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值得推广的“大广模式”——衡南大广村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及启示

2012-07-10周晓明刘合灵

时代农机 2012年8期
关键词:全村农技机械化

■ 周晓明 刘合灵 陈 健

衡南县三塘镇大广村是衡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衡南县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村。全村总人口2386人,耕地面积191.2hm2(2868亩),其中水田面积157.07hm2(2356亩)。2007年村委班子牵头创办“大广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农民理想中的“生产规模化、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化”在大广村已变成现实。

1 “大广模式”的运作方式

所谓“大广模式”就是大广村以村委会牵头创办,动员全村社员加入农机农技合作社的形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基层组织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责任和带领群众合作致富的工作能力;将农机手“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加以整合,发挥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实现有机户和无机户的效益双赢;把农机与农技二项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服务功能。

(1)组建方式。2007年大广村村支两委决定由村干部牵头创办农机农技合作社,5名村干部每人入股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农民带机入社,产权不变,并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法定代表人为村支书周南。几年来,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营管理日趋完善,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入社社员70人,建有标准化办公楼、机库房和其它配套设施;拥有插秧机22台、收割机9台、整地机械19台、植保机械50台套、农用运输机械38台、排灌机械36台,农机总动力2000kW,价值420万元。作业服务项目涵盖机耕、机插、机收、机电排灌、机械植保、农用运输等。

(2)服务方式。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服务,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代耕代种。对本村水稻生产实行“五统一、一减免”:统一布局、统一育秧、统一机具调配、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标准,对个别特困户免费或减免机械作业费。二是土地流转。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愿种植的抛荒田或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确实无种植意愿的稻田,由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种植,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52hm2(780多亩)。三是跨区作业。合作社承包周边地区农户土地,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等服务,2011年完成跨区机耕机收面积200hm2(3000亩),机播(插)面积66.67hm2(1000亩),服务周边农户880户,实现跨区作业收入54万元。

(3)管理方式。合作社按照合作化组织化方式生产、经营、分配、管理,成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社员大会是最高权利机构,理事会负责日常工作,监事会负责监督和检查,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和议事、财务、管理、终止、清算制度。为配合制度的实施,强化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村支两委还制定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等,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钱,使经营管理规范有序。

2 “大广模式”的效果

合作社的创办与发展,让大广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粮食增产。合作社成立以前,该村早稻抛荒较多,村民种植早稻面积只有全村总耕地面积的1/10,一度出现“人去田荒”景象。大广村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耕地季节性抛荒问题,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2012年全村实插早稻面积 168.73hm2(2531亩),比去年增加12.33hm2。同时,粮食生产机械化增加了粮食产量。全程机械化作业产量达到650kg/亩,超出人工作业100kg/亩。

(2)劳动增效。机械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大广村186.67hm2(2800多亩)耕地,如果采取人工作业,需要1000个劳动力才能勉强完成耕种,每亩每季人工作业量15个左右,而实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每季人工作业量2个左右,只需要一些辅助性劳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即可胜任。大广村2012年种植的近169hm2早稻,若采用人工常规育秧方法需要13.33hm2(200多亩)秧田,而采取新式双膜育秧仅需2hm2(30亩)秧田。大大降低了秧田面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机械作业由于效益高,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每亩耕种收、统防统治成本在320元左右,比人工作业成本减少160元左右。

(3)农民增收。该村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合作社的带动。一方面因为粮食增产而增收,以早稻为例,每亩增产100kg,市场收购价120元/50kg,每亩可增收240元,种植双季稻可增收500多元。另一方面,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更多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养殖等副业生产,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人,种养大户20多户,增加了更多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同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现有钢门厂、家俱厂2个私营企业,村级收入由原来的1.5万元提高到6万多元。

3 “大广模式”的启示

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大广村的做法,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1)村干部牵头运作是关键。2005年4月新的村支两委班子成立之后,村委班子决心不负群众所望,在其位、担其责,团结一致努力为群众办实事。针对当时村里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抛荒现象严重等现状,村委反复研究决定从建立农机合作社入手帮助群众解决“种田难”问题。2007年,村支书周南带队四方取经,到农机合作社搞得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到江苏东洋插秧机公司学习农机使用维修等技术,回来后边发动群众边筹备,大广村农机农技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虽然起步艰难,群众开始难以接受,但村干部很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做细群众工作。部分群众思想不通,干部党员分头做工作,村干部包片包组、党员组长包户,挨家挨户上门沟通;群众不相信机械作业,村干部带头示范,边干边说,用事实说话;群众担心效益不好,村委承诺补偿损失,每年投入2.9万元对全村水稻生产的“病虫害、水涝干旱、歉收减产”等风险进行投保,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村农机合作社越办越红火,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但功劳最大的是坚强有力的村委会。

(2)村民热心参与是动力。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自愿联合、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组织,因此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热情、意愿和参与。首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需要。大广村农机合作社成立的背景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合作社的成立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其次要注意农民群众在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体现自愿、自管、自有的性质,绝不能随意干预甚至包办。合作社的重大事项经会员大会讨论决定,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负责,充分实行民主管理,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再次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农民群众最实在,要有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只有这样农民才有积极性,合作社才有生命力。在农机合作社的推动下,大广村种田大户越来越多,村民由原来“要我种”变成现在“我要种”。在大广村“种田报党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该村六组历来种一季稻为主,现在全部实现种双季稻。

(3)设施功能完善是基础。机械化作业客观要求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作保障,大广村位于城镇郊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发展机械化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这些年来,大广村既坚持自己更生、艰苦创业,同时又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硬化乡村公路16km、水塘开发12hm2(180多亩)、山地开发13.33hm2(200多亩)、水渠维修和新建13km、新建田间道3km,全村安装了灌水设施,普及了无线数字电视、绿化美化了乡村公路等,全村呈现“民富村强”的景象。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85%的稻田通过了田园化改造,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水稻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4)优质服务是保障。“大广模式”的创立与发展靠的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部门配合、市场运作”。县委县政府、三塘镇党委政府,以及财政、农业、农机、水利、国土、教育、司法等县直部门对大广村农机合作社十分重视和关注,经常进村实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根据大广村的发展经验,2011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衡南县粮食生产合作化机械化的意见》,明确了发展专业合作社是全县三农工作的方向,县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每年从粮食奖励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对购买大中型农机进行累加补贴。特别是农业、农机部门按照“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的原则,主动服务,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农业部门全面负责水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良种供应、测土配方等技术指导;农机部门在负责合作社的标准建设、机械配置、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同时,还派遣农机科技特派员进驻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并开展服务性工作,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全村农技机械化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全村唯一收件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