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杰作,魅力诱人

2012-07-09欧阳炎中

新课程·下旬 2012年10期
关键词:捕蛇蒋氏赋税

欧阳炎中

《捕蛇者说》(语文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其思想性、艺术性俱佳。它的思想意义,只要将文字疏通、弄懂,就能把握。但要全面掌握它的艺术技巧,品味其艺术之美,却并非易事。下面就《捕蛇者说》一文的艺术特色作一浅探。

一、行文曲折,善设波澜

文章的主旨是“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作者没有从正面去论述,而是通过出人意料之外的叙述,让读者自行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作者最后再画龙点睛般地点明主旨,就有水到渠成之效。如文章一开头极言永州“异蛇”之毒,明知“异蛇”剧毒,永州百姓却“争奔走焉”,原来捕蛇上交可“当其租入”。这就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下文由面到点,叙述了蒋氏三代捕蛇人的遭遇,再由蒋氏自陈心曲。当作者愿为蒋氏“更若役,复若赋”,蒋氏“枉然出涕”,这是一折。随后蒋氏详细诉说自己不愿放弃捕蛇、恢复赋税的原因,这又为一折。行文至此,读者已深深意识到比起赋税之毒来,蛇之毒并不算什么,回应文章开头,文章主旨豁然显现。

二、对比衬托,突出主旨

文章抓住蛇毒与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用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例如,第一段写“异蛇”有剧毒,可“永之人争奔走焉”,将“惧蛇”与“争捕”相对比,将“异蛇之毒”与“租入之毒”相对比,暗示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主旨。第四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将捕蛇与纳税作了一系列的对比。文中写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捕蛇却能“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责骂骚扰,“哗然而骇”,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从犯死的次数看,乡邻们是“旦旦有是”(天天都有死的危险),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与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蒋氏因捕蛇,会死在纳税的乡邻们之后。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旨。

三、叙议结合,寓理于事

文章前四段都是叙述,首段叙“永之人争去捕蛇”的缘由,第二段概述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第三、四段通过作者问蒋氏答,叙写蒋氏宁可冒死捕蛇不愿更役复赋的原因。作者不惜笔墨真实地叙述了事情原委,这是寓理于事,为末段的议论作铺垫,而末段的议论正是前面四段叙述的必然归结,水到渠成地证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又为前文所叙事情的深意作了阐释。这样先叙后议,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叙述与议论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使说理立足于确凿的事实基础上,所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四、描写传神,真实感人

文章对蒋氏这一人物的描写极富特色,对他感情的发展和变化、内心活动、神情态貌的描写,都生动传神。特别是对他不愿丢掉冒死捕蛇这一差使大段申诉的语言描写,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见所闻,又有个人的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展示了重赋逼得百姓无法生存的社会悲剧: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骚扰民众的社会生活图景,更使人感到此人的音容笑体貌宛在目前,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五、句式灵活,骈散交错

文章语言也颇具特色,全文以散句为主,但在描述乡邻们的悲惨境遇及悍吏来乡逼税的图景时,用了对偶、排比等骈句。如“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连用两个对偶句,用“呼嘘毒疬,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的散句作结;“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对偶句,用“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的散句作结。这样对偶句与散句相间,骈散交错,兼有整齐与错综之美。又如,“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的排比句极富概括力,造成了文章的气势,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捕蛇者说》一文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令人赞不绝口,正是由于这篇作品本身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 湖南省洞口县石柱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捕蛇蒋氏赋税
浅析消防救援队伍“捕蛇”工作
仇敌与恩人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
是“蒋氏日历”,还是《蒋氏日历》?〔*〕——读两《唐书·蒋传》拾零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
鸡犬不宁
毒蛇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