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作医患纠纷求解之路

2012-07-12许兰武

民生周刊 2012年27期
关键词:焦作市医患纠纷

□ 本刊记者 许兰武

焦作医患纠纷求解之路

□ 本刊记者 许兰武

近年来,随着医患暴力冲突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医患纠纷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专家建议,若要从根本上解决紧张的医患矛盾,必须进行更多的制度建设。

从去年年底开始,河南省焦作市为化解医患纠纷,引入了第三方调处机制。此举是否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从而改善医患关系呢?《民生周刊》记者于近日进行了跟踪采访。

按章办事,防患未然

5月16日深夜,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的抢救室内,一具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尸体停放近7个小时。死者家属的吵闹声和哭泣声充斥着整个楼层。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下午四点,患者赵某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术后出现大咯血,后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以下简称“医调办”)主任杨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杨兵告诉记者,患者是4月21日因“胸闷、喘息、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半月”到医院就诊,入院时诊断为重症肺炎。后经过胸部CT检查及胸水检查,考虑肺癌可能性大。由于病人患有心脏病,不能行支气管镜检查,最后选择了穿刺活检术。

“接到病床科主任的电话,我立马直奔抢救室。医调办在处理纠纷时,不能说错一句话,甚至不能说错一个字,连说话语气,都很在意。”

5月17日上午,杨兵联系了焦作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会派人来到医院和家属见面协调此事,经过耐心地了解病情和术情以及家属的生活实际,最后家属同意协调。“按规章办事和防患于未然的做事方法,在处理医患纠纷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就赵某这件事来说,最后院方从患者家属生活贫困的角度,救助了5万元。”

2005年,杨兵来到医院法制办工作,两年后,他主持工作,建议院领导把“法制办”改成“医调办”。“定纷止争,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绝不仅仅是医调办的单独贡献,而是院方、患者家属和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杨兵表示。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送患者康复出院。图/许兰武

预防为主,充分沟通

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参与者,杨兵对于医疗纠纷的防范很有体会。他认为“预防为主”的原则是最重要的,焦作市人民医院针对容易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各项预防措施,其中医疗质量事关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不久前,一位79岁高龄的女性患者住进了血管外科。该患者因为动脉硬化导致右下肢动脉闭塞,引起剧烈疼痛。

最初,患者的7个儿女没有一个愿意出钱给老人治病,只有外甥愿意掏钱。面对这样的家庭,院方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治疗方案。“有两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一,进行血管腔内治疗术,风险相对小,操作简单,但花费高;第二,进行人工血管搭桥手术,手术复杂,风险相对较大,但花费较第一方案低。”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苗新泉告诉记者,经过充分沟通,家属们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治疗方案。

手术前,苗新泉和医护人员告知了家属,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有关事宜和风险,家属也表示理解。

手术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做完手术的当天,老人睡得很香。看到老人恢复不错,几个儿女也纷纷表示愿意出钱给老人治病。

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医生,随着技术的提高、经验的积累,苗新泉却越感医疗临床工作的如履薄冰。他表示,无论医术多高明的医生,都需要和患者或家属沟通好,才能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三方调处,规范有序

去年年底,焦作市以“市人民政府令”的形式下发了《焦作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规定,由卫生、司法、公安、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参加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政府牵头,引入第三方调处机制后,我院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杨兵介绍,2011年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待纠纷投诉29起,而今年截至6月初仅6起。

“引入第三方调处机制,使我们卫生系统有了底气。医患关系不仅仅是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关联,也是社会多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由政府各个部门参与成立的第三方协调委员会,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各项职能的体现。”焦作市卫生局局长袁树庄对近半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

6月14日下午,分管卫生的焦作市副市长乔学达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医患沟通恳谈会上分析,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从全国范围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已走上一条规范有序的道路。

猜你喜欢

焦作市医患纠纷
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简介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焦作市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焦作市
焦作市土地流转调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