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洋思经验 建设高效课堂
2012-07-13梁德江
梁德江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参考洋思经验所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后,大部分学生一改从前“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热情比以前高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洋思经验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学期结合市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意见,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结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绩,全体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
经过半年探索,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作文指导课上,先让学生独立审题、立意、选材、编写纲目,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性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独立作文。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和“练”的时间结构,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循环。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课时结构大体上安排为,“先学”和“后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其中“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里完全由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宜限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的时间则用于迅速简明地揭示学习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必要时在课始迅速扼要地指明学生上一堂课作业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与解决办法,为学生过渡到学习新课扫除障碍。
“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做到三个明确:首先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其次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帮助补充。“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先学后教的效果有多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有多高。
“当堂训练”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我相信,有洋思这面旗帜的指引,加之我们自身的揣摩与探索,第二中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翁志泰,叶海林. 学洋思活动中的误区与对策[J].学校管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