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住百姓的钱袋子

2012-07-12赵进一马骏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犯罪分子诈骗电话

文/本刊记者 赵进一 图/马骏

护住百姓的钱袋子

文/本刊记者 赵进一 图/马骏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让你在顷刻间倾家荡产,一辈子的血汗钱付诸东流;如果因此而使巨额公款蒙受损失,那么,责任人面临的将是牢狱之灾……

这可怕的电话和短信就来自电讯诈骗犯罪分子。

百姓“钱袋子”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全国公安机关打防并举,一次又一次重创电信诈骗犯罪活动。下面讲述的就是苏州警方运用谋略“见招拆招”,严防电讯诈骗犯罪,为百姓“钱袋子”站岗的故事。

“三维攻势”铺天盖地

大河涨水小河满。近年来,苏州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百姓渐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引得犯罪分子垂涎欲滴。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狂:手法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窝点经常变换,由境内转向境外,打击的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的成果岂容落入犯罪分子之手!苏州警方决心在严厉打击有关犯罪的同时,严防此类犯罪的发生,竭尽全力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于是,一波接一波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三维”(广度、深度、精度)宣传攻势展开了——

警方的宣传部门通过各大媒体发起预防电信诈骗宣传攻势。报纸、网络、电(视)台立体“轰炸”,向广大市民介绍电信诈骗的特点、惯用手法及防骗招数和有关案例,“激活”民众的防范意识,用触目惊心的事实警示市民,不要上当受骗。

今年5月,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挥下,苏州警方出征亚洲六国,捕获了隐藏在境外作案的486名电讯诈骗犯罪分子。

在此过程中,警方在犯罪窝点缴获了两本犯罪分子专门用于诈骗的“电信剧本”——翻阅这两套均超过5000字的“电信剧本”,可以了解到整个诈骗流程分三步(即“三斧头”),分别由一线、二线、三线骗子负责,其手法十分巧妙,明明是在给受害人下套,可感觉上却像是处处在为受害人着想。到最后,骗子竟能靠音频软件“听出”受害人正在输入的密码,可谓“步步惊心”……

这是多么难得的活教材!警方立即抓住这一契机,将“剧本”透露出来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的诈骗流程,通过《扬子晚报》等影响力较大的媒体予以全面曝光,并告诉市民,诈骗分子会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金融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谎称: 你有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件包裹藏毒等,现在法院已发传票,要你即刻到某某法院参加庭审……让你产生疑虑和恐慌。

当你表示自己没有上述行为时,诈骗分子便会说,你的身份信息很可能被他人盗用作案,由此牵涉重大经济和刑事犯罪,为了查清全案,必须要冻结或没收你的银行资产,如不“配合调查”,将马上拘捕你。当你表示害怕时,他就会命令你将账户上所有的钱都转入其指定的所谓的“安全账户”上……诈骗分子有时还会冒充税务、教育部门称可以购车、购房退税、退教育费;冒充亲朋好友以嫖娼犯事、出车祸等名义借钱;又以中奖、低息贷款、复制手机卡等名义骗取费用……

警方据此特别提示:上述这一切,骗子往往通过VOIP网络电话拨打电话或发短信,这种以“000”开头的国际网络电话,可以冒充并显示任何单位的电话号码,这种电话千万不能随便接!警方同时告诉市民:“为打消你的顾虑,诈骗分子会让你拨打114查问,核实他们打来的电话的真伪,其实,他们所打的电话是通过任意显号软件,冒用有关部门的电话,大家千万不要相信!”

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大街小巷,这样言简意赅的“警方提示”到处都能看到——

公检法机关之间的电话根本不可能直接转接!

公检法机关不会用打电话的方式调查取证!

所谓的“安全账户”都是陷阱!

如果对方要求你只与他们保持通话,你一定遭遇了骗子!

接到可疑电话,立即报警!

警方把防范电信诈骗归结为六字“三不”:不轻信、不转账、不上当。

……

防范宣传的触角在向广度延伸的同时,不断地向深度进军。警方精心设计了各类《防骗提示》和信件,散发至不同的行业。鉴于大案、要案多发生在银行与企事业单位,警方将30余万份《致全市单位法人、财会人员及广大职工的一封信》发放至企业法人和财会人员。

负责宣传工作的民警还走进各银行网点,对负责人和员工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防范电信诈骗专题辅导。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警方在信件的标题制作上下工夫,如专门发给前去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的宣传资料《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让您倾家荡产》,一位市民说,平常看报纸和宣传资料总是先看标题,如是干巴巴不出跳的,就不看下去了。这份资料的标题太抓人眼球了。短短十几个字,就把电信诈骗的危害说得一清二楚。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怎么就会让人“倾家荡产”了呢?吸引人看下去。

打击讲究准,宣传讲精确。苏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的一位领导如是说。怎么个“精确”法?他们在研判上下足工夫,对已发案子进行逐一梳理,研究归类,从中发现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以及发案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查找防范漏洞和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督促整改。

高频率、高密度的“三维”宣传攻势使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头脑里多了根“防范弦”。不少群众接到电信诈骗电话或有关信息,就会立即报警。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位男子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1至5月,全市有2000多名群众通过拨打110报警电话,向警方举报有关犯罪线索。尤为可贵的是,有些市民还把学到的防骗招数传授给别人,主动地提醒周围的人不要上当受骗。有位误中犯罪分子圈套的妇女经人点拨后猛然惊醒,于是她急中生智,利用犯罪分子的贪婪心理与其巧妙周旋,犯罪分子竟“糊里糊涂”地把已经骗到手的钱“退”还给了她……

银行里的“阵地战”

今年5月7日,苏州吴中公安分局南区派出所接110指令:一男子报警求助,称其妻陆某刚才匆匆给他来电,说要去汇款,现在开着一辆红色小汽车出去了,方向不明,手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很可能是接到电信诈骗电话了……

情况十万火急。派出所“空、陆”两路全线出动——组织警力路面巡逻、运用视频空中查找……

在茫茫人海中,民警很快找到了陆某。其时,她正站在一家工商银行门口的ATM机旁边,手机紧贴左耳,右手按照电信骗子的指令在ATM机上紧张地操作着,准备将刚刚从股票账户里倒出来的30万元现金转至电信骗子为她设置的所谓“安全账户”里。此刻,她已经将密码告诉了对方,手指已经伸向“确定键”,只要在这个键上摁一下,30万元钱就会在刹那间飞向远在境外的骗子口袋里。千钧一发之际,及时赶到的民警,飞扑上前,阻止了那要命的“一摁”……

陆某夫妇的30万元血汗钱保住了。

这是发生在银行门口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姑苏城的大街小巷里演绎着。

为了护住百姓的钱袋子,警方与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在银行进行了持续的较量。警方与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交战,主阵地在银行——要将钱款转账,银行是必经之路,所以银行是这场战争的战略要地,谁抢得银行这块阵地,谁就得了先机,谁就是胜者。

显而易见,在这场争夺战中,优势在警方——由于犯罪窝点已转移至境外,犯罪分子纵有千条妙计迷惑群众,却与群众及银行远隔千山万水;而警方与群众、银行却可以分分秒秒保持零距离接触。只要守住银行这块阵地,即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了。

明乎此,苏州警方在银行精心“布防”,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制定了《苏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阻截电信诈骗操作规范》。为确保规范严格执行,警方在全市推行发案倒查制度,对当日发生的5万元以上的电讯诈骗案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倒查,找出薄弱环节和责任人。与此同时,警方还每周发一次《警情通报》,对案发率高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点名通报。人民路上有家银行在一周内连发两起电信诈骗案件,警方立即点名通报,该行立马查漏补缺进行整改,此后再未发案。

抓住了银行转账这一环节,把可能流向境外犯罪分子手中钱阻截在银行,断了犯罪分子的“财路”。

转账,分柜面转账与ATM机转账。其中,柜面转账的发案量虽然不大,但案值大。于是,警方在各家银行全面推行“大堂经理首问制”、“银行柜员核对制”、“大堂保安巡防制”、“银行负责人审核制”。规定凡客户到柜面转账,须当面向客户出示统一印制的《银行汇款转账安全提示单》,在客户认真阅读、确认以后方能办理汇款转账业务,最后还得经银行负责人审核。

这一招效果果然好,柜面转账的漏洞被结结实实地堵住了。今年2月14日下午,中年女客户彭某匆匆走进中国银行东环路支行。她刚进大门,大堂经理就迎上前去问,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彭某说转账。大堂经理就把她带到窗口前。柜员孙志新在核对账号等相关资料时,发现转账的数额较大(50.3万元),且有诸多不正常处,便问彭某为何要把这么多钱转到这个账号上。彭某说有个名叫易进的法官(南通市人民法院)打电话给她,说她涉嫌洗钱,需把她所有资金都转至这个由他提供的中国银行的“安全账户”上进行验证,否则就要拘捕她。她信以为真,连忙把分散在各家银行的储蓄都取了出来,转存到中国银行并准备按“易法官”的要求转账……

防范宣传的触角在向广度延伸的同时,不断地向深度进军。警方精心设计了各类《防骗提示》和信件,散发至不同的行业。鉴于大案、要案多发生在银行与企事业单位,警方将30余万份《致全市单位法人、财会人员及广大职工的一封信》发放至企业法人和财会人员。图为醒目处的警方提示,及时提醒受害人。

彭某没说完,孙志新就笑了起来,告诉她,你上当啦。接着把电信诈骗的特点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彭某听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以后,她每想起此事就感到后怕不已。4月17日,更大的一起电讯诈骗案子发生在农行。那天,客户刘某接“涉毒”、“涉洗黑钱”电话,竟深信不疑,立马赶至农行姑苏支行办理汇款。大堂保安唐金生、高妹芳发现其神情异常,主动上前询问,成功阻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刘某避免损失200万元。

今年3至5月份,苏州警方在银行柜面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件75起,避免客户损失737.08万元。

犯罪分子知道在柜面转账容易被银行工作人员察觉,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唆使受害人到银行门口的ATM机转账。他们以为,那里人防力量薄弱,难以防范,在那里转账,金额虽不大,却相对“安全”。殊不知,警方早在那儿布下了天罗地网——针对ATM机的转账方式,由警方牵头,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性地推出自助银行、离行式自助设备加装“语音提示”系统工程,安装了电信诈骗的具体手法提示。

当客户进入自助银行之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详细的语音提示,提醒市民防范转账诈骗。目前,全市1548个自助银行都已安装了这一系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天,听信犯罪分子的哄骗,准备转账的王阿姨刚走进自助银行(ATM机旁),耳边突然响起浑厚的男中音(预先录制的语音提示):“如果有人以中奖、低息借贷款等名义索取费用,或谎称子女出意外索要汇款……请您切勿相信、切勿汇款,并拨打110报警。”

王阿姨猛地打了个激灵,警醒过来,立马拨通了“110”。警方证实,王阿姨遇到的正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幸亏她在转账前听到了警方设置的“语音提示”,才逃过一劫。

当然,光语音提示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还需要银行大堂经理或保安在自助银行区域加强巡查巡视,重点关注边打电话边操作ATM机的人群。其中有些人“中毒”很深,被犯罪分子遥控着,耳不离手机,手不离ATM机,既听不到语音提示,也听不进劝,很容易上当受骗。遇到这种情形,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只得采取“极端措施”,让其“断尾求生”。

2012年4月17日,客户倪某在建行太仓支行营业部自助服务区内边打电话边操作ATM机,大堂经理刘玲觉得事有蹊跷,便上前查询,只听倪某说“我在银行里,旁边没人,好的,好的,好的……”刘玲断定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便上前劝阻,但鬼迷心窍的倪某就是不听,刘玲果断地将其银行卡从ATM机上拉了出来。原来,倪某接到所谓的“涉案”电话,正准备将卡上50多万元按对方要求转入“安全账户”,没有刘玲果断的“一拉”,倪某的50多万元就“飞”了。事后,当倪某终于清醒过来时,他懊恼得直拍自己的脑子说,我怎么会这么傻啊……

为充分发挥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反电信诈骗的积极性,苏州警方还联合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出台了奖励办法,对成功制止电信诈骗的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奖励办法实施以来,已经有多位银行工作人员获得此奖。

见招拆招,严防死守。苏州警方在“银行阵地战”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犯罪分子想在苏州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进行电信诈骗已是寸步难行。

然而,不难预料,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绝不可能就此销声匿迹。它一定还会利用信息化技术伺机而动,以新的面目出现,祸害社会,祸害善良的人们。对付此类狡诈之徒,加大打击力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最为要紧的还是防患于未然。防范,离不开警方、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更离不开个体的防范意识——

毕竟,钱在你的口袋里,“转账”不“转账”,决定权全在你自己!

编辑: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猜你喜欢

犯罪分子诈骗电话
张 晖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夜半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