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对策研究

2012-07-13张建中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资格证汽车人员

张建中

(苏州市运输管理处)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对策研究

张建中

(苏州市运输管理处)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管理是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重要一项内容。近年来,随着汽车维修行业的快速发展,维修从业人员出现人员结构不均衡等问题。《江苏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的实施对维修企业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苏州市汽车维修行业现状出发,结合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及人员管理面临的形势和需求,提出人员管理目标和对策。

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对策

从业人员管理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人员管理有利于促进行业管理。企业行为是人员行为的集中表现,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行业形象。近年来,我市通过贯彻实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了维修从业人员管理,推进了维修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一定程度提升了维修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维修从业人员存在人员结构不均衡、专业技能人才紧缺、从业资格证持证率低、人员流动性过高等问题;同时《江苏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的实施对维修企业的人员条件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和继续教育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1 维修从业人员现状调查

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已经拥有各类机动车维修业户达5 331家,其中一类企业356家、二类企业918家、三类专项2 771户、摩托车修理1 286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企业16家,维修从业人员达到3.52万人。自2008年开始实施从业资格证制度以来,截止2011年7月已举办24期培训班,培训7 000多人次。根据交通系统人才资源抽样调查数据测算,苏州大市维修从业人员3.52万名,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略微滞后近几年汽车保有量年均20%左右的增速。

1.1 维修业从业人员结构

维修从业人员学历结构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系统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比例占到总量的46%。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3%,大学专科学历15%,中专学历28%。发达国家具有大专以上的人员比例为40%左右,我市仅为18%。

图1 维修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图

维修从业人员中,35岁及以下的占64%,36岁以上的占36%。维修行业是技术较强的一种行业,也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员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

图2 维修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图

维修从业人员中,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人员占总量的25%。技术人员中,初级工比例过高,占到34%。技术人员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含技师、高级技师)比例结构34%:48%:18%,与国外发达国家15%:50%:35%的比例相比,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图3 维修从业人员技能结构图

1.2 维修从业人员户籍来源

受“脏、累、苦”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本地城市职工很少选择维修行业工作,维修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外地农村。从业人员中苏州户籍居民约占到20%左右。这些人员主要从事企业负责人、会计、出纳等管理岗位。从业人员中外地人员约占到80%左右,主要从事修理、技术、质检和业务接待等岗位。

1.3 维修从业人员流动性

维修行业是外来务工人员从业的一个主要行业。维修从业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根据调查,30岁左右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有2~3家维修企业的工作经历。维修从业人员流动的因素,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共有的特性外,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人员薪资待遇是人员流动的主要因素。(2)维修合同签订率较低,一定程度增加了人员流动的可能。(3)个人价值体现、自我发展是又一因素。(4)企业没有提供浓郁的文化氛围。

1.4 维修从业人员入门教育

目前维修行业入门教育大多有下列几种:一是学历教育。大、中专(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经过了系统理论学习,在校实际操作机会比较少,到维修企业经过2~3年的锻炼,理论、技能水平都将有很大提高,一般都可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二是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机构,但由于没有准确的教育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且受训学员,由于培训时间比较短、学习自觉性及主观目的性不强,对汽车维修只是初步入门。这些学员结业后,一般在维修企业从事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的汽车保养等工作岗位。三是“传帮带”教育。“传帮带”的传统教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

1.5 维修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由于维修从业资格证制度的实施目前处于大力培训、考核阶段,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未全面实施。维修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次数偏少、针对性不强,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维修从业人员中,持有安全员、特种工证的比例很低,甚至部分维修企业没有人员持有相应证书。多数维修从业人员已经认识到自身的技术水平急需提高。据调查资料显示,有80%的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希望得到相关技术培训。多数4S店由于厂家的要求,能够提供相关的培训。但对与大多数综合修理厂的员工来讲,尽管有参加培训的愿望,但是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

2 维修从业人员结构(环境)发展趋势

未来维修从业人员结构(环境)有如下发展趋势。

2.1 维修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苏州市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每年以10%的增速持续增加,低于机动车保有量年均20%的增速。但随着国家汽车产销政策的调整,缓解城市拥堵实施区域限行、公交优先等地方政策的出台,2012年轻轨的开通运行,汽车增速必将放缓。汽车新技术的应用,生命周期内不需要大修和总成保养,单车年维护辆次将减少。因此,未来五年,汽车维修企业总量将仍会略有增长,从业人员总量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放缓。

2.2 维修从业人员结构将更趋合理

根据交通系统人才资源抽样调查统计,经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中专以上人才已占到从业人员总量的46%。未来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及,该比例将进一步提高。维修从业人员中,掌握汽车新技术、维修新技术、善于操作高科技维修设备的年轻人员将成为维修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2.3 从业资格证持证比例将大幅提高

根据调查,目前苏州大市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持证比例约20%。江苏省地方标准《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DB32/T1692-2010)已发布实施。根据标准要求,一类维修企业至少26名持证人员、二类维修企业至少14名持证人员,三类维修业户一般1~2名持证人员。按照该要求和维修企业达标工作进度安排进行测算,2013年底维修从业人员的持证比例将达到80%。

2.4 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技能培训的质量将大幅提升

为满足大量培训需求,将逐步扩大培训市场主体,选取硬件齐全、管理规范的培训机构开展维修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技能培训。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注重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培训机构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2.5 从业资格证将成为企业人员招聘的参考条件之一

随着从业资格证制度的深入贯彻实施,维修企业将加强人员培训和资格方面的要求,维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意识将逐步增强。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必将考虑其是否具有从业资格;人员在竟聘时,在同等的条件下,具有从业资格证必将占有优势。

3 维修从业人员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有待进一步强化维修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持证上岗的认识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确立了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制度。维修企业从业资格证,既是个人从事维修工作、担任特定维修岗位的必要条件,又是所在维修企业的资质条件的主要核定内容。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从业资格证制度的宣传和实施,使每一位维修从业人员充分认识从业资格证的重要意义,从“管理部门要求维修企业派员参加培训考核”逐步转变到“维修从业人员主动报名培训考取从业资格证”,从“岗后培训”逐步转变到“岗前培训”,引导企业积极组织人员报名参加培训考核。部分企业因片面认为从业资格证只是对企业的要求或对人员的要求,因而在培训时间、培训费用方面与员工产生分歧。

3.2 从业资格证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根据统计,截止2011年6月底,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持有人数为6 752人。而根据江苏省地方标准对维修企业人员条件的规定和当前维修企业数量进行测算,在未来几年内,至少有近2万人的培训需求。因此,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需要大副提升。目前工作人员的事务主要集中在收取培训费用、安排培训和考核等相关适宜,而报名受理、补考通知等后续服务都不能及时跟上。

3.3 人员资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有效结合度有待加强

目前人员补证环节理论上存在监管漏洞,可能出现“一人多证”的现象。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管理部门和维修行业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对人员持证情况、人员服务单位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特别是对补证申请严格要求和审核,必要时采取措施理顺工作环节,进一步加强协调。

3.4 对从业人员的流动缺少监管

维修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持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变更了服务的企业也不到行业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此外,对持有其他省市的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在苏州工作的,也没有主动备案的意识。行业管理部门在人员流动管理上处于被动地位,目前缺少对从业人员流动的监管措施。

3.5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还没有开展持有从业资格证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苏州大市范围内,提供汽车维修技能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约有11家。许多职业教育机构没有准确的教育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脱节,这些机构的资质及能力也缺乏监管。与公安、安监、劳保等部门还没有形成工作上的联动协调机制,维修企业人员中持有安全员证、特种工证、职业资格证等证书的人员很少。

4 管理目标

(1)完善从业人员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确保从业人员“一人一证一企业”;

(2)加强市场准入、企业年审和监督管理,确保所有企业的人员条件符合开业要求,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持证比例达到80%;

(3)加强与交通院校以及公安、安监、劳动等部门之间的合作,继续加强维修从业人员的入门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 管理措施

5.1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机构资质管理和从业人员考核管理

加强培训机构的监管,提升培训能力、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职责。健全机动车维修从业资格管理档案,包括从业资格考试申请材料,从业资格考试及从业资格证件记录,从业资格证件换发、补发、变更记录,违章、事故及诚信考核、继续教育记录等。开展维修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健全机动车维修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吊销处理机制,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重复挂靠不同服务单位的等,吊销其从业资格证。

5.2 加强从业资质管理和行业管理的联动机制

一要严格按照江苏省地方标准《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对人员的要求,实施开业许可。二要对已开业企业,要通过质量信誉考核、经营许可证年审、日常监督检查等督促企业人员方面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三要完善全市维修从业人员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对人员信息的唯一性认定,做到“一人一证一企业”,避免人员重复挂靠不同服务单位。四将维修企业的有责投诉、安全生产事故等恶性服务事件的起因及结果,及时归入责任人员的诚信管理档案,加强从业人员诚信管理方面的联动。

5.3 加强人员异动管理,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有序流动,遏制无序流动,避免人才恶性竞争。一是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流动,经本人申请,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双方同意并签注书面意见,报维修管理部门备案,填写登记表变更新证。二是其他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流动,由原用人单位开具介绍信到维修管理部门备案,填写登记表变更新证。三是加强对外地人员在苏州从业的管理,履行备案手续,规范备案申请材料的有关要求。四是积极建设汽车维修人才交流平台,为人员和企业之间合理供需关系架设沟通的桥梁。

5.4 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人员入门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要引导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维修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毕业生的适应岗位能力。二要开展在学校学生从业资格培训试点工作,通过有偿的选修课程及考核可取得从业资格证,将从业资格培训向上游延伸。

5.5 加强继续教育管理,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

行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记录,完善人员管理档案,加大对继续教育脱节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要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展多部门联合培训,比如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社会治安、骗保和非法改装(组装)报废或事故逃逸车辆等方面警示教育、与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安全员培训、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等,提高培训之间的融合度,做到既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又能方便从业人员,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6 引导维修企业规范用工制度,逐步自我完善

一要引导维修企业完善的用工制度,对应聘人员要审查是否有资格证、是否属于违约责任人,与录用人员要签订详细的劳动合同。二要引导4S店及特约维修店参加厂方组织的各种技术培训,其培训合格率作为企业维修质量信誉考核的综合评价中人员素质提高的依据之一。三要引导汽车维修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本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学习,使员工能在企业内日有所学。四要引导维修企业积极协调与员工的关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构建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7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发挥行业协会组织技术培训、强化业内自律、提供信息咨询的作用,解决维修从业技术人员紧缺、人员无序流动等难题,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一要开办技术讲座、技术比赛,传授新技术,交流先进经验,组织有潜力的技术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二要强化业内自律,在从业人员培训方面建立业内规范。三要通过协会搭建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建立与高校、职业院校的人才交流机制,缓解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

6 小结

维修从业人员管理是涉及到多部门的系统管理,需要多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通过对从业人员的有力管理,来带动行业管理,构建供需平衡、公平竞争、消费透明的维修市场环境。

U492

C

1008-3383(2012)01-0101-03

2012-02-17

张建中(1979-),男,河南获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资格证汽车人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汽车的“出卖”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3D 打印汽车等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