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鸟风华

2012-07-12沈海晨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鱼儿国画宇宙

文/本刊记者 沈海晨

华鸟风华

文/本刊记者 沈海晨

华鸟的绘画世界,使人体悟到一种诗意与符号的抽象之美。她是一位对当代绘画艺术创新充满渴望并具有突破的画家。与她的见面是巧合,也是缘分,她身上有种莫名的亲和力,且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她自幼习字,因怀揣对中国书画的喜爱,跟随海上画派的曹简楼先生学习国画。她在老师的教导下,掌握了海派绘画的精髓,但是,她之后的艺术生涯中却极少发表过海上画风的作品,为此,她强调:更多的是感悟到一种创新的精神。

如果花儿在水中盛开时(国画系列)

圆——银圆倒了 (油画)

如果花儿在水中盛开时

她对绘画艺术有着一份韧劲与执拗。她似乎是一位注定为艺术而生的女子,她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艺术上,旁无杂物,一心为画。2006年,她创作了《如果花儿在水中盛开时》系列的作品,发扬了国画技法和色彩,在构图上运用超现实的,于是便有了水草、鱼儿和盛开的鲜花出现在同一画面的结果,打破了传统国画的布局,既表现水草与鱼儿的动态,又能在画面上感受到和谐的静态,给人以清新的遐想。这也是她关心生态以及人类居住环境在艺术上的一种表现。

她的艺术创作也引用了庄子与惠子的哲理:鱼儿在水中漫游,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自由。但是,惠子就问:“你不是鱼儿,怎知其快乐?”庄子反过来说:“你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鱼儿的快乐?”我们清楚这种思辨和争论如果不加以停止,可以无止境地延续。不过,最终庄子还是请惠子回到开始时看鱼儿的桥上,看到水中漫游的鱼儿,他们开始时都觉得鱼儿是快乐的,这样就可以了。这正是华鸟作画心境。

不过,她的艺术经历是十分坎坷的,早年,当她还在疑惑如何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时,不等犹豫,她便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继续深造,这次她专修新闻专业。我觉得诧异,难道是她想放弃自己热爱的绘画艺术。答案显然不是,她认为新闻专业和艺术都属于传媒,新闻专业包罗万象,艺术同样如此,不管从事绘画、书法、文学,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来完善,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她崇尚博学,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综合性的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圆》系列的作品——我能感觉到与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骨子里崇尚过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何况中华民族是个热爱文化传承的大家族,当我们手捧四书五经等,读懂历史背景下的分分合合,由弱而强的邦国文化,便能在诗情里变得亲近、开朗,这种人文的化成和艺术揉搓在一起,一般都能将人之向往化为力量,使人勇敢尝试。华鸟的创作在吸取东西方文化要素的同时,又不违背中国传统理念中的精髓,因此,作品在不同层面上传达了国学和哲理。

著名哲学教授杨宏声先生看到华鸟的《圆》,说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幅《圆》是表达“金和铁”的两种元素,金色收敛,铁色呈紫。画面静止,甚至显得有点刻板。第二幅是“翡翠和水”,晶莹透绿之水横溢画面;水光则上射下落,呈垂直状,构成一个动态的十字。水流溅起,激起水花,如珠如泡影,似写空幻之变,又写其质地:让人想起翡翠在生成时的模样。因此,第二幅《圆》的“翡翠和水”之流动,与第一幅《圆》的“金和铁” 质感之稳定,形成对照。 第三幅《圆》是用“银元倒了”这个命题,从其俗谛解,其句式犹如“福倒了”,圆与圆字,笔画纠缠,呈其乱象而犹有乱秩,乱而不乱也。从其真谛就是说,此幅《圆》或可命名为“银元帝国”:表达此画隐喻性的含义。

人们在崇尚金钱的同时,固守着道德守望,古人早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那么可想而知,格物让人明事理,明知事物的道理何在。因此,画面中的圆字,道出了一种物质背后的期盼,用银色古旧让人回想起世界史上银本位的经济体制一度亨通天下的情形。华鸟说:今日之情形根本亦同旧时,拜金、拜银,其理一也。

《圆》系列的作品,无论金、铁、翡翠、水、银,都是资源,既是经济资源、生活资源;也是文化资源、艺术资源。凡事皆不可因为无穷无尽的资源而铺张过度,造成浪费。这画里的圆相,正是表达了作者借画抒情,又提醒人们生存状态是否平衡、圆满,向上而富有流变。因此,作为财富生成之圆,与作为物象之本圆,以及作为社会和谐之根本,确实是有联系的。

宇宙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始终孜孜不倦,西方人把“宇宙”作为实体看待,认为宇宙有开始也有结束。中国哲人对此以“道”而论,大道无形而显。华鸟用其独特个性的抽象符号表达宇宙和生命的“由生而灭、由现而失”的时空关系。抽象是所有概念形成的基础。无论这种概念多么复杂、或多么简单,也无论这种概念是语言的、图像的、或是形式的。她善用艺术,但不依传统的束缚,亦不墨守成规,她求神韵之变,于中国当代绘画艺术中赋予生命力的内涵。

奏之篇——轻快地跃动

华鸟创作《宇宙系列》,用心构思了多年。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以夹宣、国画颜料、水墨、明胶等材料相伴,裱装后,托置于油画布上完成。我们回头来看中国画,其实就是注重笔墨和意境。华鸟也强调了线、墨、韵。线,代表绘画的基本,简单而根深蒂固;墨分五色,色分三元,要强调的是色彩的丰富性和变化的无限性,是表达内心的语言;韵,自然用笔用色形成的一份浑然天成的旋律和情趣。她将《宇宙系列》的作品中加以视觉性的分类,以七个篇章:诞之篇、交之篇、奏之篇、升之篇、合之篇、护之篇、再生篇,分别以黑、白、红、绿、紫、蓝、黄为背景,将外在表象和内心世界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当代性的艺术叙事。其意图在于国画中求得突破和创新。

升之篇——消除降落的杂念

当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时,就可以使我们想起宇宙间那些不知名的“泡泡”状物体,它们交融在宇宙间天体间,不知为何物,却有着一种能量在喷发,生命的诞生和灭亡、结合和分离等等现象。关于创作,华鸟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了一分为二的理论和《易经》的两极论。比如“易”字由“日”与“勿”组成,代表着替代与改变,它显示着宇宙的规律。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科学成果、也源于霍金对宇宙的猜想和推测。提示我们——我们通过科学将掌握未来的什么。隐形的黑洞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这或许是华鸟对宇宙神秘力量以及其真谛进行绘画性探索后给我们带来的印象以及想象力所就。这似乎与即将归来的“天宫一号”有着一丝思想的交汇。为了探索生命、物质的真相,人类总在尝试寻找新的答案。

诚如华鸟所言:“绘画艺术和艺术家的思维、心理、个人经验、感情、经历是相关的。如果没有意识到从美学上、美术价值上、理论上的诸类问题深思过,那也谈不上创作《宇宙系列》。我所关注的事物、我所经历的事情在我的潜意识里支配我,让我去思考一些不仅仅是本民族的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问题,而是事物轮替运转的本质和规律。”

确实,华鸟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诸多要素尽情地进行了各种艺术效果上的处理,表达了对于物质世界时空变幻的审美思考和态度,同时也使观者在此感受画面所演示的变幻莫测,给予人们愉悦和深思。华鸟的“宇宙”表达了宽阔的视野和大自然的智慧,其作品宛如一部交响曲。

华鸟,生于上海,1992年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系,获文学硕士。2004-2007年任日本东京都太阳城文化中心绘画讲师。现居上海。

1988-1994年,入选日本外务省等举办的《国际书道展》(东京都美术馆)。2000年起,在日本多次举办个展。2006-2008年,入驻上海 M50艺术园区设立工作室。2007年举办新春沙龙展 (上海大学第一视觉99创意中心)。2008年融合中外艺术10人展(上海G ALER I E ARTENOO)。2009年举办常规展(上海大库画廊)。2010年华鸟宇宙系列·杨宏声诗画展在第十三届世界易经大会上,获世界易经大会学术导师奖(无锡梵宫)。2011年华鸟个展 (日本东京)。2011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1》收藏家提名展 (广州)。2012年风华绝代——华鸟展 (无锡博物院)。2012年举办亚洲艺术博览会——中日韩画廊精品展(上海)。

猜你喜欢

鱼儿国画宇宙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宇宙第一群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国画欣赏
鱼儿乐
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