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历腐败说“不”

2012-12-21海明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文凭学历腐败

文/海明

对学历腐败说“不”

文/海明

【海外经验】

国外的官员有没有以权谋私,套取高学历现象?遇到学历腐败事件,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怎样?

社会上假文凭泛滥,官场的假文凭现象屡有曝光,除了官员选拔时学历把关不严,与事后的追究惩罚机制确实有关。那么,国外的官员有没有以权谋私,套取高学历现象?遇到学历腐败事件,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怎样?了解这些,对我们整治权力学历,维护政府公信力,不无启迪。

假文凭的国际现象

事实上,官员学历造假也不是我国特有,这是全球政坛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2012年五一过后,上任不到一周的以色列女旅游部长埃斯特里娜·塔特曼不仅公开发表反对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言论,而且涉嫌办假文凭等多项丑闻,被迫接受调查。塔特曼称自己拥有以色列希伯伦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还伪造了特拉维夫另一所大学的学历。如果属实,塔特曼将面临刑事指控。

2012年4月,法国女司法部长拉希达·达蒂涉嫌伪造工商管理硕士学历。法国《快报》周刊在题为《拉希达·达蒂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封面文章中说,达蒂1996年申请入读国家行政学校时,在简历中声称自己拥有3个硕士学位,但事实并非如此。

通常,学历方面的弄虚作假,都是拔高学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中国,只听说有的女博士为找对象,压低自己的学历。没想到,官场上也有类似现象。2007年8月31日,日本横滨市政府宣布,对507名谎报“低学历”的职员作出停职1个月的处分。原来,横滨的公务员职位有专门为高中学历者设立的工作岗位。有的人为投机,不惜隐瞒自己的最终学历而申请高中学历职位。

政敌盯着假学历

自然界,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敌人”,正是“敌我”双方的对峙,形成了生物圈的平衡。人类社会也不例外。既然有人为踏上政坛弄虚作假,必定有人自觉当起啄木鸟,监督对手的学历问题。

俄罗斯政府对很多职位提出了学历要求,官场上的假文凭自然并非个例。对政敌文凭真实性的追查,也乐此不疲。

2006年4月13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达里尼格尔斯克市前副市长亚历山大·杰列比洛夫,因使用假文凭被送上了法庭。由于要想获任副市长一职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文凭,2006年3月10日,杰列比洛夫向该市行政事务局提交了一份假文凭,5个月后,这张假文凭被提交给了市政选举委员会。庭审后,已失去官位的杰列比洛夫还被判处5万卢布的罚金。

在阳光下晒学历

任何一起学历腐败,都会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有的甚至是“强震”。在这方面,韩国对这类造假行为很少留情,有时会掀起一场全国性的“运动”。

2007年9月16日,韩国青瓦台总统府前政策室室长卞良均前往首尔西部检察厅,就涉嫌卷入东国大学艺术史学副教授申正娥伪造学历一案接受调查。检方是在他与申正娥的上百封电子情书中发现他与申正娥学历造假事件有关的。两个月前,东国大学得到可靠证据,证明申正娥伪造了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位证书。申正娥随后被解雇。

该事件成为导火线,像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随后韩国有超过15名公众人物被曝光在大学文凭上造假,学历造假事件使得素来重视教育背景的韩国社会一片哗然。2007年8月30日,韩国公务员委员会表示要对6.3万名韩国公务员的学历背景进行调查。

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审美标准。对虚假的排斥,同样是世界普遍的审美习惯。学历造假是一种赤裸的欺骗,而欺骗则是从政的大敌。从中国媒体报道的外国官员文凭造假新闻来看,几乎没有一个陷入丑闻旋涡的官员是“不倒翁”。明智的辞职,爱面子的被解职,还有被开除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立法对付假学历

不论是个人良心的发现还是偶然的被牵出文凭问题,抑或靠政敌盯着,都无法从根本上惩治官场的文凭腐败。这样,一些国家开始采用立法的形式,对假学历说“不”。

2011年,一名英国男子使用假简历,获得了一家英国银行副总裁的职位,结果被判50周监禁。

在韩国,持假文凭者要被提起刑事诉讼。该国《选举法》还明确规定:对伪造或者编造学历的政治人士,取消其当选资格,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德国,持假文凭的人将按照欺诈罪处置,并处以1000欧元以上的罚款。

在加拿大,对文凭造假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不仅要对制假者施以法律制裁,而且也要追究购假者的责任。

而美国国会在考虑通过立法,把伪造文凭列为犯罪。美国许多州政府开始制订相关法律,俄勒冈和新泽西州就明确规定,凡是使用假文凭求职将被视为犯罪行为。至今,美国已有超过10个州制订了类似的法律。

至于为何要严格惩治官员的学历造假,在美国国会审计署总审计长戴维·沃克看来:“美国总审计署连政府官员的学历都要管,因为这涉及政府官员的品格问题。”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之下,一旦公职人员出现学历造假行为,等待他们的很可能就是卷铺盖走人。

编辑:靳伟华 jinweihua1014@sohu.com

链接:

德国:让学术腐败无处遁形

德国高等教育是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楷模,在20世纪更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廉洁是教育系统良性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权钱交易横生,腐败现象猖獗,其学术水平和育人能力也势必会大打折扣。德国治理教育腐败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反腐理念:

2008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德国清廉指数为7.9,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4位。这个数字说明,德国在廉政建设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整个国家廉政文化良好的大环境下,德国教育系统内部学术腐败、文凭造假、权钱交易、假公济私的现象也相对较少一些。

在德国,大学没有“保送”录取制度。巴拉克是德国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2004年,他曾向科隆体育学院递交了一份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申请书。科隆体育学院却以巴拉克球赛繁忙,无暇顾及学习为由断然拒绝了他。“巴拉克被拒事件”只是德国严格管理在职研究生的一个缩影。德国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入学实行的都是宽进政策,但录取的研究生都必须获得“学科录取考核会”的资格认证,而且任何申请人都“一视同仁”,没有“保送入学”一说,以免滋生招生腐败。应该说,德国将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的人视为学生而不是工作人员,体现了学术的独立自主性,也保证了学术的权威性和纯洁性,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健康、积极的学术体系,也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学术机构的纯洁。

马普学会是德国政府资助的全国性学术机构,享誉全球,它有一个很特别的规定,那就是:所有进入该会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员,首先都必须接受学术道德的特殊培训。此外,研究人员还要在一些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上签字,保证承担相应责任。1997年11月4日,马普学会通过了《关于提倡良好科学实践和处理涉嫌学术不端案件的指南》。这一《指南》被绝大多数德国高校所采用。该《指南》强调,科研人员不能伪造、修改数据,不能出现剽窃、欺诈行为,更不能强行占有他人(包括自己学生)的成果。同时,还对一些不端行为与适用法律进行了介绍,规定了处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措施。

反腐妙招:

上至国家机关,下至民间群众,都是德国教育体制廉政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具体地说,德国教育系统的廉政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

“洪堡传统”的影响。威廉·冯·洪堡(1767—1835)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政治活动家和高等教育学家。洪堡强调,大学最应该保持的是“孤独和自由”。在这里,“孤独”是指大学、大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等应该与世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必须摆脱国家和教会的束缚以及来自工业社会的世俗压力和影响,特别不要受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自由”则包括教学自由和选择自由两个方面。洪堡的这一教育理念,保证了高等教育体系内的研究者能够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学术而学术,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学术与金钱利益挂钩的学术腐败现象。

国家的法律和反腐机构。1997年,德国颁布了《反腐败法案》,提高了贿赂罪的量刑幅度。通常情况下,刑法对贿赂等涉及腐败行为的制裁措施有两种: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有期徒刑最短三个月,最长十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把受贿处罚金额定为5欧元,连续三次受贿5欧元就要开除公职。而且,对行贿者与受贿者的处罚是对等的。2004年,联邦内政部颁布了新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范腐败行为的条例》,在《条例》的附件中将可能发生腐败的迹象概括为中性迹象和报警性迹象两类。

1993年,德国的各联邦州成立了反腐败工作机构——腐败案件清理中心。这个机构是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隶属于司法部。其工作职能是受理贪污、贿赂、渎职等腐败案件的举报、转办与侦查起诉。1997年1月,德国两位著名的癌症研究人员弗里德海姆·赫尔曼和玛丽昂·布拉赫被人举报在4篇论文中造假。腐败案件清理中心的调查小组介入后,公布了几十页的调查报告,两人伪造数据的情况彻底曝光。在此情况下,两人被迫辞去所在研究机构的职位。

教育体系自我约束。为了避免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德国各大学也严格自律,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声明坚决抵制学术腐败现象。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根据德国法律的规定,检察院一经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就有义务进行调查。德国拥有100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9000多种期刊。德国媒体可以报道政府、政党内部的黑幕,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而且消息来源绝对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就要引咎辞职。

(摘自《先锋队:下半月》201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文凭学历腐败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