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若三峡人:记三峡发展(马来西亚)公司沐若工程建设者
2012-07-12周双超
周双超
2008年8月,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正式授予中国三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长江三峡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对其沐若水电站94.4万千瓦项目的承建权。2008年10月19日,EPC总承包合同在湖北省宜昌市正式签订。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三峡集团公司签下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个项目。
三年多过去了,沐若水电站建设情况怎么样?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如何?三峡人走出国门,来到环境和国情完全不一样的异国他乡,能适应吗?他们经历了哪些风雨,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来到了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
走近沐若:一路风雨一路泥泞
地处马来西亚东部婆罗洲岛上的砂捞越州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这里地广人少,七成的土地被原始热带雨林森林覆盖。因此,砂捞越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硬木出口产地,林业税收占了全州税收的一半。沐若水电站就位于砂捞越州中部的拉让河流域源头沐若河上。水电站坝址周围遍布原始森林,因为伐木公司运输林木的需要,从沐若水电站工地通往政府修筑的公路之间,伐木公司修建了一条约70公里的山区沙石土路,晴天时灰尘漫天飞扬,下雨时道路泥泞坎坷,当地人称为木山路。
沐若水电站全景。 摄影/高峰
按照我国水电建设惯例,工程正式开工之前,首先要建设好对外交通道路。沐若水电站开工建设三年多了,但对外交通并不在项目总承包范围之中。沐若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进出都要依靠这条唯一的通道。
这是一条依山势而修的土石路,纵坡很大,弯道很多,S弯、U型弯一个接着一个,可谓是坡陡弯急。整个路段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土石方开挖,也没有大型的护坡工程,更谈不上修建隧道。这类公路主要特点是变化较大,一场豪雨就会让这条公路许多路段产生变形,坍塌甚至被冲毁,尤其是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砂捞越州的年降雨量4500毫米以上,连日大雨常常导致路面湿滑,材料罐车等运输大件物资的车辆无法通行。
差的不仅仅是路况。这条70公里长的路分属于两家私人公司所有,其中一家曾经因为与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的利益矛盾而不允许我方通行。沐若水电站开工以来,对外交通累计禁行9天,限行86天,这样的交通条件无疑对电站建设的物资运输和重大件运输构成极大的制约,导致工程等米下锅,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按照EPC合同规定,由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简称“SEB”)负责对外交通的畅通,但是作为牵头方的三峡人没有回避矛盾,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斡旋,协助解决问题,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我们到达沐若水电站的时间正是当地的雨季。一走出民都鲁机场,砂捞越州就用强烈的暴雨迎接我们,当我们行走在这条终于可以顺利通行的山路上,期间一路暴雨,一路泥泞,在起伏颠簸中用了4个半小时才到达沐若水电站营地,使我们也从中感受到沐若三峡人的艰辛。
沐若水电站混凝土拌和系统。 摄影/王连生
感受沐若:天堂也寂寞
婆罗洲岛是马来西亚最美丽的岛屿,到处都可以看到令人大开眼界的原始热带雨林,丛林中常有毒蛇、野熊、猴子、穿山甲等野兽出没,被人们称为大自然的天堂。对于那些渴望回归自然,喜欢探险的人来说,这里确实是梦寐以求的旅游热点。
一到沐若,我们很快被这里奇特而美丽的风光吸引。头天到工地时还是瓢泼大雨,想不到第二天上午便是艳阳高照,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皮肤生痛。蓝天白云下,热带雨林特有的雾霭飘浮在茂密的森林和山峰之间,云蒸霞蔚,呈现出如梦幻般的美丽。看到如此美景,同行的摄影师不禁赞叹:也许这里就是《阿凡达》的拍摄地。
三峡集团公司科技环保管理部朱红兵刚到沐若挂职锻炼时,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让他感到十分新奇。朱红兵他在QQ日志上写到:
“来沐若的前一周,一条大蟒蛇吃了一头野猪,跑不动,被当地人杀了,半条蛇就吃了3天。
“到沐若一周了,这里有太多的不同:1、天天有雨,潮湿得很,衣服很难晒干。2、气候宜人,每天都是25至30度,穿短袖即可。3、野生动物较多,据说常有蛇类出没,居然还抓了一只猴和小熊。4、原始雨林,黑压压的,不敢进去。5、工程施工条件不是太好,没有大型施工设备。”
天堂再美,对工程建设来说却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沐若水电站地处热带雨林腹地,气候变化无常,这里缺乏满足生活、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沐若坝址周边200公里没有商店,没有医院,更没有邮局和电信,更没有娱乐休闲场所,因而进出电站都十分不容易,建设者戏称,来到沐若,就如同来到了一个美丽的集中营。
让建设者感到最不方便的是通讯。沐若水电站刚开工时,虽然当地通讯公司为营地建了发射塔,但容量最多只能供7部电话同时通话,而且通讯信号弱,完全不能满足工地100多人的通话需要。王聪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在沐若的山路上,常常会看到一辆后车厢坐满了人的皮卡车,沿途寻找通讯信号。现在,沐若工地有了卫星电视、卫星电话、卫星上网,但网速依然很慢。
在沐若,放眼望去,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缺了四季的交替,会有身心疲惫之感。远离了祖国和亲人,在环境封闭、生活相对乏味的沐若工作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回顾在沐若的经历,在技术管理部挂职的王磊感受到:国际水电项目的艰苦非身处其中不能体会。单调枯燥的生活,加之工作的不顺利,很容易让人心理失衡。但这教会我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信这些历程会更加促进我的个人成长。刘海在他的挂职总结中这样写道:海外工程配置的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相对于国内要多,而且由于工作外部环境的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多,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吃苦耐劳,学会忍耐,懂得坚持,在坚持中变得坚强。
沐若水电站导流洞。 摄影/王连生
沐若水电站尾水施工现场。 摄影/王连生
沐若水电站大坝下游面。 摄影/王连生
沐若水电站出线竖井施工现场。 摄影/王连生
沐若水电站进水口。 摄影/王连生
沐若EPC:三峡人的角色转变
沐若水电工程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即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是设计、采购和施工合作方,三峡发展技术经济有限公司是牵头方,代表各方和业主签订EPC总承包合同,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工程的进度、质量、造价、安全等内容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和管理分属四方,角色不同,利益不同。而且,沐若项目地质资料的缺乏导致设计与施工的交互进行,施工材料由于交通原因供应不平衡等,都引发了不少内部摩擦。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强认识到:三峡集团最善长的就是大型水电工程的组织管理能力,作为联营体的牵头方,要有大局意识,切实履行总承包商的义务,不以包代管,更不扯皮推诿,而是实事求是着力解决问题。合作最重要的是利益平衡,充分发挥各家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
同样是水电站建设,但国际工程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治背景、社会文化习俗等等完全不一样。在这样全新的外部环境下,三峡发展技术经济有限公司从国内业主转变为承包商。过去是对别人提要求,现在是为业主服务,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在环境变化和角色转换中,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强和他的团队都有过不适应甚至是痛苦的经历。
中国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指出:中国三峡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集成能力,即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在“走出去”战略中,中国三峡集团不仅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同时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多为客户考虑,提出更多合理建议,推广中国标准,维护三峡品牌。在角色转换中,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始终把三峡人的责任和大局意识放在首位。因为多年做业主经历,让他们更了解业主的需求,能够设身处地从业主的角度思考问题。赵建强表示:三峡人来到沐若,要成为优秀的承包商,用最优化的配置、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合同效益,并最好地满足业主的合同要求,交出让业主放心的工程。
马来西亚沐若风光。 摄影/王连生
在沐若水电站工地采访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还是感受到随着环境和角色转换后带来的种种不一样。在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组织的座谈会上,首先安排就是合同执行情况介绍。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建刚把合同签约的时间,合同规定的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合同总金额,累计结算额与工程总进度完成比例是否匹配,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索赔等等一一介绍之后,才开始交流。在这里,我们真切感受到合同成为工程管理的金科玉律。
作为承包商,要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建设,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中国三峡集团科技环保管理部朱红兵到沐若挂职锻炼虽然只有一年,但这一年却让他印象深刻。他个人从一个甲方机关主管科技工作的主办转变为一个乙方大坝施工管理经理。对内,主要协调沐若大坝施工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对外,协调与业主各方面的关系。他认识到:国内大型水电站基本都是国有电站,其盈利方式基本都是以成本定电价,质量、安全裕度等要求一般高于规范,相应成本也增加很多,但最终这些付出会全部折算在电价中。但是,在海外EPC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满足规范,交出合格工程,用过多增加投入的方法达到高于国内规范的设计要求是不可取的。由于国内工程习惯,设计和咨询专家往往按照经验提出超出合同外的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需要增加大量工程投入,为此,他们要花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让联营体的合作方改变观念。
沐若粮草之困 国情迥异下的物资供应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供应不到位,工程施工便无法展开。沐若水电站开工之初,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国情迥异的条件下确保物资供应,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开工之初,坝基开挖所需要的炸药供应就一直困扰他们。马来西亚对于炸药供应有一套严格的控制程序,要经过政府、安全部门、炸药供应商、施工单位、各级认证资质的安全员等诸多手续,而炸药供应的垄断和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常常导致工地等炸药开工现象。
沐若工程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较大。与国内市场相比,这里市场容量小,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有限,且供应品种数量匮乏。合同规定,水泥和粉煤灰的供应由业主认可的供应商采购,实力雄厚的供应商和运输商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特别是粉煤灰和水泥,如按当地市场惯例进行采购、运输,则远远不能满足项目的需求。沐若工程从开工以来,就一直面临材料供应不足的难题,造成工程停工待料“等米下锅”,据统计,火工材料先后中断供应共7次,累计6个月,这种情况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国内货源充足的水电工程材料供应的买方市场来到马来西亚,特别是在卖方主导市场的砂捞越州,中国水电建设者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确保水电站建设需要的物资得到及时供应,沐若的三峡人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与马来西亚政府各部门积极沟通。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叱鹏感受到:由于国情迥异,在国内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在这里变得极为复杂,难办。
在大坝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粉煤灰在我国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马来西亚砂捞越州只有2个小规模火电站,供应的粉煤灰数量无法满足沐若工程需要。这种情况下只有选择从中国进口粉煤灰。但马来西亚政府规定粉煤灰属危险废物,必须履行国际公约。
两国政府都是头一次办理粉煤灰的进出口准证手续,办理过程异常复杂。叱鹏和他的同事记不清在砂捞越州的首府古晋、吉隆坡、北京往返过多少次。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反复的沟通协调,才成功办理了从中国进口粉煤灰的准证,同时针对运力不足的情况,他们建立起运输商的激励体制,充分激发运输商的工作积极性,并安排专人协调国内粉煤灰、沐胶粉煤灰和古晋粉煤灰的运输,解决了粉煤灰供应问题。
马来西亚槟城的中水电人。 摄影/周双超
沐若水电站工程所用水泥全部为普通建筑水泥,熟料来至周边多个国家,品质极不稳定,这对大坝质量控制极为不利,但当地政府要求指定采购,在业主提供差品质的材料还要求得到高质量的混凝土大坝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保证了混凝土质量。
围绕沐若的物资供应,在建设部的大力沟通下,经过多方面努力,花了近一年时间,得以突破了粉煤灰、水泥供应短缺的瓶颈。2011年10月,沐若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单月浇筑量达到10.7万立方米,创下沐若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单月浇筑量的新记录。
沐若水电站压力钢管施工。 摄影/王连生
三峡品牌的沐若效应
沐若水电站是砂捞越州政府推动的第一个大型水电站项目,砂捞越政府诚心邀请中国三峡集团承建,正是因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力,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间,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曾三次派代表参观三峡工程,访问三峡集团,他们相信,能够建设好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就一定能建设好沐若水电站。2008年10月1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的EPC总承包合同签字仪式上,时任三峡总公司总经理的李永安表示:中国三峡总公司一定会把沐若水电项目建成像三峡工程一样的高质量工程。
正是因为三峡工程的良好信誉,基于对中国三峡集团的信任,在启动沐若工程建设时,除了人员必需的差旅费外,三峡集团几乎没有任何资金投入。在中标合同没有签订之前,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与业主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商定,由业主给予一定的前期启动资金。刚到沐若时,因为携带的美元不能及时兑换成当地货币,出现了资金危机。马来西亚砂捞越能源公司得知情况后,又主动借钱给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赵建强还讲到“一封信带来1200万马币”故事。那是在2008年8月,当时虽然已经得到了中标通知,但正处在合同谈判阶段,还没有签订承包合同,为尽快启动工程,他就给业主写了一封信,要求提前支付部分预付款,在没有提供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的情况下,马上得到了业主批准。正是这笔1200万马币(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的款项,对工程启动起了关键性作用。
来到沐若的三峡人充分感受到了三峡品牌带来的无穷魅力,他们认识到:某种意义上,沐若工程就是砂捞越州的“三峡工程”,在沐若水电站建设中弘扬三峡工程品牌,建立砂捞越水电“标杆”工程,工程质量是决定性因素。作为联营体的牵头方,他们选择了曾承担三峡工程设计的长江设计院作为沐若工程设计单位,选择了曾是三峡工程、现在是溪洛渡工程施工主力队伍之一、又具有丰富海外工程经验的中国水电八局作为主要施工单位,为良好的工程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沐若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柏华介绍:合同规定,沐若水电站工程质量采用中国标准,这在国际水电行业中并不多见,目前大多采用工程所在国的标准或者欧美标准。正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品牌影响力,让马来西亚政府选择了中国标准。于是,在沐若工程形成了以中国标准为“核”、以马来西亚习惯为“壳”的质量控制特点,在质量控制体系中,以EPC总承包商自律为主、接受外部内部专家检查指导,接受业主见证,通过中西方文化、习惯、技术的冲突与交融,形成沐若工程的独特质量文化。
业主聘请由地质专家、坝工专家和水电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审团,每三个月来一次工地,每年四次对沐若工程重大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和检查,一次比一次满意。
【链接】沐若水电站
沐若水电站位于马来西亚婆罗洲岛的砂捞越州拉让(Rajang)河流域源头沐若河上,距下游正在建设的的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约70公里。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三峡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全程负责该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
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水库总库容120.43亿立方米,调节库容54.7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9440千瓦。合同总额52.62亿元。工程将于2008年10月正式动工。工程将于2008年10月正式动工,总工期5年,合同金额10亿美元。计划于2014年3月竣工投产。
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 摄影/王连生
作为承包商,在合理的范围内始终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优秀的承包商,同时也要向业主交出放心的工程,当二者产生矛盾时,沐若的三峡人始终把三峡的信誉看得更为重要,按照“质量优先、成本许可、信誉至上”的原则处理工程中的各种矛盾。
性能良好的发电机组能让电站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业主在该项目的效益得到保障。为了选择到最优的水轮发电机组,在组织沐若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招标过程中,不惜增加投入,进行了两次模型试验,经过反复比选,最终在高出平均标价四千多万人民币的情况下选择了综合指标更优异、质量更可靠的厂家。
三峡精神沐若开花
加速国际化步伐,做优做强做大,不仅是国资委对央企的要求,同时也是央企自身发展的需要。沐若水电站是中国三峡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首个试点项目,既是对三峡人海外工程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有了解海外市场,探索并搭建海外工程建设与管理平台的实质性意义。三峡集团希望通过海外工程的磨炼,培养国际化人才,逐步具备在世界水电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海外工程不同于国内,首次出师,他们面临想象不到的难题。三峡发展(马)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助理王聪还记得,刚进点时,他们花了两天时间才采购到做中餐用的面条和酱油等生活物资,工作之余他们还得自己做饭。来不及采购床铺,他们就睡在地板上。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带上干粮去现场踏勘,沐若工区被原始森林覆盖,经常会迷失方向,许多人都有过被山蚂蝗、蜈蚣叮咬的经历,由于山路难走,等到达现场时已近中午,在现场勘察干不到2小时就得往回赶,回到营地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一次,一条毒蛇盘踞在宿舍大门的铁锁上还浑然不知。
与王聪一样,许多人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短暂的新鲜之后就是迷惘。这里的政治环境、政策和文化习俗、法律法规都不同于国内,国际汇率的变化会对工程产生影响;这里市场容量小,采购任何批量大一点的物资都要提前很长时间订货,甚至要到国内才能采购到,这一切的不同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来到沐若,他们有诸多的不适应。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不适应这里的环境,不适应这里的工作方式,语言也不适应。
来到沐若的三峡人强烈意识到,走出国门,他们就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他们把三峡品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精心维护好三峡工程的信誉,更好地丰富三峡精神的内涵。
三峡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沐若天气潮热,蔬菜运到工地往往不新鲜了,他们就决定自己尝试种植蔬菜。为此,他们已开垦了20多亩菜地,可以基本解决建设者蔬菜供应的问题。
三峡精神就是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语言不熟练、国外的法律政策环境不了解,他们就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各种培训班,尽快适应沐若项目的需要。
沐若水电站远景。 摄影/王连生
三峡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由于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十分有限,设计介入也晚,只能边施工、边勘探、边设计,沐若工程成为水电施工最忌讳的“三边”工程。在困难面前他们选择了科学应对,始终坚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理念。对关键部位补充勘探,根据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及时调整设计,做到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他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科学三边”。目前工程所有的地质情况已经揭示,决策的技术方案符合沐若工程的实际情况。
根据三峡工程的经验,他们还聘请合作各方专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跟踪研究决策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三峡发展(马)公司的董事长、水电经验非常丰富的彭启友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合作各方的资深专家担任委员。沐若工程开工以来已召开六次专家会议,研究决定了坝型、坝线、建基面、大坝设计和厂房、引水系统等问题,为工程顺利进行指明了方向。
在沐若工地,记者正好遇见了前来沐若参加第六次专家组会议的彭启友,这位曾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立下赫赫功劳的水电专家,退居二线后,许多单位都想重金聘任,但沐若项目是他最大的牵挂,不惜旅途奔波,他一年至少二次来沐若,对工程质量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把关。
凭着三峡人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从许多的不适应走过来,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首次出征海外项目的三峡人做到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2007年8月11日,中国三峡集团与SEB签订备忘录之后,工作组马上在三个月内提出了项目建议书,又在三个月内编制完成EPC合同报价,并一举中标。2008年10月1日,工程按合同要求开工,2010年5月成功实现截流目标。计划2012年8月下闸蓄水,2013年10月首台机组发电,目前项目的顺利进展。
身处异国,相互的理解尊重尤为重要。沐若工地2000多名建设者中有一半来自周边国家,这里有马来西亚人、华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国人,印度尼西亚人等,各个国家各民族各种宗教信仰的人和谐相处。他们充分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为参与工程的建设者设立了穆斯林礼拜堂和天主教堂,配置好相应的设施。马来西亚节假日多,除了周末,一年有10多个节假日,长的一个星期,短的一天,每个节日临近时他们都及早安排好人员的休假。每逢过节,他们还会给当地的普兰人送去节日物资。
沐若大坝两岸坝肩突出的山脊被当地人称“圣石”,是当地居民每年朝拜的圣物。每当朝圣的日子,他们为当地百姓搭建平台,供应茶水,提供方便。“圣石”所在大坝的位置正处在坝轴线上,对工程设计来说,挖除可以更为安全,但为了照顾当地人对“圣石”的深厚感情,体现工程的人文关怀,在进行补充勘察和论证后,决定保留圣石,大坝设计做了相应修改。
在水电开发的很多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但发达国家走出去比我们早,再加上语言优势,推广之路充满碰撞与磨合。沐若水电工程虽然采取了中国标准和规范,但相关人员还是会习惯拿中国标准与他们所熟知的英美标准相对比,提出层出不穷的疑问。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部门众多,涉及安全、环保、移民、劳工、警察等,各部门要求各异。在与当地政府和工程业主打交道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以诚相待,耐心解释,通过有效的沟通赢得了业主和政府官员的信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0年11月,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柴玺访问马来西亚砂捞越州,柴玺对沐若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表示满意,高度赞扬了三峡发展马来西亚公司的团结协作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沐若电站建设,不仅会造福一方水土,还增强了中马友谊。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曹广晶、总经理陈飞、副总经理杨清、林初学、杨春锦副总经理先后考察沐若,他们都对沐若项目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陈飞总经理指出,要通过沐若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进一步创品牌、重效益,不断拓展国际业务发展空间。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考察沐若电站时指出:中国三峡集团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和以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要求做好海外工程项目的同时,成为中国水电企业“编队出海”的排头兵。从三峡工程走出来的沐若三峡人正在用行动实践着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