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7-10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物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运输

漆 莼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0135)

QI Chun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从单一化、数量化向多元化、质量化转变。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食品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供应链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冷链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保证食品的新鲜、营养和安全,冷链物流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但关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道义责任,也直接影响着企业从消费需求出发的长远投资效益。

1 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防止污染的一项特殊供应链系统。

冷链物流是紧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对象主要是易腐食品,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贮存和低温销售4个方面。冷链物流的主要物流流程如图1所示:

2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国的低温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适应肉食品外贸出口而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到了1982年,中国颁布了 《食品卫生法》,国内的食品冷链的发展开始起步。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约占到总物流量的80%,第三方物流约占20%,仅处于发展初期,不过,随着食品资源的丰富与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冷链物流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运作,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1 冷链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的冷链物流是一个有效需求快速增长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可以达到20%,超过了我国的GDP,甚至是GDP平均增速的两倍。冷链物流涉及到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奶制品、乳制品以及一些需冷藏的药品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加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消费者对冷藏、冷冻食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冷藏、冷冻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的速冻食品厂有2 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 500多家,年产量达6 000万吨,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蔬菜年产量达3亿吨,生鲜类食品的年消费量约2.4亿吨;水产品年产量4 400万吨,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随着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国内的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2.2 可供资源较少

近20年来,中国的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但是,国内的冷链物流可供资源相对较少。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计,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目前,我国的商用冷藏库面积有700多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农产品资源较为集中的区域,冷藏汽车有5万辆,仅占货车比例的0.3%,铁路冷藏车有8 000多节,约为全国总运行货运铁路车辆的2%,且而铁路的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总运量的25%,还远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

2.3 综合冷链应用率较低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美国、日本及西欧国家的食品冷链运输率达到80%~90%,而目前国内的综合冷链应用率仅为19%,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非冷链环境下进行运输和配送的。有资料显示,我国的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的保鲜技术设施落后,产品的腐损率仅在农产品的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高达20%~30%,每年损失的近1.3亿吨蔬菜和1 200万吨的果品可以满足近两亿人口的需求。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4 信息系统构建不完善

对第三方物流而言,信息系统比仓储系统和配送系统更为重要,国外许多著名的物流公司其本身并没有车队和仓库,但它每年的承运量都可以达到惊人的数字,而许多有着强大的承远能力的国内运输公司或拥有大片空余仓位的储运公司,由于没有一套能够及时相应客户需求的信息系统而失去与客户合作的机会,只能成为那些有信息系统但没有储运能力的物流公司的廉价的运输和仓储工具。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完善,智能化、自动化仓库较少,由此造成仓储运输系统的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不能保证实时了解物流服务过程。

3 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经验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供借鉴。

3.1 完善的监管控制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采购到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都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

在冷链物流运营系统中,国外发达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对冷链物流进行监管,使之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和透明,国家向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时、公开和透明的信息服务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国外发达国家会制定冷链物流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加工、存贮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了操作性和检验性很强的认证体系。

3.2 有力的政府支持

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一方面是体现在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上。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标准托盘及物流相关设备提供政府补贴,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集装箱运输卡车等。

3.3 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

发达国家注重从源头至消费的全过程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在原料基地及生产环节,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在预冷环节,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在储藏环节,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储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 (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在运输环节,从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可实现 “门对门”的服务。为实现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进行快速、可靠的传递。

4 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纵观国内冷链物流的现状和特征,就其现存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个是 “冷”,一个是 “链”。

4.1 解决之 “冷”

从 “冷”的角度来看,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是冷链物流的关键设备,这些设备是物资在加工、冷藏、运输、销售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一旦失去了这个物质基础,冷链产业也就无从说起。

由于冷链物流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控制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因此冷链物流的建设需要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的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我国每年约有5亿吨蔬菜有20%进行冷藏运输,需要增加的冷藏车投资将达到100亿。冷藏车的构造又比其他的车辆要复杂,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投资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到5倍,而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所需的建设资金也比常温物流要高得多,整个运营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冷链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普通货品的2~3倍。与普通货物运输相比,冷链物流的资金、设备投入较大。

鉴于冷链物流投入的特殊性,政府应该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平平台。但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是原有的冷冻冷藏和物流运输的简单拼凑,而应注重原有的物流网络和冷冻冷藏产业的整合,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增建。同时,政府应培养冷链生存所需要的需求市场,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冷链发展所需的政策规则,对冷链物流成长所需的社会生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确保让中国冷链踏上正确的行业轨道。

4.2 解决之 “链”

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首先是政府。纵观各国政府在冷链物流发展中的作为,大多发挥着规划、引导培育、投资与协调的作用。我国的冷链物流政府行为应该建立在适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政府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并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规范冷链物流市场,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与冷链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机制,逐步加强冷链物流以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管理。

其次是行业组织。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应该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到纽带作用,他们在冷链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协会应该积极宣传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确保相关政策法规能够更好地贯彻实行;

第二,协会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方向性引导,对企业的经营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企业需要政府支持的时候需要代表企业与政府进行谈判,在不违反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为企业争取更多权益;

第三,协会还应协助政府制定冷链物流的指导原则与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制定行业准则,同时,要配合协会成员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因为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缺口极大,企业自身培养的成本太大,应该集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最后是企业。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战略定位和盈利模式。前者是要明确企业的行业地位、业务系统,明确整个供应链的参与成员;后者强调的是企业的资金流来源,因为冷链物流的投资大、回报期长,因此要创新现金流模式,优化资源的配置,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形成产业化集群,通过商业模式的升级,对物流规划、设备设施和整体服务水平有个统一的规划,建立灵活高效的配送管理系统,以供应链整合优化为核心,为客户提供透明化的温控供应链服务。

此外,要对冷链物流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是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物流网络实现高效、合理、可靠运作,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冷链物流牵涉到多个环节,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多方面,只有实现这些环节的无缝衔接,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建立冷链物流和质量信息追溯系统,不仅是对物流过程中点的监控,更重要的是应跟踪整个产品的流通链,通过实施对食品从生产地到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监控。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物流中大量、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把分散在不同区域的物流服务网点联接起来,形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控制能力,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和客户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还会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冷链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减少库存积压,对于提高运输质量,保证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对于冷链物流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行业先机、实现战略扩张也是十分重要的。

5 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目前还十分落后,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其发展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链式理念,以通用化、模块化来要求冷链物流网络,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形成品牌化的无缝连接。只有这样,才能将 “冷冻”、 “链式”和 “物流网”完美结合起来,建成十二五规划中所要求的冷链物流产业。

[1] 匡敏.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思考[J].现代物流,2010(3):59-62.

[2] 郑海浪.冷链物流的优化[J].中国储运,2004(4):45-46.

[3] 匡勇,张晨.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47-52.

[4] 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改善[J].中国食品工业,2006(12):36-38.

[5] 谭兆涛.浅析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3):43-45.

[6] 刘卫战,孙明燕.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82-86.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