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涵养发展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2012-07-10袁顺全张庆文类淑霞
袁顺全,张庆文,李 鹏,张 伟,类淑霞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生态涵养发展区是2005年5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明确区县的功能定位而提出的。依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和城市次区域划分的设想,遵循“优化城区、强化郊区”的原则,将北京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个区域。其中,把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县划归为生态涵养发展区。2009年5月,《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出台,该意见拓展了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范围,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行政区域也划入生态涵养发展区。至此,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5个区县以及房山区、昌平区的山区部分,区域面积11 299.1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8.9%。
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中山区占了总面积的89%,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北京市民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北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区域。
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
Picture: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图为设施农业生产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方式”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资源消耗的降低,也包含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理念的改变以及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除了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或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外,还有如下要求。
1.1 向农业结构优化转变
农业结构优化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虽有了很大改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的农业结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必须适时调整。当前随着向小康目标的迈进,人民的饮食消费呈现多样化和追求品质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包括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与牧业、林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农村中非农产业的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使之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水平变化相适应。
1.2 向农业质量与效益并重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分注重数量与规模,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和高消耗来实现,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食品安全、农业产业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由注重“数量与规模”向注重“质量与效益”的方向转变。各地应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发展理念及创新管理办法等措施,实现农业的内涵型增长。这种发展方式不但提高了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3 向农业多功能性转变
传统农业主要是满足食品需求,体现的是生产和经济功能。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行,人们的消费需求有了很大变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而是向更高的层面发展。这就要求农业发展要适应市场需求,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向生产、生活、生态、休闲、观光、文化、科普、示范、教育等多功能转变。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消费习惯不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各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具体模式也是有差异的。
2 延庆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2.1 区县功能定位——生态涵养发展区
根据北京市功能区划分,延庆县属于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上风上水之地,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林木绿化率达到73%,空气和水体质量均达国家一二级水平。延庆县是我国第一个整体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县级行政区域,曾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首批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中国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以及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生态涵养的功能定位对该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必须符合涵养生态、保护水资源、确保首都北京生态安全的要求。
2.2 市农业发展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
2005年11月11 日,北京市召开都市型现代农业现场工作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北京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不再只追求单一的生产功能,而是围绕市场需求,综合开发生活、生态和社会功能。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郊区农业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转变,郊区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从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领域转变。
根据北京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不同地域的资源状况和功能特点,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总体发展布局概括为五个发展圈,延庆县位于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为延庆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3 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区县
为加快推进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的文件和讲话精神,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经过评选,延庆县被选为北京市循环经济首批试点区县单位,其中延庆县内的北京归原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选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就要求延庆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面向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向。
3 延庆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模式
3.1 有机农业模式
有机农业是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对生产地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均有很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延庆县具备发展有机农业各种条件,适合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不仅符合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要求,还能保护生态、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提供更安全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延庆县有机农业发展较快,是北京奥运会蔬菜供应基地。2009年全县共计33家企业和基地的102个品种获得有机或有机转换期认证,其中有机认证16家,70个品种;有机转换期认证17家,32个品种。 其中包括以张山营镇前庙村为代表的有机葡萄种植面积86.7 hm2,以玉佛、松湖、张山营、里炮等果园为主的有机苹果种植面积200 hm2,以绿富隆公司为代表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4处,38个品种,面积82 hm2,以兴利鹏养殖场“归原”奶为代表的有机奶,以大庄科乡蜂蜜为代表的有机蜂产品,认证面积1.8万hm2,年产804吨。此外,全县通过有机认证的还有千家店、珍珠泉的柴鸡蛋、鸭蛋、小杂粮,新华营的有机玉米,西王化营的有机甘薯等品种。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延庆县农业发展的高端模式,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模式之一。
3.2 循环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循环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符合延庆县生态功能定位要求,是生态涵养发展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重要模式。
延庆县循环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县耕地面积为3.0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1万hm2,年产玉米秸杆约25万吨。目前延庆县玉米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秸秆还田、饲料加工和秸秆气化。结合推广留茬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每年实施保护性耕作1.3万hm2,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20多个,年加工玉米秸秆15万吨,青贮玉米3万吨和黄贮玉米5万吨。此外,全县还建成村级秸秆集中气化站26处。二是畜禽粪便无害化利用模式。主要是实施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工程”,既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有机、绿色种植业发展,又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如长城有机肥厂利用鸡粪通过微生物菌处理加工有机肥,旧县镇的牛粪养殖蚯蚓项目,德青源沼气发电项目等。此外,还有村级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8处,户用小型沼气池2800多座。三是农业废弃物综合资源化利用模式。包括利用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食用菌种植,目前食用菌种植生产面积达到20.8万m2;阔利达公司通过研发,利用微生物菌处理技术把废弃菜叶加工成奶牛饲料,年加工能力3000多吨。
3.3 设施农业模式
设施农业是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工程、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产品的贮藏保鲜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新型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充分利用首都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和资本等优势资源,实现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同时,设施农业还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效益、无污染和可持续的特点,还可以衍生出观光、采摘、体验、科普、示范、休闲等多种农业功能。
截止2009年底,延庆县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累计达到733.3 hm2,建筑面积达到457 hm2,其中日光温室133 hm2,主要以种植黄瓜、番茄、草莓、食用菌为主;钢架大棚308.4 hm2,主要以种植硬果番茄和彩椒为主;联动温室5.8 hm2,主要以蔬菜育苗为主;其他棚类9.8 hm2。按种植品种划分,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为418.1 hm2,占总设施面积的91.5%,设施花卉种植面积为33.1 hm2,占总设施面积的7.2%,设施果树种植面积为5.8 hm2,占总设施面积的1.3%。其中,33.3 hm2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园区就有5个。延庆县在设施农业发展探索中形成了三种有特色的经营方式:一是集体经济组织反租倒包形式,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手中的土地以一定的租金反租过来, 统一进行设施农业建设,再倒包给农户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如大榆树镇杨户庄村、岳家营村、延庆镇的广积屯村等;二是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在特定区域内,农民出资自己建设施大棚,县、乡镇、村予以适当补贴,农民自己进行生产经营,如井庄镇、永宁镇、四海镇等;三是企业自己出资建设并进行设施生产经营,如绿富隆公司。
3.4 创意农业模式
创意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将农业生产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生产创意农产品和设计创意农业活动,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重塑农业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管理智能化,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促使农业向二产业、三产业转移,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现代农业整体发展的全新模式。
延庆创意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如正在建设的永宁国家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就是着眼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创意农业的多种功能。再如千家店镇百里山水画廊,千家店镇位于延庆县的东北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近年来,该镇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创意设计,充分利用该镇的自然、生态、景观、农业、文化等自然与社会资源,并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形成了集绿色循环产业发展、旅游休闲观光、民俗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
[1]马 凯.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韩 洁,张 伟,张俊峰,等. 延庆县有机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及技术选择建议[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4-6.
[3]袁顺全,韩 洁,张俊峰,等. 以堆肥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03-104.
[4]袁顺全,韩 洁,李 鹏,等. 葡萄种植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11,(9):131-134.
[5]何 芬,马承伟.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462-465.
[6]刘宏曼. 创意农业——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新亮点[J]. 当代经济,2009,(1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