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制度 强化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012-07-10周久红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管理水平煤矿管理

文/周久红

安全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煤矿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的目的,这也是促进煤矿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

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最基本要求

一是制度化。就是煤矿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落实排查隐患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民主监督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安全管理取得实效。

二是规范化。就是煤矿企业要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有效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奖惩分明,严格考核的原则,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三是标准化。煤矿企业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设施的建设,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条件,改造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老工艺、老技术等,加大科技推广运用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努力达到安全标准化操作要求。

开展适合企业特点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

一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煤矿企业要大力宣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员工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企业要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既要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班前会、板报、专栏等多种途径的作用,以强化对安全管理的宣传效果。同时,要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安全教育,从而形成“安全教育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员工从“要我安全”自觉转化到“我要安全”、上升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二是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就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培养、提升员工的安全素养。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对员工安全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产生长期效能。首先,通过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使安全意识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心理,转化为安全行为,以保证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其次,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贯穿于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以,企业必须以人为本,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同时保障员工的个人利益,最终形成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做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可靠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要围绕企业经济工作开展,将重心下移到班组,形成自上而下管理、自下而上执行,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以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安全管理教育,保证企业安全目标实现。首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企业对安全管理者要加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履职教育,成立领导小组,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其次,加强动态管理。实行走动式、跟踪式等管理形式,不定时、不定期巡视检查,做到安全管理全方位。第三,实行考核式管理。要将安全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对安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第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要通过安全管理教育活动,增强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明确职责,严格考核,保证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采取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是抓源头,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煤矿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安全管理上来,在提高员工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员工的思想从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引向安全管理方向发展,做实企业安全工作。

二是抓关键,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一支思想进步、业务精良、技能过硬的员工队伍,因此,煤矿企业提高员工的素质势在必行,这也是实现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安全管理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

三是抓主体,加强员工的制度建设。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依规管理、严格考核、强化监督、奖罚分明”,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之,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煤矿企业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制定好规划措施,加大检查力度,严格考核标准,确保落实到位,真正提高员工的安全执行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水平煤矿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熔铸“祥龙文化”品牌 提升五精管理水平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