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证据

2012-07-12沈臻懿华政研究生教育院司法鉴定专业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昆虫学家法医尸体

文/沈臻懿 华政研究生教育院司法鉴定专业

昆虫证据

文/沈臻懿 华政研究生教育院司法鉴定专业

↑尸体上常见的昆虫——丽蝇

↓利用动物尸体模拟昆虫生长情形

↑法医对现场收集、提取到的昆虫进行培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医学与昆虫学的相互融合,促使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法医昆虫学。该学科主要借助于对昆虫生物特性的研究解决有关自杀、他杀、强奸、机械性损伤等特定事实。

犯罪现场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表面,往往爬行或飞舞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在普通人看来,这些小虫极度恶心,甚至厌而避之;而在法医昆虫学家眼中,原本令人厌恶的小虫已然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证据,甚至在某些疑难案件中起到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早在700多年前的中国南宋时期,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在其《洗冤集录》中提到的“镰刀血腥集蝇”案件,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有关法医昆虫学的最早文献记载。当代法医昆虫学的高速发展亦证实,犯罪现场中遗留的各类昆虫,在案件侦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证据地位。

2004年10月下旬的一天,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处僻静的乡村房屋内发生了一起枪击杀人案件。调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后发现,屋内遗留有一具女性尸体。经法医解剖检验证实,被害人死于头部的一处致命枪伤。同时,被害人尸体上亦发现有大量的蝇类幼虫。法医昆虫学家对现场调查人员收集到的蝇蛆与蝇蛹进行鉴定后确认,尸体上发现的昆虫均属于丽蝇科。根据丽蝇的生物发育特性以及当地气象情况,法医昆虫学家确认被害人死于10月24日至25日之间。警方依据这一重要线索进行排查走访后,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事后犯罪嫌疑人交代,其于10月24日下午使用小口径线膛枪将被害人杀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医学与昆虫学的相互融合,促使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法医昆虫学,亦可称之为医学犯罪昆虫学。该学科主要借助于对昆虫生物特性的研究,解决有关自杀、他杀、强奸、机械性损伤等特定事实。法医昆虫学家利用这一科技手段,通过研究尸体上的昆虫种类、数量、幼虫生长期限等情形,对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方式、是否移尸等进行准确推断,往往可以为刑侦破案以及法医鉴定提供意想不到的侦查线索与关键证据。随着电子显微技术、微量分析技术、分子检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昆虫证据除可以应用于凶杀案件外,其在毒品案件、民事、经济纠纷等领域中的系统应用已逐渐成为可能。

推断死亡时间

个体死亡后,尸体中的组织蛋白在体内外细菌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被分解,并因细菌的代谢而不断释放出腐败气体。这些具有尸臭味的气体常常会吸引较多食腐类昆虫前来定居并产卵,尤其是对气味极为敏感的丽蝇,甚至可以在凶杀案发生后的十余分钟内,循着血腥气味赶赴案发现场。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尸体上发现的昆虫种类、幼虫生长发育等情形,并结合现场特定的环境因素,即可大致推断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

↓法医昆虫学家对昆虫证据进行检验

↑现场调查人员收集昆虫证据

现代昆虫学研究表明,侵入尸体中的昆虫遵循着基本的生态群落演替规律。尸体从开始腐烂到最终分解的各个阶段,不同昆虫种群以及数量变化构成了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框架。通常而言,最早在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的多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等丽蝇科双翅目昆虫;待进入中晚期腐败阶段后,尸体、尸块上的蝇类昆虫已相对较少,取而代之的多为鞘翅目的步甲科、阎甲科等捕食性昆虫;当尸体、尸块处于高度腐败或干化期时,隐翅虫、露尾甲等昆虫已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昆虫种群的更迭情况不仅能帮助法医昆虫学家鉴别尸体腐败状况,更能据此推断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

美国西南部的一片树林中曾发现一具年轻女尸,警方通过调查访问后确定该女子在五天前已失去踪迹。目击证人称,其在被害人失踪的当天上午,曾见该名女子与一名陌生男子在一起。种种证据表明,被害人失踪前最后与其在一起的那名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显然,对于该女子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就成为了确定嫌疑人作案时间的关键证据。现场调查人员将从被害人伤口处收集到的蝇类幼虫、成虫以及其他种类昆虫等一并交给法医昆虫学家进行分析、鉴定。法医昆虫学家依据尸体上存在的昆虫种类及其演替规律,结合现场特定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被害人死后的间隔时间进行推断。最终,法医昆虫学家认定被害人尸体上的昆虫最早出现在发现尸体的前五天,即被害人被发现时已死亡五天。根据这一关键性昆虫证据,警方立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审讯,迫使其不得不交代了使用利器杀害被害人的犯罪事实。

为了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法医昆虫学家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被害人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法医昆虫学家根据尸体上的蛆长推断死亡时间时,应测量苍蝇幼虫(蛆)的虫体长度,再结合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特定情形,综合估算幼虫(蛆)的虫龄大小,借此来推断被害人死后的间隔时间。此外,尸体上的昆虫种群类型,也可以帮助法医昆虫学家推断死亡时间。尸体上存在的昆虫除了常见的蝇类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尸体出现的时间上存在有序规律。法医昆虫学家依据昆虫种类之间的演替规律,即可以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某些情形下,法医昆虫学家还需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现场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现场提取到的昆虫活体进行培养,并不断监测昆虫从产卵到成虫所需的生活周期数据。通过比对现场昆虫大小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即可对被害人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美国中西部一片荒芜的沙地上曾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警方接到报案并赶到犯罪现场后,现场调查人员在被害人的眼睛表面收集到了较多呈不规则形态的昆虫幼卵。法医昆虫学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现场特定环境,将虫卵孵化并培养至幼虫后,法医昆虫学家确定虫卵系尸体上常见的丽蝇。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信息以及丽蝇的生物发育特性等情况,判断出产下虫卵的时间应当在尸体发现前的28~32小时之间。最终警方通过调查证实了法医昆虫学家的判断,受害人的确系在发现尸体的32小时前死亡。

认定死亡原因

被害人死亡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昆虫种类的侵入与繁殖位置亦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昆虫侵入尸体的具体位置,往往可以用于认定被害人的死亡原因。以尸体上最为常见的丽蝇为例,其特殊的生物习性决定了尸体的眼睛、耳朵、鼻孔、嘴巴等天然孔洞部位往往是丽蝇首选的产卵地点。然而,一旦被害人生前遭受过暴力伤害而存在体表外伤时,其伤口处往往会聚集比其他天然孔洞处更多的蝇卵。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如在尸体非天然孔洞部位发现有大量蝇蛆时,即可以断定伤口所在位置。例如:被害人生前用双臂阻挡犯罪人的刀砍袭击时,手臂下方处往往遗留有较多的抵抗伤,这些伤口也就成为了丽蝇产卵的主要场所。一般而言,丽蝇极少在尸体肛门等生殖器部位产卵,但被害人若生前遭受过性侵犯时,其生殖器部位中往往含有较多丽蝇所产的虫卵。因此当现场调查人员发现此类情形时,应结合其他证据,着重考虑案件是否涉及性侵害犯罪。当被害人生前因遭受捆绑而无法行动或发生大小便失禁时,其衣服或者附近部位通常含有一定量的尿液及粪迹,往往会吸引某些特定蝇类前来觅食。通过对此类昆虫的种属鉴定,即可对被害人临死前的具体情形提供较有价值的侦查线索。

某些被害人的死亡原因常常与化学药品有关。化学药品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发生转移甚至富集。一般而言,毒物致死剂量、尸体内的毒物含量以及尸体上昆虫幼虫或虫蛹内的毒物含量等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根据这一数量上的变化规律,往往可以作为认定死亡方式的关键证据。若死者系中毒身亡,造成中毒的药物往往可以从其尸体上的蛆虫体内检测到。从尸体上蝇类昆虫感染的位置亦可以判断死者死亡方式与毒物的关系,例如,死者喝入大量驱虫剂自杀后,其口部含有驱虫剂液体处的蝇类昆虫繁殖数量即呈现出下降趋势。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检测昆虫体内毒物的成分及浓度,可以进一步帮助办案人员明晰造成死者身亡的毒物种类。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有昆虫的存在。如果在现场调查取证中,通常情形下理应存在昆虫的尸体上没有昆虫爬行或飞舞,法医昆虫学家亦未能在尸体上找到任何昆虫活动的踪迹,显然这已成为不符合常理的反常现象,其中必然有某些人为干扰因素掺杂其中。通过这一反常现象,同样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重要信息,如尸体可能被密封保存、冷冻或深埋等侦查线索。

判断是否移尸

昆虫证据除了能对被害人的死亡时间以及死亡方式进行准确判断外,还可以帮助法医昆虫学家确定尸体发现的地点是否为第一现场,是否存在移尸等情况。例如域外某一城市的警方接到报案称,该市郊区的一处咸水湖泊内发现了一具已高度腐败的尸体,待现场调查人员赶赴犯罪现场后,在尸体表面以及其穿戴的衣服中均发现有存活的蝇类蛆虫。现场调查人员将提取到的蝇类蛆虫交由法医昆虫学家进行实验室检验分析后证明,犯罪现场中发现的蝇类无法在咸水中生存,显然尸体已被移动过,发现尸体的咸水湖泊并非凶杀案件发生的第一现场。

自然界中,每一种昆虫都有其特定的地理分布以及生活环境,不同的昆虫种类都具有一定的生活习性以及栖息习性。此外,人体死亡后,各类昆虫抵达尸体上的顺序也遵循着一定客观规律。蝇类往往是最先到达的昆虫,其次是蝎子、蜘蛛等等捕食性昆虫,最后是金龟子、郭公虫等腐食性甲虫。根据不同昆虫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可以为法医昆虫学家判断是否存在死后移尸等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室外现场中,昆虫等节肢动物在食用及分解尸体时,对土壤中的动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尸体上的昆虫不断增多时,土壤中原有的动物数量就会不断下降,甚至几近消失。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法医昆虫学家可以有效判明在较短距离内是否发生移尸以及尸体原先停放的地点。值得注意的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昆虫物种往往是判断远距离移尸的最有效证据。根据食尸性昆虫的区域分布以及种类特性,可以判断尸体是否发生异地移动。如在A地的尸体上发现了B地的特有昆虫种类,即可证明尸体应从B地被人为移动至A地。具体而言,现场调查人员如发现尸体上存在当地没有的昆虫种类,即可推定尸体曾处于其他地区;尸体上发现当地常见的昆虫同时,又发现当地没有的昆虫,且当地没有的昆虫虫龄远大于当地常见的昆虫虫龄时,即可证明尸体原先在其他地点经过或停留,从而判断尸体发生过移动。

现场中发现的尸体如处于一个极为封闭的环境内,而其表面又发现有蝇类虫卵时,则可证明尸体应从其他较为开放的环境中转移至封闭环境内。同理,如果现场调查人员从水中打捞出来的腐败尸体上发现有存活的蛆虫时,即说明尸体在入水前即已吸引昆虫前来产卵并孵化出蛆。从而可以推理出被害人系在陆地上被杀害后再被移入水中的,且移尸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如果现场调查人员在陆地上发现的尸体中存在有水生昆虫,即可证明被害人尸体系由水中被移动至陆地上。

实践证明,尸体上被昆虫毁损的部位以及程度也可以帮助法医昆虫学家判断尸体是否发生过移动。通常而言,蝇类蛆虫多出现在尸体表面裸露的部位,由于昆虫的取食破坏,这些部位的毁损情况相对较为严重。尸体接触地面、物体以及受到压迫的部位毁损情况一般较轻或未发生毁损。如此类尸体不易毁坏的部位处发现有大量的蝇类蛆虫时,则可判断尸体可能发生过移动,且尸体当前的接地、接物、受压部位可能是第一现场中的尸体向上、裸露部位。

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微量分析技术、分子遗传技术、电子显微技术、计算机分析技术等高新手段在昆虫证据中的运用,使得法医昆虫学在刑事案件侦破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够帮助法医昆虫学家对与尸体有关的昆虫体内药物、毒药进行分析、辨别昆虫性别与种群的特异性、检测昆虫虫龄以及对尸体上的昆虫进行DNA鉴定等。

此外,昆虫证据中的高新技术手段除了可以更有效地对尸体死亡时间、死亡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移尸进行精确判断外,其在毒品案件以及民事、经济纠纷中,亦有着极为突出的发展前景。毒品案件中,例如大麻等毒品中往往黏附有一定量的虫卵,警方通过对此类虫卵的种类以及生活习性进行鉴定,即可以确定毒品的原产地。某些刑事案件中,侦查人员需要对汽车行驶路线作出判断。利用汽车天线、牌照、雨刷上被撞死的昆虫进行分析,判断此类昆虫的种群以及栖息地点,往往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汽车的行驶路线。

民事、经济类纠纷中,昆虫证据也有着其特殊的证明价值。海上国际贸易中,由于货物在海运的过程中,运输时间相对较长,收货方在收到货物后往往发现货物中有被昆虫破坏的痕迹。对于此类因昆虫破坏而造成的损失究竟应由谁进行承担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昆虫证据来予以明晰。通过对于货物中的昆虫种类以及栖息地点进行鉴定,即可以从一定角度明确此类昆虫在供货方发货时就已经存在,还是运输方在运输储藏途中存在纰漏,或是由于收货方收取货物后因保管欠妥而造成昆虫破坏,从而为各方诉讼争议以及损失索赔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昆虫学家法医尸体
虫虫法医
打败仗
听说你想当昆虫学家(上)
听说你想当昆虫学家(下)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活着的尸体
心的方向就是幸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