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读博与学术文化

2012-07-12汤拥华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
关键词:博士学位行政化博士生

文/汤拥华

官员读博与学术文化

文/汤拥华

【一家之言】

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仕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我首先要说的是,论文博士本身并非子虚乌有。事实上,笔者的博士生导师就是论文博士。他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已是教授职称,学术上已经很成熟,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去读一个完整的博士,以论文博士这个途径拿学位,是最便当的办法。不过便当不等于马虎,他的博士论文不仅顺利通过了答辩,还多次获奖,是他学术生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为那些错过了读博的最好时机却又具备博士水准的学者,提供一个获得学位的渠道,正是论文博士制度设立的初衷。

不过,事情一旦涉及到官员,就变得复杂起来。官员要晋升,拥有博士学位是个优势条件,所以官员也想读博。但是大家心里明白,一个志在仕途的官员果真抽出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回学校读书,绝对是赔本买卖。如果他正常读博,多半只能每年抽空来学校待上几天,见见导师,办办手续,要么,就以论文博士的方式拿学位。我们当然可以质疑他们用功不够,问题是,学术研究毕竟不是官员的正业,博士学位虽可为他增添光环,却不能保证他仕途畅达,或者换种说法,他是否能够做个好官,与博士学位并没有直接关联。所以官员读博一定是希望多快好省,就像老百姓去考驾照,大部分人都是闻“过”则喜,只有那些打算以驾驶为业的人才会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一个每天在校苦读的博士生,看到别人那么轻松地拿学位,自然心生愤懑,因为博士学位是对他多年求学生涯的最高肯定,他不愿意看到这种肯定像玩具似的送人。

然而站在读博官员的立场上,也会觉得委屈:我们又没来同你们抢学术饭碗,何必这么较真呢?的确,即便官员真的是博士的最大群体,也不会影响以学术为业者的生存,何况,官员读博还给学校带来了不少实惠,怎么说也该算作是双赢的事。

但是我相信,以上这番道理不仅很难说服像清华大学王博士这样的读书人,也很难说服一般老百姓,因为它有两个致命的漏洞:一则,它无法为没有博士水准而拿到博士学位这件事情辩护;二则,它无法为学术机构与行政权力之间的交易辩护。

我们对官员学术研究水平的期待自然与对全日制博士生的期待不同,但是博士学位本身的标准是一致的,想要拿同样的学位,就要达到同样的水准,在这件事情上打折扣,不管有多少“理由”,都无法获得真正有力的辩护。这是最简单不过的正义。我们可以降低门槛,使大部分人都获得博士学位,就像今天大部分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拿到驾照一样;但是如果希望维持高标准,就必须尊重这一标准,否则博士制度的合法性、学术研究的权威性都无从谈起。也有很多全日制的博士生达不到博士学位的要求,但是导师念及学生就业困难,不愿苛责,让他们蒙混过关,这种情况一样影响到博士学位的权威性,但是它毕竟没有从制度上默认标准应该因人而异。不管维护教育公正的难度有多大,也不能用某种含糊的制度使不公正合法化。尤其这里还有一个权力与学术的交易问题。以中国的国情,一旦政府放任官员去大学捞学位,基本上不会空手而归。然而,送学位给官员绝非无伤大雅甚至双赢之举,于政府而言这是隐性的腐败,于学校而言则是自甘堕落。

今天我们时时听到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但是“去行政化”不是简单的事情,只要大学仍然热衷于通过行政权力获取教育资源,“去行政化”就不可能真正成功。大学行政化的最大恶果,是大学失去独立于行政权力的精神立场。我这里并非要在官员和学者之间分出高下,两者所需要的是对彼此的理解与尊重,而非一边交易,一边又相互鄙视,否则我们的政治文化和学术文化都将遭到破坏。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让官员有博士学位呢?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不就够了吗?与此相似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大学招聘教师,不管应聘者是否已经博士毕业,第一学历必须是“985”或者“211”学校,难道仅凭本科出身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素质,这岂不是新的“血统论”?解释这些做法的理由是有的,消极的理由是为选择人才增加一些可操作的条款,积极的理由是希望通过这些机械的规定,最终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后者我相信是很多政府部门鼓励官员读博的初衷。

学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们不妨问,那些来攻读博士学位的官员,为什么连课都可以不上,却仍然被要求参加论文答辩,哪怕答辩的过程敷衍塞责?原因就在于,论文答辩所体现的正是学术文化的真谛:让学生独立、自由地运用理性去求真,而让那些作为知识的守护者的权威,对此求真的过程与成果进行判断。博士学位不等于驾驶证、英语四、六级证、会计师证等等,它不是代表你掌握了某种到处适用的技能,而是代表你曾到达学术文化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了解远超过一般人,没有人可以根据外在的指标简单地裁判你(这使得很多学界外的人误以为学术“怎么都行”),哪怕是来自权威的评价,也必须以深入体认你求取真知的独特路径为前提。

个别官员敷衍塞责地获得博士学位不是大问题,政府选拔官员时将博士学位简单地作为“加分项目”则令人忧虑,因为那不是尊重知识,而是意味着学术文化被误解和降格。我个人愿意看到更多的官员放下身份,回到学校接受“再教育”,而我更大的期望是,他们应该明白自己所为何来。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博士学位行政化博士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