贸经营资格备案登记企业80家,累计备案企业1 05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340家。全市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94家,占出口总额的87.13%;其中,超500万美元企业21家,占出口总额的48.60%。进口超百万美元企业21家,累计进口1.5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3.21%。

目前,该市外贸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行业自律水平有待提高;传统外贸发展方式与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舆论、公平竞争与体制机制环境有待继续优化;企业研发、设计、营销和服务等核心竞争力不强,参与国际分工深度不够;出口产品质量、档次、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不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关键在于创新。

二、宿迁市外贸企业人才创新的重要性

中央“十二五”规划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强调,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把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十二五”时期是宿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这一时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对于全面实现该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人才是宿迁市外企发展的根本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较落后的城市,应该抓住“十二五”这一关键时期,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提升开放的竞争力度。根据中共宿迁市委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不断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跨越之基、竞争之本、创新之要,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宿迁市经济发展;实行人才工作优先投入,确保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对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实施培养工程,增创人才新优势,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从而实现“十二五”时期宿迁市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美国哈弗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地区)的竞争优势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其中的创新推动阶段意味着竞争优势来自于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各类人才。因此,宿迁市内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时,要具备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发挥领导型人才的才智,管理核心的团队,发掘每个核心团队人员的潜能,一起创造并分享财富。

(二)宿迁市外企人才紧缺的矛盾突出

外贸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竞争力。发挥了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资源约束、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随着该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据宿迁统计资料显示,宿迁人力资源总量中高级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非常少,不足1%人,预计到2020年,高级人才比例达到4%左右,存在人才资源结构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新技术领域人才少;创新型人才少;专业型人才不够多,综合型人才相对少;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这将严重制约宿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通过对本地外贸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实施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以此支撑宿迁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加快江苏省顺利实现小康的前进步伐。

三、宿迁市外贸企业实施人才创新的举措

(一)企业应尊重员工,重视培养个性

人才是现代企业的灵魂。投资离不开人才,创业离不开人才,发展离不开人才。一个有生命力的外贸企业应该拥有掌握较多的知识、善于学习新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新的人才。宿迁市是一个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但由于地理位置不佳,发达地区带来的经济辐射的有利影响较小,导致宿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本土的外贸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大量的劳动力外流,这给宿迁市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态势,以待遇、感情、人格魅力留住人才;要尊重员工,发挥的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给每一位员工施展才华的机会与空间。在宿迁投资的山东客商——江苏省益客食品公司负责人说,总是把工人当做“农民工”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且不利于社会和谐。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既包括高级人才,也包括学历不高但经过自学而具备了很高的创新能力的一般人才。作为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去体验,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宿迁地方外贸企业要转变意识观念,树立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使培训工作有助于实现企业总体目标,与受训者要求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协调一致并做到学以致用。

(二)政府重视外贸人才建设

创新人才的优势表现为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表现为集体性,需要协作精神,与人相处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人才的特征也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具有挑战精神等等。宿迁市政府,应结合当地外贸企业人才短缺现象,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挖掘各类人才的潜力;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配置、企业自主用人、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完善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外贸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开放型外贸人才资源开发,高度重视外贸职业教育,鼓励外贸企业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支持员工踊跃参加学习培训,提高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需要的技能;大力培养国际商务人才,加快培养多双边外贸谈判人才;通过必要的培训手段,使员工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能力,适应职位的要求。政府应该成为当地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坚固桥梁,使得本地高校培养的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地方高校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代教育提倡发挥学生个性,以宿迁学院为首的地方高校应改变传统教育中只强调理论,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事实。目前,课堂授课方式以理论知识灌输居多,应该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现实工作中的难题放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发现创新方法和人才,

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他们每个人的潜能。加快课程教学改革。宿迁高等院校尤其是部分职业院校可以寻求机会与行业合作,共同开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地方高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通过与企业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利用学生到企事业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能力,鼓励他们培养自主、自强、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宿迁商务局,http://www.sqsw.gov.cn/.

[2]薄建柱,刘志国.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8).[责任编辑王佳]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竞争力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中国城市竞争力最新排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