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人: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戴春胜
2012-07-12姜伟华
□姜伟华
(中广网北京2011年12月1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黑龙江省今天宣布),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1114.1亿斤,首次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
……黑龙江用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商品粮,养活了全国近三亿人口。
黑龙江省委 :通过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使我们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打开百度网,键入“黑龙江省粮食”,相关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是什么因素使黑龙江粮食产量能大幅提高?省委把粮食产量提高的功劳归结为“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在这四“大”中,水利被排在了第一位。而提到水利领域,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戴春胜。提到他不是因为他的职位,而是他的大水利理念。正是这种理念,不但成就了他所带领的团队,同时也为黑龙江省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或者成绩都不是像中奖那样地偶然和幸运,其后面一定会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故事。
聪明智慧 大器早成
1962年,戴春胜出生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也许是受了当医生的父亲影响,戴春胜从小就天资聪慧,学习成绩突出。父亲本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因赶上了恢复高考的年代,所以能上大学才是他的梦想。
1978年,戴春胜刚刚16岁,就迫不急侍地提前参加了高考。没想到这一考,就让他从东北的北部,考到了南京大学水文系。
从寒冷的北方,来到了有“火炉”之称的南京,又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可以想像,戴春胜克服了很多生活中的不适。也许是天性使然,他抗困难的能力很强,微笑是他最常见的表情。即便后来成为院领导,困难重重时也能笑着面对,从不向下属发脾气。这一特性也为他走向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1982年,刚刚20岁的他就大学毕业了, 被分配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水文、水利计算工作。他把满腔热情奉献给自己热爱的水利事业,加之他聪明智慧,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到设计院才两年,就受到领导的赏识与重用,开始担任规划设计项目的负责人。他主持过百余项大中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项目,其中省部级重点项目就达几十项。
由于业务突出,1992年,30岁时作为拔尖人才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31岁被中国水利学会评选为全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35岁又作为拔尖人才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6岁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抗洪模范; 39岁被省委省政府任命为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44岁被授予水利水电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48岁入选到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同年被省政府聘为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
在黑龙江省水利行业中,能取得这样成绩的人是不多见的。
一个人如果想做慈善事业,他需要有财力;如果想为某个领域做贡献,他需要有能力。凭着他对黑龙江省水利专业的驾驭能力,早在1998年抗洪中,作为省水利设计院派出的最年轻的专家,他就提出过破堤分洪,将洪水引入胖头泡等许多建议,被省领导采纳。当年,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抗洪模范”。
水利工作对戴春胜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他所钟爱的事业。他不但能以行家的角度驾驭水利工作,而且还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水利,跳出水利看水利。
关注国情 高瞻远瞩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并为黑龙江省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着技术支撑和保障。作为一院之长,戴春胜只要确保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起到作为省级设计院应有的作用,就已尽到一个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了。然而他并没有只满足于此,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关注国际民生的问题。
2006年随着国际粮食偏紧,价格再次波动上扬。在2007年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这样的经济工作任务:“……必须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紧绷,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这个信息引起了戴春胜的高度关注。他认为,国家将会把粮食安全问题摆在最重要的日程上,这是水利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于是他自发组织规划设计人员,共同研讨了如何提高黑龙江粮食生产问题,并主持编制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水利建设规划意见》。当时在做这项工作时只是出于一种职业责任,没想到这个报告为后来设计院承担重要任务打下了基础。
同样是为了粮食安全问题,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在全省粮食年产700多亿斤的基础上,在3~5年内粮食产量达到1000亿斤的设想。这个设想将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之名上报到中央批准。
这项规划是包括水利、农业机械、农业科技等多学科在内的综合规划。
在这项工作的初始阶段,省水利设计院还只是作为一个起辅助作用的“配角”单位。但在省发改委组织的如何编好这项规划的讨论会上,戴春胜从一定的高度阐述了这项规划的重要性,从专业角度阐述了可行性。他的发言赢得了省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信任,因此省水利设计院在这个重点项目的编制工作中从“配角”转变成“主角”。成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主要编制单位。
殚精竭虑 迎接挑战
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黑龙江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所以规划备受瞩目。
2008年3月,由省发改委直接领导,以设计院为主要负责单位,由其他专业配合,《黑龙江省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始了。
建院以来,设计院始终承担着全省区域性、流域性的水利规划和设计,但编制这种综合性规划还是第一次,所以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可用,全部要现写。仅水利专业的部分还好写,但还要对涉及其他专业的内容进行统稿,并使之整个规划前后基调一致,预算数字匹配,而且还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初稿,这无疑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正常的工作流程已被压缩了几倍,加班是必然的选择。在那段时间里,设计院进入了超日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他们双休日不能休息,每天加班到 9点多,甚至更晚。
由于戴春胜年轻时就被委以重任,所以兢兢业业地工作早已成为惯性。自承担这项规划以来,作为一院之长,更把这种惯性推向极致。
那个时期,他总是出现在几个固定的场所:办公室、水利厅、水利部、发改委、汽车里、飞机上。
为了能多挤出些工作时间,他常常是乘傍晚的飞机去北京,次日晚返哈;他家距单位不足100米,午餐常常是在办公室吃泡面;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是最后一个熄灭。由于睡眠不足,大家常常看到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2010年10月,《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将为黑龙江省带来600多亿元的项目投资 。
辛勤耕耘 硕果累累
就在戴春胜带领团队完成千亿斤粮食等相关规划期间,2011年1月 ,中央1号文件首次将主题指向水利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加快了水利事业大发展的步伐,这不仅让普通的水利工作者的工作量成倍增长,更让这位领军人为水利事业殚精竭虑。
为了黑龙江的水利事业,他辛勤地工作着。在戴春胜的身上,人们看到他每一分的耕耘,换来的都不仅仅是一分的收获。
2009年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建院50多年来最高的奖项:建国60年来“感动龙江英才(团队)”;2010年他本人入选到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2011年8月,水利部长陈雷一行在考察了大庆等地后,专程来到了设计院视察指导工作。在任部长视察设计院,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12年,设计院荣获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2011年度粮食生产贡献奖”。
在他的辛勤“耕耘”中,收获的还真是粮食。只不过是间接地收获而已。
面对成绩,戴春胜总是心怀感激。他把成绩归结为:“我们赶上了水利发展的大好机遇,是各级领导支持和厚爱的结果。”
我们在他所说的机遇中看到了这样的巧合:2008年4月吉炳轩任黑龙江省委书记;2008年12月省委提出了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经济发展规划构想;2008年3月,省政府原则通过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2008年8月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2008年3月陆兵任省水利厅厅长……
戴春胜不仅是一个与黑龙江省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人,同时也成为省委省政府在水利方面决策的高级参谋。并经常与省领导一起陪同来自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以及国家领导人到黑龙江进行实地考察。因为他心里清晰地装着龙江的山、龙江的水和龙江的黑土地。
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这其中饱含着龙江水院人的心血和汗水,作为领军人的戴春胜更是功不可没!
国外有一位教授说过:“一个人生的哲学意义,就是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有我,一个没有我,能让这两者之间差别的最大化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在戴春胜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差别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