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西莫多情结和阿Q心理

2012-07-12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莫多东方人拉达

心理咨询

卡西莫多情结和阿Q心理

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作为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的反衬角色而存在的。他的丑陋和吉卜赛女郎的美艳,在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但奇怪的是,看过《巴黎圣母院》电影或是著作的人,更多可能淡忘了美女艾丝米拉达的名字,却难以忘怀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

因为,卡西莫多本身就是一个美与丑的冲突,但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形式上,他是丑陋的;在行为上,他是勇敢善良的;在理想上,他是唯美主义的。他是一个被美驯服,为美献身,对美顶礼膜拜的典型。无论作者的创作本意如何,但人们的阅读反馈更多的是这样的体验。人们被卡西莫多能放下男女私情的“圣爱”和不求回报的绅士风范所感动,并因此对他充满同情和怜悯。但在我看来,卡西莫多不单单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他具有更深刻的人性的意义。虽然他的地位低贱,但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睿智,那就是能杜绝一切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诱惑,以保护自己的心灵不受伤害。他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把不可能得到的、具有诱惑性的东西从心理上分离出去,悬挂起来,贴上标签,顶礼膜拜。然后他就安心,他就平衡,他就死而无憾。

艾丝米拉达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卡西莫多在心理上把她神化,为她套上神秘的花环。艾丝米拉达对他而言,就成了“另类”,他则可以因此免去暗恋或单恋这类俗人的痛苦,他就可以在为她受苦、为她牺牲的奉献中,既满足了与之相关联的欲望,也可以借之解脱了自己。可以这么说,这是卡西莫多改变自己处境,提升自我价值最合适的方法,人们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并倍加赞赏。

人在绝望的时候,宗教便产生了。人们崇拜神灵,是想使自己也变得高尚一些,以抑制自己在俗世里欲而不得的愿望。卡西莫多满足了人们这样的心理需求,所以他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并在人们的心理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样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作为与卡西莫多截然相反的典型,给人们另外一种启示:她勇敢地追求爱情,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心灵的自由。艾丝米拉达的价值在于她不认同别人给她限定的生活和秩序,她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满足个体欲望的权利。

与卡西莫多同类境况的还有中国的阿Q。他对付自己本能欲望的方法是:摸得一把是一把,骂得一句是一句。一旦受制,好汉不吃眼前亏,装疯卖傻,蒙混过关;一旦逃脱,便在心里咒骂别人祖宗十八代,以解被欺的懊丧感。假如说卡西莫多是西方人的生存技巧,阿Q的方法就很东方。东方人的忍受并不需要很多神圣的幌子。东方人是更实惠的,注重实际利益,而不在乎你是什么,我是什么。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别之一,也是东方文化发达的原因。东方人是内敛的,也是很自我的,自我而内敛便是东方神秘主义的来源。

卡西莫多是个文学人物,然而以他为典型的在两性关系中仰视他人的自卑情结,却仍时常主宰了当代男性的心理。面对着高学历、高身材、高薪水的现代成功女性,他们既心向往之,又心生恐惧。既不能像卡西莫多那样把她挂起来,善罢甘休,又没有足够的信心把她当成自己的女人来爱,其结果就是在心理上发生了“爱无能”。在这个女性嚷嚷“养花养草养老公”,男性交流“寻找回家的感觉”的时代,性的自信与爱的宝剑或许是造物主赐给男性最后的绝招。

猜你喜欢

莫多东方人拉达
陶土瓶与花
拉达秀
这个冬天有点冷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片段拾萃
小鼹鼠拉达
小鼹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