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菱PLC技术的加热反应炉自动控制

2012-07-12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控系罗及红

电子世界 2012年9期
关键词:反应炉液面加热炉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控系 罗及红

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性、灵活通用、易于编程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在工业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誉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首[1]。本论文针对加热反应炉的实际控制要求,运用三菱PLC技术中的经验设计法,在I/O分配的基础上,将整个加热炉实际控制系统分解为进料、加热和泄料三个部分[2],进行PLC梯形图程序设计和程序功能分析。

1.工作示意图(见图1)

2.关于模拟量输入的说明

在加热炉控制系统中,对于温度点和压力点的检测,虽然可以如本论文使用带开关量输入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来完成,但如果检测点很多,或者是需要根据温度、压力的变化经常调整检测点,就要用很多开关量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占有很多的输入点,安装布线都不方便。所以,就要将温度、压力传感器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再采用PLC控制,控制性能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1]。

温度控制原理如下:通过电压加热电热丝产生温度,温度再通过温度变送器变送为电压。加热电热丝时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产生不一样的热能,这就需用到脉冲。输入电压不同就能产生不一样的脉宽,输入电压越大,脉宽越宽,通电时间越长,热能越大,温度越高,输出电压就越高[2]。压力控制原理与此类似。

图1 加热反应炉的工作示意图[3]

图2 PID控制示意图

图3 加热反应炉的程序梯形图

PID闭环控制:通过PLC+A/D+D/A实现PID闭环控制,控制示意图如以下2所示。比例,积分,微分系数取得合适系统就容易稳定,这些都可以通过PLC软件编程来实现[3]。

3.控制要求

3.1 进料控制

当下液面、炉温和炉内压力都小于给定值时,打开排气阀和进料阀;当液面上升到位时,关闭排气阀和进料阀;延时20s,打开氮气阀,使氮气进入炉内,增大炉内压力;当炉内压力上升到给定值时,关闭氮气阀,进料过程结束[4]。

3.2 加热反应控制

表1 加热反应炉的I/O分配表

进料结束时,炉内温度肯定低于要求值,此时接通加热炉电源;当温度达到要求值后,切断加热电源;维持保温状态10分钟。

3.3 泄放控制

保温10分钟后,打开排气阀,使炉内压力逐渐降到起始值;维持打开排气阀,并打开泄料阀,当炉内液面下降到液面以下时,并闭泄料阀和排气阀,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

4.I/O分配(见表1)

5.程序梯形图(见图3)

6.程序功能分析

6.1 进料控制

检测下液面X1、炉温X2和炉内压力X4是否小于给定值(逻辑均为0),即输入点X1、X2和X4是否都处于断开状态,若是则维持打开排气阀Y1和进料阀Y2;当液面上升到位使X3常闭分断,关闭排气阀Y1和进料阀Y2,并开始延时,20s之后打开氮气阀Y3,使氮气进入炉内,增大炉内压力;当压力上升到给定值时(X4=1),X4常闭分断,关闭氮气阀Y3,进料过程结束。

6.2 加热反应控制

进料结束时,炉内温度肯定低于要求值(X2=0),X4常开闭合,接通加热炉电源Y5;当温度达到要求值(X2=1)后,X2常闭分断,切断加热电源Y5,但当温度下降后(X2=0)后,X2常闭又复位,又接通加热炉电源Y5,如此反复通断加热炉电源Y5,维持保温状态10分钟(即在此时间里,炉温实现通断控制,保持X2=1)。

6.3 泄放控制

保温10分钟后,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得电,M100常开闭合,打开排气阀Y1,使炉内压力逐渐降到起始值X4=0;维持打开排气阀,并打开泄料阀Y4,当炉内液面下降到液面以下时(X1=0),并闭泄料阀Y4和排气阀Y1,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重新进入下一个循环[5]。

结束语

以上加热反应炉PLC程序经过上机模拟调试,与实际控制要求完全一致,方便实用。在程序设计上,本系统还可采用PLC基本指令编程法或PLC步进指令编程法[6],但没有以上经验设计法精简。另外,由于论文篇幅原因,没有绘制本系统的外部接线图,读者可对照I/O分配表进行设计(输入接PLC内部工作电源,输出接外部负载工作电源)。

[1]孙振强,王晖,孙玉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2]杨国太,陈玉.基于PLC的数控焊接机研制[J].新技术新工艺,2007(5):33-35.

[3]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实训篇)[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68.

[4]代尚方,刘毅.基于PLC与mcgs的加热反应炉控制系统设计[C].中国矿业大学,2010(2).

[5]王少华,刘晓魃.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226.

[6]陈志勇,刘春生.远红外加热反应炉的设计[J].河南化工,1988(2).

猜你喜欢

反应炉液面加热炉
分子热运动角度建立凹凸液面饱和蒸气压的物理图像∗
天然气净化厂硫磺回收直流法与分流法克劳斯工艺探讨
吸管“喝”水的秘密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GY-JLY200数据记录仪测试动液面各类情况研究
便携无火加热炉
双蓄热式加热炉的技术改造
抽汲井液面恢复解释软件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